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惊天动地,令世人震惊,更使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痛不已,心系汶川,寝食难安。在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便指示温家宝总理亲赴汶川指挥抗震救灾,并且,总书记很快也亲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领袖心系汶川,亲赴灾区,令人振奋,诗人们、非诗人们纷纷写诗赞颂指挥抗震救灾的总书记。我利用网上搜索引擎搜索,发现写到胡总书记与灾区的汶川地震诗歌有成千上万首。有些诗通篇写总书记,如邢剑君的《总书记在北川》、王青木的《胡主席的声音》与黄葵的《胡爷爷再来看你》等;更多的诗不是通篇写总书记,而是在诗中写,尽管这些诗不是通篇写总书记,但总书记无疑是其着墨的重点。这充分表明了全国人民对亲民领袖的敬爱、对灾区人民的关切。
写胡总书记的汶川地震诗歌,内容相对集中。诗中写得较多的:一是写总书记心系灾区,寝食难安,指示温总理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著名诗人高洪波《致汶川》(外二首)中的诗行“汶川啊,汶川/此刻你让整个共和国寝食难安/耿耿长夜雨浸梦/几多国人难入眠!//于是,共和国主席发布命令,/共和国总理一马当先,/共和国军队雨中疾进,/共和国伴汶川共度时艰”;著名诗人韩静霆《来自汶川的报告》中的诗行“彻夜不眠的总书记部署特大救灾全国战役,/年过花甲的总理爬上瓦砾堆带伤指挥抢险”;著名诗人梁平《默哀:为汶川大地震罹难的生命》中的诗行“中南海不眠。胡锦涛主席凝重的神情/几乎凝固了高层紧急会议室的空气/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抢救伤员’/国家的快速反应集结起万众一心/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前沿”;著名诗人谭仲池《中南海的灯光》中的诗行“中南海的灯光/彻夜亮着总书记的眉头紧锁着/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次又一次果断决策/汶川德阳茂县绵竹/就伏在他的心上颤抖抽泣”:虽各仅寥寥数语,却将大地震发生后,总书记心系灾区,寝食难安,指示温总理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的情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出来。
二是写总书记亲临抗震救灾现场,察看灾情,关爱灾区人民。徐向东的诗《汶川,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写给抗震救灾中的伟大祖国和人民》,尽管不是通篇写总书记,但诗中绘形绘色,将总书记心系灾区、彻夜不眠、亲临灾区、察看灾情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中南海的灯光彻夜不眠/胡总书记头上的白发多了/他踩着废墟察看灾情来了/用慈祥的脸亲吻获救的女童/他踏上余震未消的山坡和碎石/向汶川发出了最强音——/‘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张新泉,目睹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抗震救灾一线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发表重要讲话,鼓舞救援的官兵、灾区人民争分夺秒地去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有感而发,写下《地震现场,胡锦涛速写》一诗,以白描手法将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总书记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余震在不断袭来
不远处的危楼断壁
在凶狠地摇晃
看过你不少讲话的镜头
唯有这一次
将使所有的地球人
入心难忘
听众不只是救援的官兵,受灾的民众
我宁可相信
被埋在废墟下的
所有死者,都听得有了呼吸
都同时看见有一种液体
濡湿了你的眼眶……
三是写有总书记亲临灾区现场,凝聚力量,必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诗人徐进科的《灾难凝聚力量》,不是通篇写总书记的诗,却写足了总书记亲临灾区现场、凝聚力量的情怀:“就在川西大地余震仍在肆虐的危急时刻/我们的总书记深一脚浅一脚奔波在灾区/用他的沉着坚毅果断凝聚起伟大的力量/抢救生命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著名诗人黄亚洲的《总书记在担架前蹲下》则是通篇写总书记在灾区的诗,紧紧扣住“在担架前蹲下”这一细节下笔,昭示有总书记的亲临指挥,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我们不再忧心如焚
总书记在担架前蹲下的时候
我就知道,一个民族的伤情
是短暂的,四川将会结疤
这个国家有世界上最多的人
太多的人在施救,太多的人在捐款
而面对一副最普通的担架,国家元首
也能走上前,轻轻蹲下
并且涌出泪花的时候
我就知道,这个国家,已无可匹敌
