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和节奏是构筑人生的基本要素,
经常翻箱倒柜寻找要用的东西会使人发狂。
做事有条有理,作息规律不仅对于学习而且对于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意义非凡。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常常在学校丢红领巾。朋友的解决办法是:一下买了几十条红领巾,丢一条马上再给一条。看起来这个办法行之有效,其实却让孩子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毛病。这个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不是父母舍不舍得花钱的问题。它是关系到孩子能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的大问题。
洁良上小学时,我们尽量培养她学习、生活的规律性。比如,按时洗漱入睡、按时起床;先做完作业再去玩耍、娱乐或去干别的事情,交代的事情能早做完的就尽量往前赶,不拖拉。有多件事情要办时,依照紧急程度的次序尽快去做,做到“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
有一段时间,好几次洁良上学出门后不久就又急急忙忙地跑回来,今天忘了带数学书,明天忘了带语文作业。完了要我送她到学校(因为子弟小学在校园内,我们一般让她自己去上学),被我拒绝了。我要让她吃点儿苦头,长点儿记性。不过我也帮她想点儿实际办法避免老是犯同样的错误。于是她的生活习惯中加了新内容:每天晚上洗漱入睡前,先把第二天要用到的文具、书本和作业整理清并放入书包里。所有其他第二天要带的东西都一并收拾好,和书包、红领巾等一起放到门口。这样,第二天一早换鞋出门时就不会落下东西了。原来她总是早上收拾东西,因为一般情况早上时间比较紧张,她就容易忙中出错。自从她得了教训并且养成了规律性,那样的错误就很少再发生了。
上了高中后,洁良更忙碌、事情更多了。她自己就有了记事本和备忘录,有一件事就按时间顺序往上面记一件,完成一件事后画掉一件。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早早让孩子养成每天在日历上记事、每天检查的习惯将令孩子受益终身。
我们每个人大约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家门钥匙找不到了,全家人一阵翻箱倒柜;到最后,不仅导致家里人互相埋怨、指责,还浪费了时间,耽误了事情;要用指甲刀了,打开放指甲刀的抽屉,找不到!这时只是想起来上次用完后随手放了一下,现在已经不记得放到哪儿了,又是一通乱翻。所以,在家里不仅父母自己要做到用完任何物品要物归原处,而且一定要这样要求孩子。从哪个抽屉里拿出来的画笔,用完后就马上放回那个抽屉,否则下一次用时就又要翻箱倒柜了。
培养了规律性后,生活、学习包括将来的工作都将会不慌不乱、有条不紊和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