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你说到语用推理,现在逻辑学没有讲述语用推理的内容,一般也很少见到语用推理的论述。不知语用推理与逻辑推理有什么不同,以及怎样理解和应用?
主:我们说过,人是地球上最晚出现的动物,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的主人,统治世界,依靠的是思维和语言两大利器。思维是推理的工具,古人所说的“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就是把人类的聪明才智抽象、总结出来,而用语言工具把它传播开来。这就是说,推理是人的本能行为。从语言记载的推理形式看,有逻辑推理(也可以说语义推理)和语用推理(即超越语形字面意义的推理)。逻辑推理是语用推理的模型,语用推理是逻辑推理的变型。一般逻辑推理都是由已知的旧知识作为前提,按照思维规律推导出未知的新知识作为结论。恩格斯说过:“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前提,并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前提,那么结果必定与现实相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61页。如果逻辑推理与现实相符,其结论是必然的、真实的。我们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话题和语境因素(或广义的背景知识)就类似于逻辑推理的大小前提,据此可以推知说话人的用意(但不一定是必然的)。我们还是举实例来说:
③ 周朴园:(给鲁大海的电报),这是昨天从矿上来的电报。
鲁大海:(拿过去读)什么?他们又上工了。(放下电报)不会。
周朴园: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么?
鲁大海:(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死了么?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周朴园:(向大海)你就这样相信你那同来的几个代表么?
鲁大海:你不用多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
(曹禺《雷雨》)
例③是曹禺剧作《雷雨》中描写矿业主周朴园同矿山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一场对话。鲁大海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他推断周朴园说话的用意是炫耀自己的“胜利”,讥讽对手的“失败”(即罢工工人代表还不知道矿上复工的消息)。这种“用意”,周朴园的语形里(字面上)没有,是鲁大海根据共同话题(谈判复工条件)和说话背景(周朴园拿出复工电报)推断出来的。
有时候,说话人和听话人误解话题,产生语境歧义,从而推出错误结论。例如:
④“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
“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
“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想了一通,才断断续续的说。
“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地问。
“假洋鬼子不准我!”
“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哪里?”
“什么……”
“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
……
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
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
老头子和气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鲁迅《阿Q正传》)
例④是光头的老头子审判阿Q的对白。前一段话里,阿Q说“我本来要……来投……”,是说来投革命党;审问他的老头子以为阿Q说的是“投案自首”,所以追问他“为什么不来的呢?”后一段话里,老头子和气地问“你还有什么话说么?”是问阿Q还有什么辩解申诉;阿Q不理解老头子问话的用意,就当成“没有话”的本意来回答说:“没有。”结果,老头子和阿Q各持话题含意不同,在问非所答、答非所问的情况下,老头子就判定罪行,把阿Q送上了断头台!这就活生生地展示了一个糊涂官审判一个麻木不仁的糊涂虫的滑稽场面。
我们在第三部分中说过,说话要把握话题,才能使双方交谈继续进行下去。但是,有时候,听话人中间插话或问话,看似与说话人的话题无关,实则隐含深意。例如:
⑤陈白露:(恍然大悟的样子)哦,你昨天找我原来是要给我说媒,要我嫁人啊?
方达生:我不是给你说媒,我是要你跟我走……
陈白露:你先等我问你一句话——
方达生:什么?
陈白露:你有多少钱?
方达生:(没想到)我不懂你的意思。
陈白露:不懂?我问你养得活我么?
(曹禺《日出》)
例⑤中方达生的话题是要陈白天露跟他走,嫁给他。而陈白露的问话“你有多少钱”看似与方达生的话题无关联,所以方达生(没想到)说“我不懂你的意思”,他不是对这句话的语形字面意义不懂,而是不懂陈白露这句话隐含的思想内容。陈白露这句话所要表露的思想内容就是“你没有钱,你养得活我么?”言外之意是委婉地拒绝了跟方达生走。
有时候,说话人委婉地否定了话题成立的条件,也就相应地否定了话题,从而暗示出说话的用意。例如:
⑥“我说崔少奶奶,”老太太的眼睛眨巴眨巴的,好像心中有许多妙计似的,“别院里都有了响动,咱们也不能老耗着呀!我想咱们好歹也得弄一架那会响的东西,别教日本人挑出咱们的错儿来呀!”