写胡总书记的汶川地震诗歌,尽管内容相对集中,但是在写法上不尽相同。著名诗人商泽军的诗《关怀》,通篇写总书记,着重写他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从5月地震之后,“汶川这两个字/时刻揪着总书记的心”,“汶川/成了他放不下的心病”,到“在5月/总书记走进灾区/走进/他牵挂的百姓中间”,走进灾区的一些地方,“总书记走过的地方/像春风/拂过大地”。诗人写总书记亲临灾区现场,又不局限于灾区现场,写他短暂地离开了灾区,走向华北平原等地,而心始终放不下灾区、离不开灾区:“在5月/总书记匆匆地走在5月/他从那片灾难的土地走出/他始终放不下/那片受伤的土地/他风尘仆仆/他走向华北平原/他走向江南的土地/在廊坊,在浙江湖州/他走进车间/他步入厂区/他亲自到现场安排/灾民居住帐篷的问题/在生产帐篷的车间/他给生产线上的工人鼓劲/他感谢工人们加班努力/总书记心里知道/多生产一顶帐篷/灾区的百姓就多一个家/就能躲避风雨”。如此着墨,也就使一个时时刻刻牵挂着灾区人民的领袖形象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诗人蒋巍的诗《总书记的地图》,围绕“总书记的地图”下笔,“地图是一片卷起的云/哗哗展开在天空上面”,“总书记默默俯看着地图/地图上满溢着痛楚”,直至:
一条条笔直的红线光芒四射
像紧紧通连的血脉
密布于总书记的地图
所有红线向汶川那个圆点集中
所有热血向四川盆地激情倾注
一轮鲜红的太阳
在中国版图上喷薄而出
中华民族又开始一次悲壮的书写
一部新的史记
封面就是
这张栉风沐雨的地图
这样写,也就将总书记心系灾区人民,运筹帷幄指挥全国人民支援汶川抗震救灾的情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除蒋巍的这首诗之外,围绕地图写总书记,进而歌颂总书记的佳作还有段怀颖的《一张灾区地图》等。
杨志学的《胡主席的目光》,紧扣“胡主席的目光”这一意象来写胡主席胡总书记。此诗首先概述胡主席的目光是“焦虑的目光”,是“深情的目光”,是战胜一个又一个自然灾害的力量:“当灾难突降,我又一次看到您/焦虑的目光。那里有宁静中的波浪/沉稳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力量/在您的目光下/我们曾驱逐冰雪灾害/在您的目光下,现在/我们又和地震恶魔较量//深情的目光,牵挂灾民的凝望/严肃中包含着百倍的慈祥/它化作共和国总理箭一般的步伐/它化作十万大军奔赴汶川的有力臂膀”。接着,分写“在绵阳机场,我看到您的目光”,“在救灾现场,我看到您的目光”,“在湖州,我看到您的目光”,“在廊坊,我看到您的目光”,分写胡主席与温总理的肝胆相照,牵挂“每一个柔弱待援的生命”,“与帐篷生产者的目光一道/充满焦急的渴望”,“询问活动房的生产/能否为失去家园者提供足够的保障”。最后,由衷赞美胡主席的目光:“亲民的主席啊/人民信任您的目光/从这里,人们看到深深的忧虑,殷殷的嘱望/也看到为一切灾难所不能扑灭的光焰/闪耀在我们的前方”。如此着墨,也就将一个心系灾区的亲民的主席形象刻画得真切感人,令人难忘。
著名诗人大卫的诗《致敬:向一个肃立默哀的人——致胡锦涛总书记》(外一首),围绕胡总书记为汶川地震中的罹难者肃立默哀下笔,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个始终挺立在灾难面前,指挥全国人民战胜灾难,给人们带来希望的父兄一样的领袖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何曾离开过现场,从一个废墟
到另一个废墟
每一双等待救援的手,都带有他的呼吸
他的心跳是直播的
他血管里的马蹄是直播的
他手上的火焰是直播的
他坚定的悲戚是直播的
从非典,雪灾,直到汶川地震
他对人民的悲悯与关爱也是直播的
带领一个国家前行
他的难过就是一个国家的难过
半降的旗子是他打出的
最新也是最沉重的手势
这个父亲一样的人,这个长兄一样的人
在我们失语的田野里
一次又一次播下希望的种子
朱庆卷的《向主席敬礼,给总理记功!》则是将写胡主席与写温总理结合起来的佳作。写胡主席是“漫天的乌云风吹散,/胡主席来到咱身边”,“山上的石头还在飞,/保重啊,胡主席,/我们要向你敬礼”;写温总理则是“天在哭,地在抖,/温总理冒雨来到震区,/给汶川百姓安慰,/给军民鼓舞士气”,“人民给你记一等功,/就在我们心里”:于质朴的语言之中,将亲民、爱民、亲临灾区、不畏危险的胡主席、温总理两位领袖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并表达了人民的主席、总理爱人民,人民的主席、总理人民爱的情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必常的《国家的眼泪》,也是将写胡主席与写温总理结合起来的佳作:以“国家的眼泪”这一意象贯穿全诗,歌颂两位领袖“面对灾难,他们一次又一次挺起身板/面对灾难深重的灾区人民/他们一次又一次低头、鞠躬、抛洒热泪”,“你低头、鞠躬、流泪的时候/一个国家泪流成河”,从中揭示了人民的领袖爱人民,人民的领袖人民爱,任何灾难都能战胜的真谛,给人以启迪。此外,周孟贤的《我们用爱抗震救灾》,也几乎以整首诗的篇幅将写胡主席与写温总理结合起来,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胡总书记的汶川地震诗歌佳作都做到了诗情与诗艺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颇值一读。当然,写胡总书记的汶川地震诗歌,也有一些作品未能做到诗情与诗艺的结合,虽说情感强烈,但缺乏形象思维,影响了诗歌的价值,这也是不必讳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