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必须按规矩办事,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语出《离娄篇》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必须按规矩办事,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语出《离娄篇》
所谓规矩就是规则、制度,是指导人行事的标准。如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便都是人们行事的准则,谁的行为违反法律的规定,便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圆规和曲尺是测量方形和圆形的标准,而圣人是做人的标准。这是孟子的观点。
鹦鹉学舌造就的只是没有主见的庸人,而只有以圣人为楷模的人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我的观点。
学习圣人,并不是东施效颦地去模仿圣人的行动、言语,而是从内心出发,以圣人的胸怀为己志来建立属于自己的行为模范,即所谓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春秋时,范蠡协助越王勾践大败吴国,范蠡在经历过吴越之间的明争暗斗的残酷后,更不愿以特权破坏规矩,便放弃崇高的地位只身离去,泛舟于五湖四海间。
范蠡的行为是圣人的行为吗?当然是!他不迷恋权位,不贪功名,这是遵循他内心高尚的规矩的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从盘古开天劈地起,便存在着约定俗成的规矩或用文字制定出来的规矩。
人类社会最早明确文字订下的规矩,恐怕是西方的拉比法典。中国也有不少规矩,如唐律、宋法、清律等等;这些用文字记载的规矩,目的便是为人类社会的活动立一个标准。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人类总是不断地订立规矩,却又不断地破坏规矩。破坏规矩的是什么人呢?谁又有能力破坏规矩?自然是那些有权、有钱、有势的人,而守规矩的人是那些没有能力抵抗的人。由此可见,能规范人类行为的并不是外在的规矩,而是内心的方圆。
近代英国有名的温莎公爵,因为与辛普森夫人自由恋爱而丧失英国王储的资格,他就是有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王子。
倘若他采取另一种做法先继承王位,等到当上英国国王之后再废除对他不利的规矩,或者“修改”规矩,让自己既能当上国王,又能与辛普森女士结婚,岂不是一举两得?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尊重英国的传统,也尊重自己的情感,在两者权衡之下,他选择放弃王位与辛普森女士结婚,他的选择让他的一生不但充满传奇色彩,也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从这个例子来看,显然外在的规矩并不是约束他们行为的绳索,真正的标准在他们心中,他们只是遵循着心中的标准来行事而已。
智者慧语
依高尚的标准来为人处事,你的行为便也高尚无邪。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离娄篇》
今译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测量方形和圆形的标准,而圣人是做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