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我们这个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也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现在社会虽然不要求我们像从前一样讲究饮食礼仪,但青少年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中餐的礼仪规范,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参加正式宴会时,一举一动都要“多加小心”,以免一个不留神就成为众人的“焦点”。
铭铭的父母都是商界人士,经常会参加一些商业聚会,有时这些聚会需要带上家属一起参加。因此,铭铭从小就经常步入这些场合,深谙宴会、餐桌上的礼仪。大学毕业后,由于工作需要,铭铭经常会陪同总公司来视察的领导就餐。在餐桌上,铭铭表现得落落大方,有礼有节,给领导倒茶、斟酒,自己就餐,时刻都流露出大家闺秀的风范,深受领导的器重。因此,可想而知,铭铭的升职也是指日可待了。
冯浩然是一个性格外向、不拘小节的男孩子。爸妈每次带他去参加亲戚间的家庭聚会或同学聚会时,都要提前叮嘱:“今天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安静一些,你都上初三了,还是这么没有礼节,不知道的以为我们父母没教好你呢。”其实这样的说教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次,他随爸妈参加爸爸老同学聚会,吃到兴起时,他又“忘乎所以”了,把筷子当成了道具随意挥舞,张牙舞爪的样子让周围人都不得不“退避三舍”,他还用筷子敲打碗碟,或用筷子指点别人,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孩子是调皮了些,可还是觉得不自在,于是有位叔叔就对他爸爸说:“你们家孩子挺好动的啊,挺好的,让我们欣赏了他的个人秀。”父母听完,都觉得无地自容,回家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并决定以后再也不带他去参加任何宴会。
我们每天都食用中餐,也许有的青少年会问,我们没有机会经常出席宴会,怎么感受和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呢?其实,我们每天在自己的家中用餐,就完全可以掌握一些中餐礼仪,如果在自己家的餐桌上你做到了有礼有节,那么等你出席宴会的时候,你就将是全场的礼仪标兵。
□跟我学礼仪
作为中国人,如果我们不懂得中餐的礼仪,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和尴尬的事啊,想象一下,假如一位外国人士都能很好地遵守中餐的礼仪规范,而自己却毛手毛脚地不知如何是好,那将给外国人留下什么印象啊,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中餐的礼仪规范。
1.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就餐前,不要捷足先登,随意乱坐,要等主人或主宾入座后再坐下;就座后,坐姿要端正,不要双手托腮或将双臂支在桌子上;不要随意摆弄餐巾和餐具。要避免一些不合礼仪的行为举止,如:随意脱掉上衣、卷起袖子;说话时比比划划,频频离席或挪动座椅;头枕着椅背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弄头发等。这些都是十分失礼的表现,要尽量避免。
2.筷子的使用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餐具,和西餐的刀叉一样,使用筷子的讲究很多,有很多人在餐桌上,容易“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佷失礼的举止。就餐时,如果你不知道吃哪道菜,切不可将筷子在各菜碟间来回飞舞,犹豫不决;更不要把筷子当成叉子用,或使用筷子推动碗碟;用舌头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是十分不雅观的,也会影响其他客人的食欲。
3.夹菜应注意
一般很多人一起用餐时,都会使用转盘桌,转盘的转动一般以逆时针方向为宜,如果他人正在转动餐桌,你不可逆向旋转,僵持不动是十分尴尬的。更不可用手固定住转盘不停地夹你喜欢吃的食物,这样做不仅十分无礼,更让人轻视你,认为你没见过世面或没吃过大餐。
在夹菜时,要等到菜肴转到自己面前再动筷子,不可抢在邻座前夹菜。一次夹菜不要过多,也不要把桌上的菜一次性“夹个够”,这样做会让其他人“大跌眼镜”,实在不雅。如果不小心把菜掉在了饭桌上,千万不可将其再放入菜盘中。邻座夹菜时要注意避让,防止筷子“打架”,尤其在一方是“左撇子”时,更应小心。
4.注意自己的“吃相”
吃东西的时候要闭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咀嚼或咂嘴的声音。口内有食物时,要避免说话。我们中国人喜欢喝汤,在喝汤时要先用公共汤勺舀到自己的碗中,不可用自己喝汤的汤匙直接去舀,也不可用汤匙在汤碗里来回搅动。喝汤时,不要发出“咕咚咕咚”等不雅的声音。
进餐过程中,如果吃到鱼刺、骨头之类,可用餐巾或手掩口,用筷子取出放在盘碟里,不可以直接吐在桌上。剔牙时,要以手遮口,不能用手指代替牙签剔牙,也不能把牙里剔出的东西随地吐出。
5.用餐完毕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纸擦擦嘴巴,但不宜用手直接擦嘴,餐巾纸不宜擦拭额头、颈部,更不可肆无忌惮地当众打饱嗝儿,这种行为最不雅。离席时,应该帮助隔座长者或男士为女士推拉座椅。
礼仪箴言
中国悠久的餐饮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继承和发扬,这才不愧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公民。参加就餐这种社交活动时,注意礼节,会将我们举止得体、优雅大方的形象呈现在别人面前,也会为自己赢得众人的青睐,并增加不少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