登陆注册
6082200000008

第8章 心不老,身体才能不显老

第一节 情志影响大健康

情志与肺腑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主管感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统称为“七情”。同时也将其纳入了五脏系统模式。具体说就是心志为喜,肝志为怒(惊),脾志为思,肺志为忧(悲),肾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是从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并从其外在的功能活动表现形式角度立论。

当人突然受到某种强烈的情感刺激,或是羁绊于长久持续的感情创伤时,身体的情志活动超过了机体所能够承受或是自我调控的范围时,就会严重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甚至直接影响到脏腑的生理功能,中医将其称之为“内伤七情”。

由于脏腑的虚实病变,也会通过情态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而偏激的情志活动和脏腑功能的损伤也存有某种特定的关联性。而且经过数千年的中医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一个客观规律,《灵枢·本神》中记载:“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此外还有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说法。

情志可致病

中医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其实引发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七情便是其中之一,即所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所引发的疾病。因为脏腑和情志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肝为木藏,应春气,对应怒;心为火藏,应夏气,对应喜;脾为土藏,应长夏,对应怨;肺为金藏,应秋气,对应恼;肾为水藏,应冬气,对应烦。由此可见,脏腑功能以及身体的健康状况会随情志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因为七情太过,如产生某些萦绕心头难以排遣或化解的情感,从而造成体内阴阳气血逆乱,最终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这也是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即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百病生于气”的意思。《素问·举痛论》中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除了寒、热、劳同情志引发的疾病没有直接关系外,其余皆是情志偏极的病机特征。

第二节 情志致病的表现

中医认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即“气机”,具有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协调统一的特殊意义,并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气机和畅者则气血调和,脏腑生机盎然,身体不生百病。情志的异常变动,非常容易引发气机的逆乱,进而破坏人体内环境的和谐与稳定,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脏腑的正常功能与活动。

喜则气缓:指过喜从而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至表现出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心神恍惚、嬉笑癫狂等状况。

怒则气上:指大怒刺激肝气,使之郁勃上冲,同时致使气血奔迫于上,出现头晕目眩、面赤耳鸣,甚至出现咯血、昏厥等症状。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伤而损伤肺气,表现出形体憔悴,毛发枯萎,精神不振,生气索然等状态。

恐则气下:因过度恐惧而使气泄于下、肾气失固。恐惧是指在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让机体一直处于应激的状态。如若不能自制惊恐,有可能使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精滑遗泄等“气下”症状,或是出现坐卧不宁、骨酸痿软等症状。

惊则气乱:指猝然受到惊吓从而引发气机逆乱,还同胆气不壮、心神虚怯有关。严重者可能会影响肝、肾,并出现惊厥、失精等症状。

思则气结——由过度思虑,伤及心脾所导致的气机郁结。在进行紧张繁忙的脑力劳动时,会出现心悸少寐、没有食欲、脘腹闷胀等心脾两伤的状况。

此外,现代医学也认为,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皆有重要的作用。对任何情绪的刺激超愈一定的限度,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所以致使体内神经对所支配的器官的调节出现障碍,改变一系列机体变化及功能失调和代谢,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与其他方面发生异常现象。

第三节 调摄情志的方法

调摄情志可养生

情志的调摄应根据个人的形神气质类型,运用虚静守神、移精变气、和情御神、自我意示、四气调神等诸多方法进行身心的自我修养与锻炼。因为每个人的形神气质有阴阳偏颇,所以可通过“节阴阳而调刚柔”的方式逐步实现《养生论》中“养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的境界。

养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的境界。

如何调摄情志

我国医学认为,思虑是神的一种功能,少思则神和,多思则伤神。因此情志养生提倡人们少虑省思。《养生谚语》中记载:“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少,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黄帝内经》中也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记述。由此可知神和人体的生死盛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传说中的老寿星彭祖认为,“人一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无修补。”所以摄生养神,要靠平时进行修身养性,而最好的修身养性的办法就是“闭目养神”,即省思少虑。这里“省思少虑”的意思是指与社会、与事业、与个人寿命不利的思、多余的思、无益的思,及暂时做不到的事情,不愉快的事情等等应该少虑省思。

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思想修养、意志的培养和参加某些自我身心的锻炼,以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铸就一个稳定、坚强、健康的心理素质。修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正常智力。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及处理,维护和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以保持正常的智力水平。

二是稳定思想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人的整个身心都处在积极向上的一种状态,对所有事物也都充满了希望。一旦遭遇不幸时,也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不会使人长期处于悲观的心情中。

