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谓的善,是指“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因此,我在行善时,必会促使相关的人一起行善,如此而形成良性循环,促使整个社会日益安定和谐。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语出《公孙丑篇》
儒家所谓的善,是指“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因此,我在行善时,必会促使相关的人一起行善,如此而形成良性循环,促使整个社会日益安定和谐。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语出《公孙丑篇》
孟子说:君子最大的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起行善。
人生真正的快乐并不是你家有万金,名满五湖四海,亦不是你权倾朝野,而是有一种内心的安定之感,有一颗淡泊而无所欲求的超脱之心。那些用钱、或权、或肉体换来的东西并不真正属于自己,人生也无法因为拥有这些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知足的人,顺应自己所有的;不知足的人,心中永远有一个缺撼,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是一个精神上的穷徒,俗话说:“穷快乐,富忧愁”说的就是这个理。
如何达到真正的快乐,而又使人内心安定呢?那便是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不论在思想或行为上,都不容易走向偏激、冲突或矛盾;那么他的心灵就能保持平静和谐,达到真正的愉悦。
怎样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最好的办法便是与人为善。
孟子告诫我们:君子最大的德行便是与人为善。
待人处世,一定要与人为善,这是永葆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狗眼看人低。也不可妄自菲薄,自我贬低,看别人须仰视才见。
与人相处,宁可与人为善,也不可与之交恶;保持行为举止的中正,便不会落人口舌。虽然人心难测,但只要正持自心,就不怕别人刻意刁难。
即便是父母、兄弟、夫妻之间,也常会对相同的事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如何在分歧中保持和睦?明智的做法便是将观点放大,偏见缩小,充分的尊重别人,换回他人对你加倍的尊重,这是人生的智慧。
当然,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小冲突,这就像平静的水面因石头或其它外物的入浸而荡起潋滟,这不是不谐之音,而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然而,也不能放任小冲突而听之任之,我们要用幽默或其他的方法来转移、消除生活的小冲突,使之恢复和平,如同水波过后,水面重新恢复平静。
我们要与人为善,没有什么比帮助别人丰富他们的人生更能丰富你自己的人生。
智者慧语
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有一点就是虚怀若谷,善于汲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更重要的是带动大家一起做好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便是圣贤的思想境界。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公孙丑篇》
今译
孟子说:“子路,别人给他指出缺点,他就高兴;大禹听到有益的话,就向说话人致谢;大舜就更了不起,有善言善行,必定和旁人分享,改善自己的不足,学习旁人的长处,快快乐乐地汲取人家的优点来做好事。他从种地、制陶、打鱼,一直到继尧称帝,没有哪一件好事不是从旁人汲取来的。汲取人家的优点来做好事,也就是带动旁人一起做好事。所以,君子之人把带动大家一起做好事放在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