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年,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通过比较研究美、日管理方式,提出了有关组织发展的Z 理论,这是一种以美国文化背景为依据,吸收日本式企业组织的长处所形成的既有高生产率又有高度职工满足的企业组织理论。
Z 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信任;二是微妙性。两者在确立有效人际关系、人员组织型式和协作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Z 理论认为,使工人关心企业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生产率、信任和微妙性三者不是孤立的。信任和微妙性不仅通过有效的协调提高了生产率,而且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Z 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对员工的雇佣应是长期而非临时的,即使在经济危机或企业状况不佳时,企业一般也不应采取裁员的方式来度过危机。
(2)采取上情下达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在做重大决策时,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第一线员工提建议,上级领导加以集中和整理,再做出决策,鼓励员工参与,会加深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员工的意见,又让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会更尽心尽力的为企业服务。
(3)基层管理人员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是一方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就地解决;一方面在向上级报告情况前,同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统一思想,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4)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向上下级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进行酝酿和讨论后,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样,一经决策就能快速执行,且较少出现错误和反复。
(5)上下级间关系融洽,企业管理者对职工表示关心,职工也关心企业命运。
(6)在培训方面,员工可以得到多方面工作经验,在取得其他方面的工作经验后,再提拔到上一级职务中。
(7)员工完成生产任务后,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从而心情愉快,工作积极性高涨。
(8)对职工的考察是全面长期的,不仅考察其生产技能,还考察其社会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