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出现在抗震救灾的现场。灾区,随处可见温家宝总理的身影,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使灾区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也感动了诗人和“草根诗人”,他们情不自禁地赋诗赞颂可敬可亲的总理。在汶川地震诗歌中,写温总理在灾区的诗为数众多,且富有真情实感,动人心弦。
写温总理的汶川地震诗歌,有些主要是写温总理在灾区的“言”。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我们血脉相连》诗中写道:
我们的总理赶来了
他站在废墟边
用沙哑的嗓音
向被掩埋的幸存者呼喊:
请坚持住,
我们正在救援你们!
他站在受灾人群中
传达党中央坚定的声音:
只要有一线希望
就要尽百倍努力
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
这深情有力的声音
就是全体中国人的心声
温总理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传达党中央的声音,铿锵有力而又饱含深情,“就是全体中国人的心声”,诗中对温总理声音内涵的揭示颇为到位。如果说,赵丽宏的诗《我们血脉相连》并非通篇写温总理的声音,那么,诗人鲁川的诗《总理的话》则是通篇围绕总理的话(声音)来着墨。诗中写温总理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话“面对失去亲人的小女孩/满怀深情地说:‘不要哭,政府会管你们的’”,仅用了一句原话,其余的都是就总理这句话抒发感慨。或以衬托的手法写总理的话令人震颤:“我曾经遇到过无数感人的场面/我也曾听到过无数动人的话语/但都没有这一次令我振聋发聩/难以自持但都没有这一次使我/仰天长叹热泪长淌”;或直抒胸臆:“这既是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也是一个老爷爷对小孙女的殷殷关切/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呵/我们的温总理热爱人民可窥一斑//天和地见证了/草与木目睹了/九泉之下的魂灵可以安息了/小女孩在地下的亲人你们可以放心了”。这样写,便使总理的声音深深烙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心田里。
写温总理的汶川地震诗歌,有些主要是写温总理在灾区的“行”。或写其身影。著名诗人大卫的组诗《汶川:废墟与花朵》中的《亲爱的温……》,写温总理很有特色。以“亲爱的温”称呼温总理,很亲切,也很有特色。诗的开篇将温总理的姓与汉语中以“温”组成的词语联系起来,便不同凡响:“亲爱的温,温柔敦厚的温,温文儒雅的温/温良恭俭让的温,温暖的温,温煦的温/震后两个多小时就赶赴灾区的温”;然后着重写温总理的身影:“我看到电视上的你:憔悴了,发火了/流泪了,滑倒了/手臂也划破了……流出的血是温的/——只能是温的”,“亲爱的温,你带来了粮食,棉被,火焰,心跳与坚韧/不想把你瘦弱的身影说成千斤顶/只想说,你走过的地方没有泥泞/鞋坑里的雨水倒映出天空之蔚蓝/两片树叶落在你肩膀上了,这是有史以来/最美的两只蜻蜓”。如此着墨,便使一个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的好总理的形象跃然纸上。或写其动作。这方面,刘国震的诗《废墟上,总理捡起一个书包》与夏竹青的诗《温爷爷捡起了我的书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两首诗都是根据总理在废墟上捡起一个书包,书包的主人被地震夺去了稚嫩生命的新闻而写。刘国震的诗写总理在废墟上捡起一个书包,“饱经沧桑的面庞/写满严峻与凝重”,“五颜六色的书包里/装满五彩缤纷的梦/总理掸掉上面的灰尘/扭过脸去,老泪纵横/一只书包的分量/在共和国总理的心头/却有千山万水的沉重/他摩挲着曾经美丽的书包/如抚摸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抚摸着一个民族的伤痛”,以“掸掉”、“扭过”、“摩挲”、“抚摸”等动词将总理的动作刻画得很细致,将其内心的痛楚表达得很真挚也很强烈。夏竹青的诗,以书包主人的口吻写,除了诗的第一行“温爷爷弯腰捡起了我的书包”与诗中少数几行是实写总理的“行”之外,其余的诗行都是“我”的联想、想象,并以此虚写总理的“行”,虚实结合。“真想扑进您温暖的慈爱的怀抱/这拥抱过矿工后代的怀抱/拥抱过烈士遗孤的怀抱/这拥抱过无数无家可归的孩子/拥抱过灾区受伤孩子的怀抱啊/可是此时您只能紧紧握住我的书包”,“温爷爷,您知道吗/此时此刻,/我多想接过您手中的书包/拍拍上面的灰尘然后背好/再然后站得笔直给您敬一个队礼/在递给我书包的刹那/您的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像这样的诗行本身便做到了虚实结合,表达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的强烈情感,令人难忘。
写温总理的汶川地震诗歌,也有些主要是写温总理在灾区的“泪”。面对一片废墟,心系群众的安危,这位人民的好总理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了这一令人震颤的情景,多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捕捉了“泪”这一意象,写就同题之作。其中,写得较好的有梁平的《总理的眼泪》、谷传民的《又见总理含泪的双眼》、赵雅君的《总理的眼泪》、李浙杭的《总理的眼泪》、林海蓓《总理的眼泪》、村夫的《温总理哭了》与王美春的《难忘总理的泪》等,而以梁平的《总理的眼泪》与谷传民的《又见总理含泪的双眼》更具代表性。
泪,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之诗句,这“涕”便是今天的“泪”。据统计,全唐诗中出现“涕”的有203处,出现“泪”的有622处;全宋诗中出现“涕”的有1416处,出现“泪”的有303处。古诗中“泪”意象往往与惆怅、悲伤等含义连在一起,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李白的“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送杨燕之东鲁》),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日西江口落征帆,却望城楼泪满衫”(《江宁夹口二首》之二)等。梁平与谷传民的诗,围绕“泪”这一意象下笔,在古诗“泪”意象含义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有所升华,且两首诗之间同中见异。
