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6日,我们的女儿在太原妇幼保健院出生了。
我为孩子起名“洁良”,名字来自于千字文中的:“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的最后两个字;寓意是要她:冰清玉洁,方正贤良。
孩子断奶前一直和我们住在山西省博物馆一部院内的一间小平房里。我母亲来帮助照料时住在邻居空闲的屋内。由于我在太原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工大)工作,而学校不需坐班,正好在家办公,顺便看孩子。妻子就在一部院内上班,遇到我上课或去学校开会时,她就回来代替一下。我们就这样把孩子带到一岁半。一部是文庙建筑,院子里古色古香、绿树成荫,游客极少,对于孩子来说是个难得的好环境。除了冬天和阴雨天,我几乎每天都推着孩子在那里转悠,和孩子一起享受院内的鸟语花香,我也被院内妻子的同事们戏称为“高级保姆”。
白天由我照看洁良。在孩子白天睡觉前,我喜欢放上音乐,让她在音乐声中入睡,所放的音乐节奏都比较柔和。平时我也喜欢放点儿音乐磁带和孩子一起听,有交响乐、轻音乐和民歌等。
因为工作越来越忙,孩子断奶后就被送回榆次由母亲照看,我们每个周末都回榆次全家团聚。我父母当时住在榆次市供销社的宿舍,宿舍前院养了鸡,后院有枣树等。洁良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非常快乐。同时,她也得到了我父亲、我弟弟和两个妹妹的关爱。父亲非常喜欢他的第一个孙辈,但是他像对待我们小时候一样,一如既往地没有宠惯,只是严格中更多了不少慈祥。
其间,洁良还在大同她姥姥家待过一段时间。有一次我们回大同,洁良姥姥和姥爷说:“孩子喜欢听儿歌和故事,我们给她买了磁带,她一遍又一遍地听带子,不要人管;好多儿歌都能复述。她还能画简单的图画,比如人、车等。不过不知为什么画的东西全都是横躺着的,有点儿纳闷。”我想了想说:“你们在给她示范时,她一定是在你们旁边的。这样在你们看来是‘正’的,在她看来就是躺着了。”果然,以后大家适当注意后,孩子的画就“正”过来了。
妻子常常给洁良讲故事,有美人鱼、白雪公主,还有公主和“白马王子”的故事……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妻子看到一匹白马拉着车,旁边跟着一个衣着随便的赶车人。她就对洁良说:“洁良,你看那不是一匹白马吗?”谁知孩子很不高兴地说:“妈妈你骗人!”我们诧异地问为什么,她说:“那匹白马不漂亮,白马王子(赶车人)也没有你说的那么漂亮!”从此“‘白马王子’不漂亮”就成了我们家的笑谈。
到了孩子四岁时,我们把她送到了博物馆附近的一家幼儿园。洁良在这个幼儿园受了点儿小委屈,她至今都对那个幼儿园有着不太好的记忆。
在那个幼儿园,孩子们通常被要求双手背在身后,老师也不让孩子们多讲话。可是偏偏洁良是个爱讲话的孩子,为此她没少挨批,我们也没少被老师告状。不过我们却非常理解自己的孩子,从没有批评过洁良说话的事情。我们认为:把几岁的孩子固着不让说话太过了;当然孩子如果是抢话、插话就另当别论了。而且,孩子对于幼儿园老师允许有的孩子说话却不允许另一些孩子说话颇为不解。这个幼儿园给洁良留下了长期的负面印象……
回到家或周末,洁良就可以玩得很开心。博物馆院子里也有一些同龄或比她稍大的孩子们,他们在一起嬉戏、追逐、抓蜗牛;她经常跟在大点儿的孩子后面,有时看人家画画,回来后她自己就模仿。
周末我们通常会回榆次看父母。路上,洁良有时会晕车。妻子就故意问她一些问题,或让她给我们讲故事、唱歌以分散她的注意力,这样她就不晕车了。这个办法我们用了很久,后来洁良渐渐地适应了乘车也就不再晕车了。
1993年秋天,由于我晋升了职称,在学校分到了一套一间半的顶层套房。1994年底我们搬到工大后,孩子自然去了工大的幼儿园。那时工大的幼儿园也是不容易进去的,只是教工子弟可以例外。据洁良回忆:当她第一天去了幼儿园后,她就像在从前的幼儿园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老师笑问:“哎,新来的,郁闷啥?”她当时有点儿不解:我没有“郁闷”啊!后来她才发现,工大幼儿园非常好:手工、游戏、唱歌、跳舞样样都有,老师非常有爱心。由于天性比较活跃,洁良很快就受到了“器重”,老师们也很喜欢她。
我们的想法是想让孩子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所以上学前没有给她报任何学习班,倒是经常带她去公园玩,带她去动物园看动物。因为公园里有收费的儿童摇摇车、迷宫和跳跳床等,我们每次去公园前都给她规定:由她自己决定,最多玩两种。目的是让她学会自己安排和取舍选择、学会做决定和做事有节制。
在工大幼儿园半年后,洁良跳过学前班直接进入了工大的子弟小学,因为那时学校对自己的教职员工子弟有照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