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奥原敏雄氏参与炮制的琉球政府《声明》中,又发出一通“无头告示”:“历史上,自 14世纪下叶即知晓尖阁列岛的存在。 ”
这里,既回避了正面答复行为的主体为何许人,是中国人、琉球人,还是日本人?又以“知晓”一词,顶替了“原始发现”(Original Discovery)。这是由于他们力图掩盖中国人民首先发现这些岛屿的历史真相,又竭力否定历史证据的意义,甚至干脆采取不承认主义。
抵由福建福州府长乐县广石梅花所开洋——入清之后,“因巨舶不行,沙壅水浅,遂从五虎门出口”,在当地祭神登舟后即航向海中。古代帆船须藉助于季风的推动,并以海岛(山)为航标。由于琉球位于福州的东北方位,故去必孟夏乘西南季风,而回程则必秋季乘东北风,方能顺风而行——如清代人所总结:“查向例前往琉球船只,总在夏季放洋;其回棹时,总在冬至前后。 ”现存最早记有钓鱼岛等岛名的航海指南,当推庋藏于英国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 Bodleian Library Oxford)的《顺风相送》一书。此书系誊清抄本,长 20.4厘米、宽 12.6厘米,每页 9行,每行 24字,封面稍有残缺,封底有收藏者 1637年所写题记(见图 8)。
图 8 《顺风相送》明抄本封面、封底复印件
……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今彭佳屿,古代亦称彭佳山、平嘉山、平佳山、瓶架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台湾),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用艮针取枯美山(琉球之古米山、姑迷山、久米岛),南风……赤屿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见图 9)为便于理解上文及以后类似内容的记载,兹将稍后所用时计(初为瓷制,后为玻璃制)及指南针盘如图 10.中国古代航海水程不以图 9 《顺风相送》之二图
图 10 时计及指南针盘
速下,顺风一更约行 30千米,一昼夜分为十更。指南针盘则分 360°为 24等分,按左东(卯)、右西(酉)、上南(午)、下北(子)排列,如上引文中所谓“单卯”即指正东,“乙辰”指东偏南 22°30′,“艮针”
即东偏北 45°,“甲卯”即东偏北 7°30′……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一般均据卷首叙末“永乐元年,奉差前往西洋等国开诏,累次较正针路”等语,定为当年即 1403年;有的则仅据李约瑟( Joseph Needham)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Civilisation in China)一书中所作推测,定为 1430年;奥原敏雄氏笼统说“是 1663年以前的东西”,进而一言以“毙”之,曰: “《顺风相送》
这本书是何时成书并不太重要!”其实,《叙》文明言:
昔者周公设造指南之法,通自古今,流行久远。中有山形、水势抄描图写终误,或更数增减无有之,或筹头差别无有之;其古本年深破坏,有、无难以比对,后人若抄写从真本惟恐误事。予因暇日将更筹比对,稽考通行,较日于天朝南京直隶至太仓,并夷邦巫里洋等处更数、针路、山形、水势、(澚)[澳]屿浅深,攒写于后,以此传好游者云尔。
将航行所必需的“罗经针簿”,附会为“周公之法”,自是行业神崇拜的具体反映,毋庸申论。值得注意的是,永乐元年( 1403年)九月,明永乐帝朱棣确曾分别派遣太监“李兴等赍敕劳暹罗国王昭禄群膺哆罗帝剌” “[马]彬等赍诏谕西洋苏门答剌诸番国王,并赐之文绮坏”的“古本”,校订整理而来;且“古本”原系图文并茂,抄本《顺风相送》只是永乐迁都后的佚名氏“攒写”了其中的文字部分。由此可知,《顺风相送》一书源远流长,我们将它的祖本订为 14世纪,当属最保守的判断。
再返观明初朱元璋在位的 30年间( 1368—1398年),中国派出途经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前往琉球官方活动的频繁,便可证实上述判断的合理性。奥原敏雄氏为了达到推翻中国人民最先发现这些岛屿的事实,竟然信口雌黄,继续欺骗世人说:
[在 1372—1866年]整个有关册封和进贡期间,册封使去琉球共计 23次(不过,最初的杨载并非册封使节,但也计算进这个数字之中了)。除此之外,中国几乎没有派遣官方船只到过琉球。这段奇文,堪称“虚构历史”的“精品”!
按照奥原氏杜撰的神话,洪武五年( 1372年),“杨载并非册封使节”,但《明史》的正式记载是,当年“正使杨载册封琉球国王察度”,明朝皇室档案《明实录》并收录了《杨载持诏谕琉球国》诏书的全文,此其一;其二,明朝所派第二位册封使时中赴琉球的时间为永乐二年( 1404年)——也就是说,依照奥原氏所论,洪武五年至永乐元年之间成了“空白”,“中国几乎没有派遣官方船只到过琉球”
云云。然而,根据《明实录》《明史》的明确记载,在此期间中国派往琉球的官方人物,至少有以下 5次:
洪武七年( 1374年)冬,“命刑部侍郎李浩赍赐文绮、陶铁器,且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九年“夏四月甲申朔,刑部侍郎还自琉球,市马四十匹,硫黄五千斤”。
洪武十五年( 1382年)春,“中山来贡,遣内官送其使回国。 ”
洪武十六年( 1383年),“时二王(指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察度)与山北王争雄,互相攻伐。命内史监丞梁民赐之敕,令罢兵息民。三王并奉命。 ”
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大将军永昌侯蓝玉,遣人送虏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等至京”;明太祖以蓝玉“私元主妃事”,龙颜大怒,“于是遣使护送(地保奴一行)往居琉球,仍厚遗资遣之”。
洪武二十九年( 1396年),“又嘉其(指中山王察度)修职勤,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此举意义深远,下节还将详论。
以上所举荦荦大端,尚不包括洪武七年( 1374年),大将吴祯率领庞大舰队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这桩大事(详见本书第四章)。在上述 5次重要活动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内官、内史监丞、司法部副部长,以及护送元主次子地保奴的大队人马,都奉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前往琉球,笔者特向奥原教授求教:他们所乘的众多海船,算不算得上“中国派遣”的“官方船只”?或者,阁下有何证据,证明以上记载纯系子虚乌有、面壁虚构?!
上述历史事实说明,自明初以来,中国政府派遣前往琉球的大量官员及其随行人员,都是由福州出发途经台湾海峡之后,趁着东南季风,顺着黑潮流向,经过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之后,进入琉球国境的。他们本身虽未留下直接记录,但已在作为《顺风相送》的祖本中清楚地记载下来。因此可以断定,钓鱼列屿最迟是在 1372—1403年之间,被中国人民首先发现即“原始发现”的。关于这一点,还可以从这些岛屿的名称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