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书第一章图 1所示,钓鱼列屿位于北纬 25°43.2′(长龙岛)至25°55.8′(下虎牙岛)、东经 123°27.6′(鲳鱼岛)至 124°33.7′(赤背东岛)之间,系由 5个无人居住的岛屿(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 3个无植物覆盖的小礁(北屿、南屿、飞屿)共71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约 5.69平方千米。以钓鱼岛面积最大,历史上无集合名词,故本书统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或简称钓鱼列屿。
日本所称“尖阁列岛”(Senkaku Islands),内涵极不明确,地理范围十分混乱,日本官方从未公开宣告过这些岛屿所在的经纬度。就连表面上日化十足的“尖阁列岛”名称本身,也不过是肇源于我国台湾渔民所称钓鱼岛诸岛屿等圆锥尖塔山形的诸岩礁为“尖头诸屿”、英国所绘海图据此称为 Pinnacle lslands,日本再按义重译为“尖阁列岛”、音译为“ピンナツクルグロープス”(坪纳库鲁诸屿)。“概括地说,日本人对于钓鱼台列屿的知识最初得自英国人,而英国人的知识又得自闽语系的中国人。 ”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贯穿第三纪层所喷出的幼年锥状火山岛屿,在地质构造上,与迤西南的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一脉相承,均由台湾省北部海底陆架向东北延伸而组成;而台湾海峡的海底陆架,又是由大陆福建、广东两省相接处向东伸出,至巴士海峡以北,再北行露出海面成为台湾大岛。我国清人即对这种关系具有直观的初步认识:
后有闽人云:台山发轫于福州鼓山,自闽安镇官塘山、白犬山过脉至鸡笼(即基隆——笔者注),故皆南北峙立。 ”由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大陆架上,其西及西南的海深均在 200米以内,愈近大陆深度愈浅;而其东与冲绳岛,其南与宫古、八重山岛的方面,则因断层而使海底地层急剧下陷,深度骤增,形成一道深达一两千米的冲绳海槽——西为台湾海底盆地,东为琉球群岛。因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与琉球群岛在地理上毫无关联。
发源于赤道的北赤道海流,由东向西推进,在菲律宾群岛东岸转向北方,形成“黑潮”(亦称“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为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的暖流。黑潮主流通过台湾、八重山群岛西南端与那国之间,向北流往日本南部;支流则自南海进入台湾海峡后,向北流经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带进入东海。因此,黑潮主流所经的冲绳海槽,就共同成为中国、琉球国领土之间的自然疆界——我国人称为“黑水洋”“沟”“郊”,或径自呼之为“中外之界”,对此,本书第三章将详加讨论。现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介如下:
钓鱼岛(见下页图 5),明清时称钓鱼屿、钓屿、钓鱼台、钓鱼山或花鸟山,还有个别情况下按闽语方言写为“好鱼须”(见本书第四章)。日本人则把名词挪在动词之前,称为鱼钓岛,但大多沿称钓鱼屿、钓鱼台或和平山(系花瓶山谐音),亦即欧洲人常称的 Hoa-Pin-San。钓鱼岛位于诸岛屿中的西南,东南距宫古岛西端 175千米,两岛之间最深处达 2370米;距台湾东北端 176千米,均为水深 200米之内的大陆架。
全岛略作半圆形,面积为 3.91平方千米。南部约占面积四分之一,坡度陡峭,巉岩壁立如屏风,自西而东有 9个山峰,形成锯齿状山脊,主峰偏在南侧,高达 362米,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最高者。
图 5 钓鱼岛周边海岛示意图
尖头诸屿,位于钓鱼岛东岸数千米处的 6个连续岩礁(岩脉在水下面相通)。其中 4个均无树木,面积太小,包括:距钓鱼岛东北 5700米的北屿,系东、西相距 50米的两个礁屿,最高点分别为 7.28米和 28米;距钓鱼岛东北 7400米的南屿,最高点为 13米;距钓鱼岛东南 1600米为飞屿。
南小岛,处于钓鱼岛东南 5300米,面积约为 0.465平方千米,最高处为 149米。
北小岛,位于钓鱼岛东南 4700米,面积仅约 0.303平方千米,最高处为 135米,均不及南小岛。全岛周围上下全系断岸峭壁,三大岩块突起呈尖塔状,“三峰离立如笔架”,“尖头”之名由此而生,英文、日文岛名均据以命名。
黄尾屿(见下页图 6),又名黄尾山、黄尾礁、黄毛山、黄麻屿或黄毛屿,个别作闽语音字“欢未须”。日本在 19世纪始称为久场岛,旧海图仍多沿用黄尾屿。本岛位于钓鱼岛东北约 13海里,呈不规则圆形,部较高,有两高处分别为 105米和 117米,曾为古代航海者的良好指标。本岛气象变化大,又受黑潮影响,气候非常温暖,由台湾附近洋面袭向日本九州的台风路线也恰经本岛及钓鱼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岛及赤尾屿经常成为美军的射击练习场,被列为永久危险区。
图 6 黄尾屿周边海岛示意图
赤尾屿(见下页图 7),又名赤屿、赤尾礁、赤尾山、赤坎屿或闽语音“车未须”。日本窃称久米赤岛、大正岛。本岛西距钓鱼岛约 110千米,东距琉球古米山(久米山)约 260千米。全岛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面积仅 0.065平方千米,小于尖头诸屿中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地貌简单,多由火山熔岩构成,其状险峻,四面峭立,无平地,故我国清代记载称:“赤屿,屿方而赤,东、西凸而中凹,凹中又有小峰二。 ”最高海拔 75米。由于自台湾北流的黑潮在钓鱼岛附近与大陆沿岸海流会合后,沿冲绳海槽转向东北流,到达赤尾屿后环绕折向北流,在此岛沿岸的流速高达时速 4海里,波涛冲击,湍激悍怒,“洪涛排连山,上下相躏蹂;巨舰触礁石,似臼以杵投。 ”说明在渡越冲绳海槽、黑潮时险象丛生,海难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