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有多少贪官纷纷落马,说不完有多少高官因权欲而自甘坠落终锒铛入狱,讲不清有多少人因为钱而丧失尊严、人格和人性……这一切皆因人的放纵自我而起。倘若想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永葆纯洁之身、之名,惟有时常自我反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语出《离娄篇》
道不尽有多少贪官纷纷落马,说不完有多少高官因权欲而自甘坠落终锒铛入狱,讲不清有多少人因为钱而丧失尊严、人格和人性……这一切皆因人的放纵自我而起。倘若想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永葆纯洁之身、之名,惟有时常自我反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语出《离娄篇》
孟子说:“我爱他人,人家不亲近我,就得反省自己仁爱是否不够;管理百姓,没有成绩,就得反省自己聪明才智是否不足;礼敬他人,得不到回应,就得反省自己敬意是否欠缺。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躬自问。自身端正无邪,就会得到天下人的赞许。”
孟子的意思是说:做事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反省是否是因为自己的过失造成。
孟子的反躬自问其实就是做人的态度。
做人应时常警醒自我。
曾子曰:“吾一日而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常生活琐碎,但仔细想来,每个人的反省也不外乎是曾子所说的这三件事。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少责怪别人,就能远离怨恨。
人时常自我反醒是非常有必要的。
史称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上朝时,因魏征的直言上谏而让自己龙颜无光,大怒之下,要斩杀魏征。回到后宫,念及他于己的重要性后又后悔不已,可君无戏言,不能出尔反尔啊。正在无计可施时,见自己的爱妃欲言又止,便心生一计。佯装怒火冲天的样子,大骂魏征目无国君,一定要杀了他,方解心头之恨。
聪明的爱妃知道这是唐太宗要找一个借口下台,以撤销今天的错误决断,挽救魏征性命的举措。便不惜冒着后宫不得干涉朝政的规定,规劝太宗手下留情。太宗顺势下台,挽回了魏征的性命。
正是因为太宗的自我反醒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然而,在这样一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时代,人人都圆滑得跟西药一般,个个光滑无比,又有几人能时常自我反醒呢?对这种圆滑人性的批判,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说,一户人家生了个男孩,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得到了一番感谢;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作官的,于是收回了几句恭维;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于是得到大家合力的痛揍。说要死的是必然,说富贵的是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挨打。如果既不说谎,又不挨打,怎么办呢?于是鲁迅先生调侃道,“啊呀!这孩子呀,你瞧,那么……嘿嘿!嘿嘿嘿!”
哎!真是人生的无可奈何呀!
像故事中这样圆滑的人不应该时刻反醒自我吗?
孟子告诫我们: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躬自问。
孟子讲的预期效果是一个标准,就好比你当官,当谨遵党的章程,为使自己成为让人敬仰的优秀党员而尽职尽责。其中,成为优秀党员便是一个预期效果。倘若没达到,便该好好反醒自我了。
相比之下,与孟子提倡的事后反醒相比,我倒认为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更为重要。
事前警醒远比事后反醒重要得多。
倘若人人能事前警醒,那些党的蛀虫便不会堕落到卖官求财。那些貌美的年轻女郎便不会出卖自己的身躯。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卖淫、嫖娼、绑架、勒索就不会发生。所以说事前警醒比事后反醒更为重要。
事前警醒就是要防患未然,只有防患未然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而事后反醒则是亡羊补牢。
有一句谒后语叫: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知道羊少了,赶快去补牢也算得上是及时在反醒自己。可要是等到彻底的没羊了,你再去补牢还有何意义,到时候后悔,也就晚了。这就好比贪污犯,在你第一次贪污数额较小时,倘若能够及时醒悟,悬崖勒马,便也能浪子回头;假若你贪污成性,一而再,再而三的深陷其中,最后站在刑场上,后悔又有何用?!
《中国青年报》2005年8月18日报道:原河南郑州市检察院纪检组长胡志忠在担任中原区检察院检察长期间严重贪污腐败。贪污六千多万,包养七个情妇。在这位贪官的悔过书中,他这样说:“这些钱、物,我收的不仁不义,收掉了爱情、收掉了友情、收掉了我的人格,最终使我成为金钱的奴隶、党的叛逆、人民的罪人,只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为何要等到见了棺材才掉泪?为何不能事前警醒呢?!
也许有人会问,妓女买淫为了钱,贪污犯之所以贪污也是为了钱,按照孟子的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便无须反躬自问。可是孟子接下来又是怎么说的呢?
孟子曰:“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说:“自身端正无邪,就会得到天下人的赞许。”
妓女和贪官的行为端正无邪吗?
答案:否!
毫无疑问,其行为需要反躬自问。
纵观孟子这段话,他告诉我们:凡事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老将眼光盯在他人身上,一个人只要自身端正无邪,便会获得天下人的赞许。
智者慧语
自省,顾名思义即自我反省,是指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情绪与态度。
君子当一日三省其身。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伟业的人,需时常警醒,反醒自我,如此才能厚积薄发。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离娄篇》
今译
孟子说:“我爱他人,人家不亲近我,就得反省自己仁爱是否不够;管理百姓,没有成绩,就得反省自己聪明才智是否不足;礼敬他人,得不到回应,就得反思自己敬意是否欠缺。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躬自问。自身端正无邪,就会得到天下人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