三是要发挥意志作用。这是人决定实现某种目的的心理状态,及意志健康的一种表现。同时在行动上也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

四是强调统一协调的行为。行动与思想是协调的、一致的、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有头有尾的。经常注意从这些方面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可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第四节 静神养生的方法

静神可养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清静为天下正”,养神很重要,只有保持神的清静,才可以保证人体功能的正常运作。养神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以清静为主。此外,身心的清静有助于神气的潜藏内守,反之,如果身心躁动就会致使神气外弛甚至消亡,《素问· 痹论》就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嵇康在《养生论》中也说到:“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可见躁动对身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清静养神其实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减少对名利与物质的欲望。老子曾提出“少私寡欲”,《黄帝内经》也主张“志闲而少欲”,所以减少私心,可降低对名利、物质的追求欲望,同时也可以减轻思想上的负担,有利于内守神气的清静,保持身体健康。

清代著名的养生家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静神”的新含义,他在《老老恒言·燕居》中讲到:“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唯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 曹庭栋提出的“静神”,即指精神专一,排除一切杂念,及用神不过。

静神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可见,气从以顺,各从其欲,淡泊宁静,清心寡欲,情绪稳定,可帮助提高人体体质,使人健康长寿。同时对待事物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追名逐利,避免不良心理的冲突,以达到心神安定,气机不乱。

除了做到内心的宁静外,还可以通过调息法、数息法、存想法或默诵法来实现“精神内守”、“神凝气聚”。调息法为最常用的方法。做调息法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呼吸,做到深、慢、细、匀,可以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进行调息时,还可以闭目静养,将守神、呼吸与守窍协调结合,以使神息相依,神气合一,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效益。

第五节 乐观可养肾促健康

乐观心态能养肾

《黄帝内经》中说“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岁。”这里的意思即是表达乐观对人身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中医衰老学认为,肾精不足、阳气衰惫、心力减退、脾胃虚弱等,同衰老有着密切关系。因为随年龄的增长,会出现气血生化乏源、气滞而馁、元气匮乏、阴虚生火、津亏火燥等症状,而与之尤为密切的是肾中精气是否充盈。如果气脉畅通,则可以保持肾中精气充足。而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有直接助气血循行的作用,同时也有间接固肾气的作用。《证治百问》中说到:“人之性情最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春之性,时时有长生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

乐观心态可健身

到底何谓乐观长寿呢?《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黄帝内经》中也解释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黄帝内经》中还认为乐观和心神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意为:乐为心主,出自膻中,心神舒畅,乐意外达。由上可知,乐观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体营卫之气运行正常,气血调和,生机旺盛,进而可达到身心健康。

清代有一首《祛病歌》,歌云:“人或生来血气弱,不会快乐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祛。心病还须心药医,心不快乐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将此称为“快乐祛病法”。此种方法是前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的。中医养生学也认为,乐观豁达和宗气的功能也密切相关,《延命金丹》中说道:“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这说明心神正,宗气行,乐观方能现于外,心君才可以不受迷惑。

除此之外,现代医学也证实,长寿者常笑,且笑是最优美、最自然、最良好的自我保健运动。自古以来的老寿星,皆是笑口常开的乐观者。现代科学分析,笑可以短暂的锻炼人体内的膈、胸、腹、心、肺及肝脏,笑还可以放松机体全身的肌肉,有利于扩张肺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的疲劳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弗赖依博士曾说:“笑是一种原地踏步的运动,能使人延年益寿。”

第六节 调摄情志转移法

调摄情志转移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但我们应当学会并善于控制及调节出现的不良情绪,并且将其及时地消释和排除,进而让自己免受其刺激及危害。

《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以及时排解不良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转移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情绪和意志,以从不良情绪的苦痛中解脱出来。《续名医类案》有云:“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这是在告诉我们,在使用转移法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及条件,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可通过培养个人爱好来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调摄情志的目的。

外出活动可养性

我们知道古代很多仕途不得志的诗人,为转移自己仕途坎坷的悲观情绪,常常去祖国各地游玩,以排解心中的苦闷。中医养生学家也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愉快时,可以选择外出旅游或者是参加锻炼。李东垣《脾胃论》中说:“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可见,出外郊游或是爬山都是一个不错的转移法。在青山绿水间,在蓝天白云下,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可以尽情地抒发情怀,忘却烦恼。

第七节 心理暗示保健法

暗示作用

在心理学界,对研究心理暗示最多的专业就是神经语言程式学。心理暗示的核心思想即是通过改变人的情绪,对心理产生暗示,以达到改造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目的。它的前身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催眠术”,然而它们的心理内核都是“心理暗示”。

