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多指典礼的秩序形式,是按一定礼节进行的集体活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74.3%的人感觉国人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漠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人们将一些老旧、落后特别是与现代化对立的仪式破除掉了。社会变迁还造成了社会的断裂和仪式的断裂,使得许多年轻人不了解仪式的传统内涵,对历史文化的记忆越来越淡漠。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后备力量,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中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除了有必要了解各种礼仪的真正内涵,无论参加什么仪式,都必须遵守仪式所要求的各种礼仪。
初二学生孙一鸣在谈到礼仪时说:“我觉得重要的仪式就是升旗仪式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方式,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我每次在升国旗仪式上,都特别激动,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唱国歌,全身心地投入,这些都不需要老师监督,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但我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升旗仪式上过于随便,东张西望、抓耳挠腮,一点也不严肃,我很难想象在这么庄重的仪式上如此懒散,怎么能热爱我们的祖国。”
高一学生金飞兴奋地谈起他印象深刻的初中毕业典礼仪式:“那次典礼仪式对我来说,意义深远,除了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分开有些不舍外,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也有了目标和憧憬。那次校长给我们的讲话,我记忆犹新:‘同学们,你们在初中这一段学习生活结束了,即将走进另一个校园,继续你们的学业,过去的荣誉和失意都将是休止符,把握未来、不断努力才是你们应该做的。’我很受启发,当时就下决心要在高中阶段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另一位高一学生赵宇航也觉得学生能在典礼仪式得到启发:“记得高中开学典礼上,一位当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师兄给我们做了报告,他的学习经历就像一盏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高中三年,是有目标的,绝不是整日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我就以他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
青少年不管在何种仪式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该仪式的要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礼仪标兵。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我们更应该从内心深处,认可这些仪式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受到启发,激励自己永远前进。
□跟我学礼仪
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仪式。出生后会过“百日”、“抓周”;上学后会有升旗仪式、开学典礼仪式、毕业典礼仪式;长大后会有成人宣誓仪式、入党宣誓仪式、结婚仪式;过世后也会有追悼仪式……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不重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更别说体会仪式中的文化内涵了。其实很多年轻人没意识到仪式的价值,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角色和仪式连接起来。因为学生的特殊年龄和身份,青少年朋友经历的仪式很有限,但我们也有必要把这些仪式上的礼仪掌握好,别让自己在礼仪上丢分。
1.开学典礼仪式、毕业典礼仪式
每个新学年或新学期开学之际,学校都要举行开学典礼仪式,这是学生重要的仪式之一,是新学年、新学期开始的标志,全校师生都要参加。同学们要身着统一校服、佩戴校徽;同学们要按照班级次序列队入场,在指定位置就座;入场要迅速、安静,落座后不要交头接耳、大声喧哗,要保证会场气氛庄严肃穆;要认真聆听发言者的报告和讲话,幷适时报以掌声。
对每一个经过艰苦学习的青少年来说,参加毕业典礼仪式既充满快乐又伴随些许悲伤。出席毕业典礼时,基本要求跟开学典礼一致。毕业典礼可以说是青少年正式结束某一段学习生活的最后时刻,对每个同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在典礼上遵守各种礼仪规范,为自己这一段的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2.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在星期一早上举行,全体同学应该着装整齐地在大操场列队集合,面向旗杆肃立。当广播响起“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行注目礼,目送国旗升顶,直至仪式完毕。唱国歌时,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感情真挚而热烈;时刻保持安静、立正姿势,不能随意走动,东张西望。在升旗后,听取报告讲话时,要安静、认真。
3.成人宣誓仪式
18岁,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意义非比寻常的一个年龄,因为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参加仪式时,着装要整齐,态度要严肃,要保持仪式气氛的庄重。宣誓时,要精神饱满,态度严肃,随领誓人齐声宣读,声音洪亮而有力,切忌无精打采、随随便便。相信每位青少年都不想自己以这种状态迈入成人的队伍吧。
4.其他仪式
学校里还会有一些因临时需要而举行的仪式,如开(闭)幕式、欢迎(送)仪式、授奖仪式、捐赠仪式等。不管这些仪式的规模、形式如何,同学们参加这些仪式时,态度都要积极,表现要热情,礼节要完备。
礼仪箴言
仪式关系着一个群体的精神世界,而仪式感的消失,会导致精神世界无法皈依。仪式感的消失,并非一朝一夕,同样,它的重建,也并非一日之功。青少年应该从自我做起,逐步找回我们曾丢失的仪式感,让自己,也让周围的同学从精神上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并最终成为无坚不摧、势不可当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