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我们在第第四部分是从说话人的角度研讨说话的主人怎样使用语言工具说话的问题,现在从听话人的角度研讨怎样听懂说话人的话语。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需要问的吗?
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深入想过。通常认为,说话人只要是使用听话人懂得的语言说话,听懂说话人的话语是没有问题的。
主:说得对。这就是听懂话的前提条件,所以在与讲外语的人谈话时,必须要有翻译。可是,就是与讲母语或讲共同通用语言的人谈话,也未必都能听得懂,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
客:啊!请你详细谈谈听懂话的学问,这方面的专门研究现在还不是很多。
主:我们知道,说话是为了交际,交流思想感情,至少需要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合作才行,个人独白是自说自听,也是双方在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说话人要选用双方共同熟悉的语言工具组织成言语行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人,达到沟通思想、协调行为的目的。要实现说话人的目的,首要的是听话人真正听懂了说话人所说的话。一般来说,说听双方在遵守谈话合作原则的前提下,使用共同熟悉的语言进行交际传达和理解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我们这里说的听懂话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主要是指听话人听懂说话人语形所蕴涵的用意,即话里有话的言外之意,而不是简单地听懂说话人语形显示的字面上的表面意思(这当然是必需的)。说话人是传达信息的编码人,他选用什么样的话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主动的、自由的;听话人是接收信息的解码人,他只能按照说话人的语码去解释,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自由。听话人如果译释不准确,甚至误解、曲解,就不算听懂了说话人的话;如果不透过说话人语形表面去理解他说话的用意,更不能算是真正听懂了说话人的话。再加上交际双方的文化素质、社会经历等差异,也直接影响听话人译释语码的准确度。严格来说,最好的语码译释者也只能达到说话人语码的近似值。这说明,在交际活动中,听懂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研讨听懂话可以测试和提高一个人运用语言的水平。
客:既然完全听懂说话人的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去把握说话人说话的用意呢?
主:我们第四部分谈到的说话的语境就是把握说话用意的大环境。不管你对话语怎么理解(正解、误解、曲解),都可以从中找到你认可的理解。从语境中剥离出来的语句是抽象的、静止的,它仅表示逻辑命题,并不表达思想感情。因此,脱离语境的语句就根本无从谈到说话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