祖国医学早记载了运用暗示疗法的范例,《素问·调经论》中指出:“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简单理解就是,医生先在病人要刺针的地方,不停地进行按摩,然后拿出针给病人看,并告诉病人会将针扎得很深。以此病人一定会集中注意力,使精气深伏于体内,邪气因散乱而外泄,这也就达到了针刺的疗效。

暗示方法

中医认为,暗示指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简单的或复杂的,含蓄而间接地或直接地方式,对别人心理及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暗示发生时,我们只能够看到生理和化学反应,但其实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人的心理反应或精神反应,生理和化学反应是基于这个反应之上所发生的。

暗示不同于说服,它是通过语言让病人不经过逻辑思维进行判断,直觉地接受医生灌输给自己的观念,其作用在于情绪方面,而说服的作用在于理智。暗示方法多采用语言,当然也可以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或其他暗号来进行。

在进行暗示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每个人所受暗示性各不相同。这和每个人的性格、心理特点,及高级神经活动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和年龄有关。而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文化程度,并不能决定其是否能够接受心理暗示。

二是在施治前,应先赢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合作。

三是在每次施治过程中,都要尽可能的取得成功。因为如果没有成功,就会动摇病人的信心,从而影响到病人对施治者的信任,再做第二次治疗时,就会困难很多,同时也会减少成功的希望。

第八节 怒大伤身,但制怒有方

《黄帝内经》中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怒为肝之志,怒动于肝,则气逆而上,气逼血升,血随气出,故甚则呕血。肝木肆横,乘袭脾土,所以症见飧泄。”所以生气是百病之源,并会引起以下八大危害:

1.

伤脑:人在气愤到极点,会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常常会做出鲁莽或者过激的举动,而反常行为又会反过来刺激大脑中枢,使大量血液涌向大脑,增加大脑血管压力从而导致脑出血。这时血液中含有最多的毒素,最少的氧气,可能令脑细胞死亡。此外,生气还会加速脑细胞的衰老。

2.

伤神:生气时,人的心情无法平静,难以入睡,导致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总是生气会使人容颜憔悴、双眼水肿、皱纹出现。而且生气会使血液大量涌向头部,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毒素增多,而毒素又会刺激毛囊,致使毛囊周围产生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

4.

伤内分泌:生气可使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加甲状腺分泌激素,时间久了则会引发甲亢。伤心气愤时人的心跳会加快,伴随出现心慌、胸闷等异常现象,更甚者可能会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5.

伤肺:情绪冲动时,会令呼吸急促,可能出现过度换气的状况。而经常伤心气愤则会导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而肺泡的不停扩张,使其没有时间进行收缩,肺部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危害肺的健康。

6.

伤肝: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它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加强脂肪酸的分解,使得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也相应地增加。此外,还可能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7.

伤肾:常生气,可令肾气不畅,容易导致尿闭,或是尿失禁。

8.

伤胃:生气会致使交感神经兴奋,直接作用于心脏与血管上,减少胃肠中的血流量,减慢其蠕动速度,导致食欲变差,久而久之使肠胃消化功能紊乱,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胃溃疡。

制怒方法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中医认为,怒皆由气生,气和怒像两个孪生兄弟。因此,我们应学会制怒。首先遇事要学会冷静对待,因为发怒往往让人无法冷静思考问题,常造成鲁莽行事的结果。所以遇事一定要学着冷静,人在冷静的时候,大脑才可以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从而想出应对策略,将问题圆满解决。

再者,一定要将心中的怒气及时发泄出来,如果郁积越深后果就越严重。因此,心中若有不平之事,应及时向朋友倾诉,或者大声通哭一场发泄掉心中郁积之事,总之不要闷在心里,致使久郁成疾。

另外,中医还认为,肝主怒,所以在制怒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肝功能。如果是因为肝气郁结而导致发怒时,可舒肝解郁,用逍遥散进行治疗;如果是因为肝火上炎导致发怒时,可清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如果是因为肝阳上亢导致发怒时,可滋阴潜阳,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

也可以通过按摩进行制怒。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生气后,马上按摩脚背上的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可以使上升的肝气向下疏泄,此时太冲穴位会有疼痛感,进行反复按摩一直到此穴位不再疼痛为止。

同类推荐
  •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

    本书涵盖了家庭心理健康概论、家庭心理健康的环境、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预警、夫妻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爱亲人与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 饮食安全与健康

