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小徐昨天介绍普陀山时我正入梦。在这之前,其实我对普陀山不太了解。我们在旅行社的推荐下造访了这座佛教名山。
尽管己经深秋,但天气异常炎热。我们坐上快艇后才感到一丝清凉。快艇上播放着佛家歌者李娜唱的大悲咒。阵阵海腥气扑鼻而来,窗外海浪涛涛,艇向前开时,颠簸不已,海水呈土黄色,我的心情随着岛的邻近愈来愈激动。刚刚还是乌云密布的天空,这会开始阳光灿烂,我想也许是某种感应吧。
来到这海天佛国。我作为作家、新闻记者一路畅通,看来普陀山特别重视宣传。第一站要朝拜的是普济寺。普济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也是唯一供奉着男身的观世音菩萨像的寺院。它的殿门前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每个都有斗大,好不气派。步入正殿,顿时眼花缭乱,仿佛走进了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这里金碧辉煌,四周到处是金绘彩画和金身佛像。佛像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动作千姿百态。这里香火旺盛,我也像其他香客一样,买了几柱香,对着菩萨像拜了又拜,祈求幸福安康!
紫竹林禅院内的“不肯去”观音院,我也和许多游人一样不知其然,这名字怎么这么拗口呀!原来在公元824年的时候,有一位日本来的禅师——慧济,到山西五台山的寺院进修,临毕业回国前,去每一尊佛像前拜别,当他来到一尊观音像前时,长跪不起。五台山寺院的住持明了他的心愿,主动将观音像相赠。慧济于是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普陀山,准备在此渡海。第一天本来是晴空万里,他一开船,便狂风暴雨,浊浪排空,使得渡船无法前行,只好退回暂住。第二天,风雨一直没有停过。第三天是个好天气,慧济打算驾船赶路。他的船刚一驶离岸边,便被一朵朵的铁莲花团团围住。慧济此时顿悟,从船舱中请出观音像供在船头,跪拜道:如果观音大士不愿东渡扶桑,他可随观音的心愿,在此择地供奉。话音刚落,只见海面上出现了一头铁牛,将铁莲花一朵朵吞噬,开辟出一条航道,慧济的船就顺着这条航道随波漂到如今的不肯去观音院处。目睹这一奇观的岸上张姓渔夫,腾出自家的两间小茅屋,打扫干净,自愿供奉这尊因留恋普陀山的美景不愿远去的观音。从此,普陀山有了第一处供奉观音的道场,慧济也成了普陀山的开山祖师。
在不肯去观音院前,还有一座“禁止舍身燃指”石碑,传说自从普陀山有了寺院后,一直香火鼎盛,佛教事业发达。有一位五台山的小和尚前来朝拜,从五台山沿路见到寺庙就拜,等到了不肯去观音院,身上带的香火蜡烛刚好全用完了。虔诚的小和尚毫不犹豫地撕开身上的棉衣,扯出里面的棉花缠在十指上,沾上旁边的烛油,点燃后才开始做功课。十指连心,小和尚疼痛难当,在地上翻滚不止,不小心从寺院旁的潮音洞滚到了海里。人们以为他必死无疑,谁知三天后奇迹出现了,一朵巨大的莲花托着他浮出了水面。从此,前来朝拜的人们纷纷效仿,不想演出了许多人间悲剧。到了明朝的时候,驻当地的一位督军觉得这种做法有违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本意,便颁令禁止并立此碑,言明如果再有人这样做,就一定要缉办。从此,这种风气才慢慢被禁止下来。文革中石碑被砸烂过,现在是经过重新修补的,但石碑上的裂纹随处可见,碑文也有些残缺不全了。
离开紫竹林禅院,进入一山门,地砖上刻着一朵朵莲花,我一步一步踩着莲花前行,寓意步步高升。路上时有僧人像藏民般拜行!深为震撼。感慨信徒用生命丈量着虔诚的同时。更感慨佛学的博大精深!在石阶拐弯处,一座巨大的观世音菩萨像映入眼帘。据说这是亚洲第一高观音像,高33米,整座塑像为青铜铸造,外层镀金。而面部则用去了6.5KG纯金,全是善男信女捐出自己的金戒指、金项链熔铸的。听说这座佛像在开光的时候,许多人看到了佛光。塑像在一片开阔的平地上,于风雨飘摇之中极有尊严地挺立在岸边,像一座领航的灯塔,远远看去,真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风范呢!虽不信佛,却也在众多信徒虔诚的感染之下,从唐朝,宋初,一路跪拜到清末。众佛金身各异,但跪拜之心相同,香烟缭绕中,来往于古今,穿梭于生死,心已完全交给了这些泥塑真身,也许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吧。
由于登普陀山时快艇晚点,还有好多景点无法去游历。返回船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舷边,让海风肆意吹散吹乱我的思绪,海面一片漆黑,只有不远处的航标与更远处的灯火辉煌的码头遥相呼应。闭上眼,让心就这样在大海中漂浮,直到海风夹杂着涩腥的海水溅到身上时才发现到岸了。宗教是虚无缥缈,但海浪是真实的,看着海天一色,人是那样的渺小,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在巨浪面前,每个人都在抗争,精神在巨浪面前犹如阴云中显露的闪电,耀眼、震撼。
回首遥望大海,心中默念着,别了,普陀山。也许今生不会再来了,但当我心神浮躁的时候,我会想起这海天佛国,我想那一刻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会挥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