小崔太太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扯了扯到处露着棉花的破棉袄,低着头说:“天快热起来了,棉衣可是脱不下来,真愁死人!”
是的,棉衣比收音机重要得多了。马老太太再多说岂不就有点不知趣了么?她叹了口气,回到屋中和长顺商议。
(老舍《四世同堂》下)
例⑥中,日军侵占北平,强迫北京住户买日造收音机,收听日本广播。马老太太胆小怕事,没钱单独买,打算与小崔太太商量合买一部。小崔太太对马老太太建议的话“没有从正面回答”,她说“天快热起来了,棉衣可是脱不下来,真愁死人!”字面上与买收音机无关联,好像是另起话题。可是马老太太马上理解了她话里的用意——天热了,棉衣都脱不下来,哪还有钱买收音机!也就是说,没有钱(买收音机的条件)。
我们知道,逻辑上的推理是根据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推导的,更具体地说,是根据判断的性质,依照推理规则进行的。但在说话过程中,这种逻辑推理模型完全变形,以致有人说,日常口语难以用逻辑分析,或者说不合逻辑。然而,只要灵活看待逻辑推理模型和变型的关系,就可以从日常口语里推导出其语用含义。例如:
⑦“你干什么来了?”我不想再跟他多费话。
“我——”
“说你的!”
“我——,你是有意跟他顶到头儿吗?”
“夏大嫂是你的原配,二妞是你的亲女儿!”
(《老舍短篇小说选·柳屯的》)
例⑦中这段对话,如果不知道故事的背景,任何聪明的读者都不知所云。看完文本,我们才知道有个富绅教徒叫夏廉,他有个小老婆叫柳屯的,她残酷虐待夏廉的原配夫人和亲生女儿二妞。这是故事的背景。夏廉早年同学知道这件事后,要出面打抱不平,揭露他小老婆的罪恶行径,引出夏廉来找他这位同学说情,希望阻止同学揭露。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夏廉的同学回答的最后一句话:“夏大嫂是你的原配,二妞是你的亲女儿!”从表面来看,似与夏廉的问话接不上茬,实际上,这句答话不仅回答了要打抱不平的条件,还辛辣讽刺了夏廉还有脸面来替她求情。从逻辑推理来看,背景知识和相关条件成了依存关系,如果前者存在,后者也有理由成立。也就是说,并非语用推理不合逻辑,而是以另一种形式隐含逻辑推理。
语用推理的关系在于了解说话人的说话条件,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否则就不能推导和理解说话人话语的用意。例如:
⑧周萍:鲁奶奶,你要是一定不放她,我们只好不顺从您,自己走了。——凤!
鲁四凤:(摇头)不,(还望着侍萍)妈!
鲁侍萍:(低声)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伤心地)他们是我的干净孩子,他们应当好好地活着。罪孽是我造成的,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立起,望着天)今天晚上,是我让他们一块儿走的。这罪过我知道,我都替他们担待了,要是真有什么,也让我一个人担待吧。(回过头)凤儿,——
鲁四凤:(不安地)妈,你怎么,你说的是什么?
(曹禺《雷雨》)
例⑧中,周萍和四凤不知他俩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决定夤夜私奔。母亲鲁侍萍想极力阻止不成,面对这种情况,又不能把话说穿,只好伤心地暗说自己的痛苦身世。尽管四凤当面听着她妈说了这许多伤心话,但是仍不能理解她妈说这些话的深刻含义。“妈,你怎么,你说的是什么?”这是由于不了解说话的背景条件,因而无法理解说话的用意。
⑨周冲:妈,可是哥哥现在真有点怪,他喝酒喝得很多,脾气很暴,大前天他喝醉了,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他恨他自己,说了许多我不大明白的话。
周繁漪:哦!
周冲:最后他忽然说,他从前爱过一个他决不应该爱的女人!
周繁漪:(自语)从前?
周冲:说完就大哭,当时又逼着我离开他的屋子。
(曹禺《雷雨》)
例⑨是周冲向他母亲说,他哥哥(周萍)对他“说了许多我不大明白的话”。这段话有什么地方“不大明白”?显然不是字面意义不明白,而是指语形包含的思想内容不明白,即他为什么“恨他自己”,“他从前爱过一个他决不应该爱的女人”是指谁。这恐怕终身也是不能让人知道的绝密!同样是说话的背景条件不明白,即使当面亲耳听到,也还是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