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每天埋头在工作中的你,还记得自己原是个娇柔的女性吗?没错,工作对于女性非常重要,但同时也会有很多危害。“新三族”,就是指三种在工作压力下受害较多的女性工作狂人,即晚睡族、狂奔族和辐射族。
女性工作狂人临床症状是:对工作达到痴迷状态,一旦离开工作,轻者会产生无所事事感,精神不振,重者思虑过度,抑郁成疾;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从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基本没有上下班的界限,家的别名为“有床的工作地点”,办公室俗称“加班时可以躺倒睡觉的家”;偶尔陪家人逛街散心,也多半心不在焉,依然惦记着工作。
女性工作狂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五年,则会产生诸多毛病,如高血压、失眠、长期头痛、腰酸背痛等。
袁征,女,35岁,职场白领。她的工作已经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中心。每天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会最先拎起话筒,在家里也毫不例外;常觉得公司会议节奏缓慢,十分焦躁;一看同事们工作出色,自己心里就暗暗着急想尽快赶上;好不容易碰上个休息日,也是在家整理客户资料,和朋友出去玩时也心不在焉。
袁征属于典型的“工作依赖症”,即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造成一离开工作环境便觉得不适应。通常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很充实,认为自己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认才有存在的价值。其实,这是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的表现,她成了职场名副其实的工作狂。
女性工作狂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因为解决问题而控制了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而解决问题是通过在工作中失去自我来实现的,于是,工作狂的生活变成了“为了工作而工作”的自我沉溺。
否认现实。在组织中,屏蔽或者拒绝听不好的,但却是真实的信息或者分析。
完美主义。沉迷于为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而奋斗,为一种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而努力。她们相信一定存在一个完美的产品或者某种组织形式,因而错误是不能发生的,因为它与完美相抵触。
迷失自我。自我意识是由外部决定的,从其他人的感觉产生的,这就导致难以辨别自我和他我的界限。
非此即彼。当选择面临着非此即彼的状况时,女性工作狂会在复杂的现实中创造出一个简单的假像。因为她们认为这两个选择是不兼容的,在两者间转换时不会进行联系或者整合。
过于认真。女性工作狂太把自己当真,因而导致孤独感及无能力与他人联络。
对于不可控因素反应过度。女性工作狂对她们无法控制的变化反应过度。她们试图消灭不可预测及可变的因素,通过工作使情况变成可预期。
忽略冲突。她们不能直接处理冲突,因为它表现出差异,而且要求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及他人意识。
害怕失败。恐惧失败比渴望成功的欲望更能够驱动工作狂。暂时的“失明”。不注意她们的环境、他人、甚至她们自己。这种状况不仅使她们缺乏观察现实状况的眼光,还使她们对今天的事情如何与过去和未来相联系失去判断力。在这里,心理专家给女性工作狂四点建议:第一,享受生活瞬间的乐趣。工作狂应当学会如何享受偷懒所带来的乐趣。刚开始的时候要留意一下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如何使一个孩子在起步阶段提高素质,太阳是怎样越过地平线落下山头的,或者试着花比平常吃正餐多两倍的时间宠爱一条狗等。看电视的时候应有意识地让自己什么也不干,学会忽视一些事情的方法。
第二,调节自己的认知。有这样症状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再把工作视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表现,注意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权衡一下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家庭的关系。在工作之前,工作狂不妨先想想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乐趣,或者长时间工作会使家庭关系破裂等生活不幸,然后问问自己哪一种选择更值得自己付出。
第三,要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自己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定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第四,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在八小时之外给自己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
心理学点拨
工作狂人的内心深处没有安全感,再多的财富也无法给他们带来安宁,而且他们的潜意识中往往有自我毁灭的冲动。疯狂地工作,既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又可在疯狂工作中毁灭自己的婚姻、健康,达到在潜意识完成自我毁灭的目的。显然,这是一种病态。职场女性不要做工作狂。病态的长期透支,使得她们中的部分人身心耗竭,或给家庭埋下隐患。除了心理专家的建议外,也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