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没有谁一生下来便会行走,没有谁一出生便会说话,只有不停地摸爬滚打,只有不停地呀呀学语,你才能学会行走,学会说话。
孟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语出《尽心篇》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没有谁一生下来便会行走,没有谁一出生便会说话,只有不停地摸爬滚打,只有不停地呀呀学语,你才能学会行走,学会说话。
孟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语出《尽心篇》
孟子说:“山坡上的小径虽窄,经常走就能变成一条路;如果不去走它,就会被茅草塞住。”
愚公移山,人尽皆知。
《列子·汤问》记载,北山愚公为铲平阻碍出入的太行、王屋二山,每天带领子孙挖山不止,并决心世世代代挖下去。天帝深受感动,便派人把山背走。
故事有点神化,但这表明一个道理,成功来自不断的努力。
战国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名叫高子,他听说齐都的孟子很有学问,便前往齐都向孟子拜师求教。于是,孟子便将高子收为学生,并且对他讲授关于儒家的学说。过了一段时间,高子认为儒学太过深奥难懂而心生退学之意,开始在孟子讲授课程时不再用心听讲。
孟子发现了这一情形,便对高子说:“布满茅草的山坡小路,虽然狭窄,如果人们经常走来走去,小路就会被踏宽,变成一条大道,但是,如果不去走它,茅草很快就会长满小路,并将山路堵塞,一切的努力都会白费工夫。”
高子听到老师这番话,有点似懂非懂。接着,孟子说道:“也许现在的茅草已把你的心给堵塞住了吧!”高子听到这里,终于明白孟子的意思,于是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英国的卡莱尔说过:“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
世间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当我们为心中的目标而努力拼搏时,我们其实也看不到自己离成功还有多远,于是,有人在拼搏一阵还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便产生了绝望,放弃了努力。如文中求学的高子,如前文挖井半途而废的小老头。
也许,在你放弃努力的时候,离成功不过几步之遥,只要你再向前走几步,就能看到灿烂的阳光,但如果你放弃,你就永远与阳光无缘了。
行文至此,或许有读者心生困惑,此文完全可以与前文合并,主题并无多大差异,为何要拆而析之。
其实细观孟子这两篇文章,便能发现,孟子在《尽心篇》上第二十九章里说:“做事情好比掘井,挖一口井已到九仞深,还不见到泉水,仍然是一口废井。”描述的只是一种状态,话里的哲理还要深入领悟和思考。而在本篇里,孟子直接用浅显的比喻告诉你成功缘自不断的努力。
阅读先哲的文章,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获得一些智慧便可,至于更深的学术研究,不探讨也罢。
智者慧语
没有人喜欢面对困难和不幸,但聪明的人善于把它当作成长的机会。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篇》
今译
孟子说:“山坡上的小径虽窄,经常走就能变成一条路;如果不去走它,就会被茅草塞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