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他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评论,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会发生。
赞扬与指责未必都合乎实际,有修养的人不必因此而飘飘然或灰心丧气。有诗曰:“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风影斜?”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语出《离娄篇》
没有一个人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他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评论,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会发生。
赞扬与指责未必都合乎实际,有修养的人不必因此而飘飘然或灰心丧气。有诗曰:“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风影斜?”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语出《离娄篇》
世界上越是伟大的人物,越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成功,对待他人的言论,往往都能表现出冷静而又谨慎的态度。
人生存于世,没有谁能将自我孤立,它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评论,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都会发生。
孟子说:“人生中有意想不到的赞美,也有过于严苛的诋毁”。
孟子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言论,因为人生中总有意想不到的赞美,也会有过于严苛的诋毁。倘若你无法正确面对,最终受伤害的只会是你自己。
神童方仲永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知道。
余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他家世世代代以种田为业。方仲永长到5岁时,便能做诗,并且诗的文采和寓意都极尽精妙,值得玩味。县里的人对此感到很惊讶,慢慢地都把他的父亲当作他来看待,有的还拿钱给他们。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见县里有名望的人,表演作诗,却不抓紧让他学习。到最后,方仲永已与众无异。他的聪明才智最终被完全抹杀了。
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他人赞美所换来的后果。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美男子邹忌。有一天,他问妻子道:“我跟那个叫徐公子的美男子比起来,谁俊美些?”
妻子回答道:“当然是你啊!徐公子怎么能跟你比呢?”邹忌又转而问其小妾,邹忌的小妾和妻子的回答一样:“当然是你啊!徐公子怎么能跟你比呢?”
隔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就同一个问题又问了一遍,客人也这么说。
又隔了一天,那位徐公子到邹家拜访。邹忌仔仔细细地打量对方,看来看去,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徐公子。
“明摆着我比不上徐公子美,而为什么妻子、妾及客人偏说我比徐公子美呢?”思索再三,最后,邹忌恍然大悟:“妻子说我比徐公美是对我的偏爱;妾说我比徐公美是讨好我,怕我不高兴;客人说我比徐公子美是因为他对我有所求啊!”
文中邹忌所获得的赞美不就是孟子所说的意想不到的赞美吗?它原本并不符合真实的实情,可却因为某种原因(或偏袒、或害怕、或不顾事实的讨好)而破口而出,这样违心的赞美,我们不应该警醒吗?!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无法通过名正言顺的方式博取对方赏识,表现自己能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人,往往会采取这种溜须拍马,赞美他人的方式去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以免上当受骗。
对于那些严苛的诋毁,我们大可不必理会。因为他们的诋毁往往是出自嫉妒、怨恨。对这类小人我们又何须与之争执呢?!你见过人和猪争论谁最聪明的吗?!猪叫得再大声,它还是猪,它改变不了自己畜牲的命运。小人再能说会道,巧舌如簧,他也改变不了事实的真相。因此又何须与之计较。
智者慧语
一味纠缠于是非或一味探究涉及是非的人,只能使自己身心疲惫,方寸尽失,是得不偿失的。面对他人的言论,惟有冷静而又谨慎才是正确之举。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篇》
今译
孟子说:“有意料不到的赞誉,也有苛求完美的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