    饮食安全与健康

    饮食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包括“食物个性篇”(不同饮食的安全)和“健康主题篇”(消费者个人的营养保健)两个大的模块。“食物个性篇”模块包括牛奶、乳制品等饮食安全,主食零食、点心小吃等饮食安全,荤食、高脂高蛋白食物等饮食安全,素食、蔬菜等饮食安全,水果、饮料、冷饮等饮食安全,茶、汤、火锅等饮食安全,调味品、补品、酒类等饮食安全;“健康主题篇”模块包括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饮食健康知识,防止食物中毒、鉴别假冒伪劣等饮食健康知识,饮食禁忌、饮食误区等健康知识,女性、儿童、等饮食健康知识,美容减肥、促进睡眠等饮食健康知识,营养保健、强身健体争饮食健康知识,健脑益智、疾病预防等饮食健康知识 。
  • 糖尿病科学保健指南

    糖尿病科学保健指南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昏迷。本书主要分别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各种食物等做了全面、科学系统地阐述,并介绍了防治糖尿病的食疗药膳方,对每一个食料保健方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 耳鼻喉症治疗预防与调护

    耳鼻喉症治疗预防与调护

    我们在听取诸如医药专家,营养学家,知名健身教练以及美学等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系列丛书,本书共分16册,包括肥胖症、脑血管,失眠症,风湿病,肝胆病,胃病,肾病,妇科病,皮肤病,不孕不育,耳鼻喉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眼科病,儿科病,老年病等,分别扼要地介绍了各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基本病学常识,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着重对中医诊疗,西医诊疗,以及饮食与运动与等方面的治疗与调护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深入浅出,操作性强,广大读者大不仅可以了解病理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长效的根治,同时,又可以在预防与调护方面做积极有效的努力。
  •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人修炼的很多武功都与筋有关,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分筋错骨手、分筋擒拿法、收筋缩骨法等,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的书是用来练筋的,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易筋经》。如果要想废掉一个人的武功,挑断“脚筋”就可以了。
热门推荐
  • 凌纪

    凌纪

    今朝落魄红颜去、辉煌一泪两苍茫、天阻犹可斩、何惧众生绊。家族弃子凌天,父母失踪后,大伯因图谋其家财将其赶出家族并设法斩草除根,未婚妻因此退婚,却不想无意得到修真大能传承,主角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巅峰。
  • 明月随风

    明月随风

    戏剧学院学生李慕月在影视城中迷了路,推开一扇陈旧的木门,被一团白光笼罩后穿越到平行时空架空朝代,意外地成为了云端山庄少主人林佑风的妻子“沐玥”,在与林佑风朝夕相处中日久生情。原以为这是上天赐予的缘分和幸福,当她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彻底舍弃现代的所有,一心一意只做他的“沐玥”时,真正的沐玥却出现了。在搅乱了平静生活的同时,真相浮出水面。这一回,她——李慕月该何去何从。
  • 天下妃子我独尊:龙妃戏诸王

    天下妃子我独尊:龙妃戏诸王

    于北夏国,她亲眼看到母妃受虐而死,她满腔仇恨,却只能笑面迎人,忍辱负重,多次死里逃生。他,妖艳无比,灵艳不可方物,面具下的那张脸又有何其的冰冷;他,危险尤物,神秘身份,作风令人闻风丧胆,却对她有着无人可知的阴谋……四年后,皇宫风浪大作,当她报以旧恨之后,谜雾重重,何去何从……
  • 胡老板回来了

    胡老板回来了

    宅男重生了,当然还是宅男,不当宅男,老板还是老板吗?“哥的纠结你不懂。‘’胡老板落寞的唏嘘道·····
  • 旋风少女之星之终

    旋风少女之星之终

    【新书《童敌青斗终相爱》已发!欢迎跳坑~】旋风少女第二季已经完结,是不是没有看够呢?是不是为若白到底有没有死而担心?是不是为百草如何选择而担心?不用担心,原创小说旋风少女系列第三季即将登场!本作品是电视剧旋风少女第二季的续写,为短篇小说。
  •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

    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苑路尘

    清苑路尘

    你总在我的身后,替我做好最完美的准备;但,你可知,我也能为你撑起一片天。
  • 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

    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追寻烂漫的那些日子

    追寻烂漫的那些日子

    背叛,失业,失恋接踵而至,人生低谷至于斯,兄弟,家庭,事业,树立新生,有愁,有苦,由悲,也有甜,有欢乐,更有爱情,看主角如何在落落繁华之中寻找自己,追寻心中想要的那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