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海翻波→波光鳞鳞→鳞萃比栉→栉比鳞差→差三错四→四面楚歌
醋海翻波: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波光鳞鳞: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鳞萃比栉:犹言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栉比鳞差: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同“栉比鳞次”。
差三错四: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绝境。楚歌,楚国人的歌声,四面八方传来楚国人的歌声。
四面楚歌
秦朝二世而灭,但是战争的烽火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的较量正式开始,这场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战争初期双方互有胜败,但是后来刘邦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和项羽相争。经过几年的消耗,据有关中的刘邦逐渐占据优势。公元前202年,刘邦等率军合围楚军。战斗持续到年底,项羽败退到垓下,被汉军团团围住。
仗打到这个分上,项羽的兵力早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许多心腹大将纷纷弃他而去,粮食也已吃完。与之相反,刘邦的军队兵强马壮,粮食充足,并且和其他各路诸侯将楚军团团围住,项羽很难突破重围。
后来,在听取了谋士意见之后,刘邦采用了一条非常巧妙的计策来彻底瓦解楚军的斗志。原来刘邦运用心理战,让汉军唱楚地的歌曲,从而给楚军以汉军已经尽占楚地的假象,楚军的将士士气低落,纷纷开始逃亡。
一天夜里,项羽在营帐中听到楚地的歌声从四面传来,心中大惊,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怎么会这样,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了?为什么楚人会这么多?”
项羽慨叹大势已去,心中懊恼万分。他下令在营帐中摆酒,想要痛饮解愁。当时项羽最心爱的妃子虞姬随军,于是项羽命她来陪饮,消解愁闷。项羽还养着一匹通体乌黑的好马,名叫乌骓,这是他最喜爱的马。当时败局已定,英雄心里悲壮无比,而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这虞姬和乌骓马。情在愁极时,他一边喝酒,一边悲声慨叹着,唱起了一首歌:
我的力气可以拔山啊,勇气举世无敌,
但是时运不佳啊,就连我的乌骓马也不再前进。
乌骓马不向前奔驰啊,该怎么办?
虞姬呀虞姬呀,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他把这首歌接连唱了几遍,守在旁边的虞姬也舞着剑跟他唱。项羽热泪盈眶,而他的亲从人员也跟着哭泣,谁也不忍心抬起头来观看这悲惨的景象。最后虞姬在项羽身边自刎,报答他这些年的恩爱之情。
绝望至极的项羽率领八百多名骑兵,冒死突破重围,向南逃去。但是汉军紧紧追随,最后身边只剩下二十八名骑兵,而追来的汉军有好几千人。项羽最终走投无路,于是只好在乌江拔剑自杀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汉高祖,沛郡丰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参与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动。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后,统一中国,建立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