梁平的《总理的眼泪》发表于《文艺报》2008年5月31日第3版,并入选数种汶川地震诗歌合集。全诗共六节,前五节每节皆为三行,末节为四行,可以说,形式上是整饬的。
诗的开篇“一个国家的总理流泪了/废墟上血染的课本,和乱石一起/沉重地砸在这个老人的心上”,纸短情长,将一个流泪的国家总理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泪”这一核心意象,与“废墟”、“血染的课本”、“乱石”、“老人”等意象,通过一个动词“砸”组合成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形象,将总理面对灾区惨景时内心的万分痛楚真切地表达出来。“泪”在此处是表结果的意象,而“废墟”、“血染的课本”等则是表“泪”产生之因的意象,诗的结构颇为严谨。
由“总理流泪了”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下文“模糊的双眼”(即“泪眼”)和“视线”。这“模糊的双眼”已经“久久不能移动”,表明总理流泪时间之久,也表明总理心痛之久。而“视线如针,穿过瓦砾,穿过钢筋/装订那些七零八落的页码”等诗行,照应上文的“废墟”、“书本”等,想象奇特,比喻新颖,堪称佳句。
由“页码”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写总理“轻轻拍打书上的尘土,擦拭血迹”,这仍然着眼于视觉形象,笔触也暂时离开了“泪”,却又很自然,而不显得突兀。“轻轻地,扶起折断的读书声”,既着眼于视觉形象,又着眼于听觉形象,且用语新颖别致。“泪水打湿的声音,可以慢慢复活”,又回归至“泪水”,且此“泪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这虽未明言,却不难意会。
如果说,诗的前三节主要是描绘总理的“泪”、“泪眼”、“视线”,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动作,表达其内心的万分痛楚,那么,后三节则主要是对总理的“泪”予以评说。当然,这种评说不是大白话,而是富有诗意的,更是饱含激情的。评说之一,总理流泪了,没有掩饰,“比那一天的雨还真实/江河涨潮,海洋涨潮,心离地面很近”,此处用了一个比较句与一个排比兼比喻句,使评说形象动人。评说之二,在地震灾难面前,“太多的血,如果没有泪水成河/所有的坚强都不是坚强”,言下之意,泪水并非意味着软弱,反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坚强,这颇具哲理。评说之三,总理流泪了,他和普通人一样,但他又是国家总理,他的“泪水”能够激发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强斗志,可以“抚慰这里的每一处伤痛,痛过之后/泪水冲洗的天空,渐渐晴朗”。这种评说,感情是真挚强烈的,又是形象的含蓄的。
一言以蔽之,此诗写总理的泪,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真实而鲜明的总理形象——既有国家领导人的胸襟,又有普通人的情怀;诗的构思、意象的经营等也都别具一格。
谷传民的《又见总理含泪的双眼》在人民网首发,后入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的《汶川情·中华魂——人民网“心系汶川”征文诗歌精选》。全诗共五节,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各八行,第二节七行,第三节与第四节分别为十四行与十一行,形式上于整饬中见自由,似更符合自由诗之特点,与梁诗不同。当然,这种不同还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在写作内容与写法上的不同。
诗题《又见总理含泪的双眼》,写总理的泪,突出“又见”二字,显然,在内容侧重点上与梁诗不同。
诗的开篇“总理分明您哭了/您有点苍老/您有点憔悴/却一直冲在又一次灾难的最前面”,开门见山,直接写总理的“哭”,也即泪,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这里,以“有点苍老”、“有点憔悴”与“一直冲在又一次灾难的最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一个亲民、爱民,在灾难面前始终身先士卒的总理形象跃然纸上。接着,诗写“还记得广州冰雪之灾/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过您含泪的双眼”,继而,写汶川大地震中“又一次见到总理您含泪的双眼”。此诗写总理的泪,由汶川大地震中的泪→广州冰雪之灾中的泪→汶川大地震中的泪,采用的写作手法颇像叙事作品中的插叙,具有纵深感,这与梁诗直接围绕汶川大地震中总理的泪着墨不同。
此诗对总理流泪之因的揭示,也有独到之处。“您把您的祖国您把您的人民/都写在您的血肉里了/都写在您的骨头里了/都写在了您那颗时刻都在牵挂着百姓的心间”,此排比句,深刻地揭示了总理流泪之因:总理爱人民,爱的是那么真,那么深,那么久。当然,这种表达是独特的形象的,也是感人肺腑的。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必然是“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于是,诗的最后一节由衷地赞颂“总理我又一次见到您含泪的双眼/我也流泪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流泪了/啊为国鞠躬尽瘁/为民呕心沥血/我们的好总理啊/您才是一个铮铮铁骨/百姓的好父母官”,情之深、意之切,顺理成章。
这两首写总理泪的诗,感情真挚强烈,且都注意了诗情与诗艺的结合,但篇幅长短不一,梁诗行数少而谷诗行数多,在内容的侧重点与写法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可谓同中有异,异曲同工。当然,就诗的精练,诗情与诗艺的结合程度而言,梁诗要略胜一筹。
此外,章德益的《温家宝的七十二小时》(外一首)、秦安江的《废墟中的光芒》、杨坚伟的《总理,您辛苦了》、潘洗尘的《我在心里叫你:人民的总理》、谭明的《大恩大爱》二首之一《总理的三鞠躬》、杨孟芳的《致敬》与郭新民的《诉与总理》等也都是汶川地震诗歌中写温总理在灾区的感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