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肌肤,劳其筋骨……
黑格尔在班堡已呆不下去了,无奈他只好再次向尼塔默求助。尼塔默这时已任巴伐利亚中央学校及高级教会事务所顾问,经他介绍,黑格尔于1808年11月转往自由直辖市纽伦堡,到新由四所学校合并成立的麦南希特文科中学任校长。
弗里德里希·伊曼努尔·尼塔默,他出身于拜尔斯太因家庭,出生于符腾堡的斯图加特,是黑格尔的同乡。他在黑格尔的朋友中也许是最忠诚,最经过考验和最乐于助人的一位。
尼塔默在耶拿大学当副教授时,曾与费希特合办《哲学杂志》(1795年-1797年),杂志上发表的那篇福尔贝格费希特写的文章,曾因为无神论的缘故引起指控和追究。尼塔默在事情的实质方面,在为此文的剖白和法庭的辩护方面,完全同意费希特,不过不同意他用那种方式和方法在判决面前威胁魏玛政府,以致可以说牵强附会地遭到惩戒和辞退。
尼塔默很镇静地忍受着善意的警告,保卫着他的讲课自由,使其不受损害,就这样,这位由于无神论而被指控,被追究的哲学教授以后还能在这所大学当神学教授和讲道的神学的领导人。这样的情形在一个大学的经历中几乎是还没有过。现在,尼塔默又于1807年春受召到新王国首邑慕尼黑当“中央学校委员”和“教育委员会委员”(高级督学)。他同神学家兼教会法院成员杜德尔来因的孀妇过着非常幸福的婚姻生活。黑格尔同她有着极为友好的交往,还同她通信,经常念到她,往往乐于称她为“尊夫人”。
黑格尔在麦南希特中学任校长期间,还教哲学,平时给缺课的教员代课,教古曲文学、高等数学等课。对学校教育,他强调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认为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这一点他受好友荷尔德林的影响很深。
1813年12月,黑格尔又被政府任命为纽伦堡市学校事务委员会督导。收入有所增加,手头这才觉得不再那么拮据。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随着其著作《精神现象学》的出版、发行,在社会上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1810年4月,黑格尔接到温迪施曼函称:“研究了你的科学体系,我确信,尊著一为人所理解,那必是人的解放的启蒙读物,这就象莱辛所想的,有打开新福音的钥匙。”
耶拿大学哲学系编外讲师,黑格尔在耶拿大学教书时的学生已赫曼写了《黑格尔的科学的体系》,推崇《精神现象学》在哲学上、人类文化发展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把谢林和黑格尔比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有趣的是,五年前(1804年),温迪施曼曾把所译《蒂迈欧篇》献给谢林。1808年,接到谢林来信表示嫌恶《精神现象学》,这并未影响他对《精神现象学》一书做出正确的评价。关于1809年在《耶拿德国文献报》发表评论,充分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价值与哲学意义。
这时,黑格尔虽然还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但知名度已有很大提高。有几位中学生非常崇拜黑格尔,黑格尔鉴于他们思想不成熟,认为他们不应当以“黑格尔派”自居。
正如罗森克朗茨所说,黑格尔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不但作为学者,就是作为人,也是成熟得很慢的。直到40岁,黑格尔才感到需要结婚。他写信给他的朋友尼塔默,希望尼塔默夫人能为他物色一位生活伴侣……
经过尼塔默夫妇的热心张罗,1811年9月,黑格尔和纽伦堡元老院议员卡尔·封·图赫尔的女儿玛丽·封·图赫尔报巴伐利亚王室获得批准后结婚。这一年,黑格尔41岁,新娘比他小20岁,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虽然她的父母起初反对这桩婚事,但她深深地爱上了黑格尔,总是以敬畏的眼光注视着他。在她眼里,他是一个如此才华横溢、富有智慧、知识渊博的人。还有,他的阅历是那么丰富,这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也不无吸引力,总之她被黑格尔深深地迷住了。
新娘聪明、文雅、年轻、漂亮,黑格尔对他的婚姻感到非常满意和幸福。但黑格尔在经济上并没有因与贵族女子攀亲而得到任何好处,那时他正闹钱窘,差点儿因经济困难而延迟结婚日期。
黑格尔认为婚姻不仅是赤裸裸的两性关系,也不仅仅是市民的契约关系,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统一;实质上是一种伦理的关系,夫妇间的爱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黑格尔的婚姻显然应该说主要是基于他所谓的“伦理性的爱”。
婚后不久,黑格尔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我终于完全实现了……我的尘世愿望。一有公职,二有爱妻,人世在也,夫复何求。”
这固然反映了黑格尔的庸人习气,但也表现出他安心于个人生活,潜心于哲学研究,坦率朴素,没有争政治权力,争荣誉财富的野心。
黑格尔在纽伦堡的安定的学术著述生活并没有因为结婚和家务而打断,相反,幸福的婚姻为黑格尔的学术研究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新婚后仅半年,20多万字的《逻辑学》(logic)(即通常所说的“大逻辑”)五卷问世。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系统的论述了他的唯心辩证法。它标志着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已经完全成熟。
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与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相比,逻辑学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中富有生气的灵魂;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则是“应用的逻辑学”。
黑格尔哲学由《精神现象学》开辟道路,《逻辑学》的出版问世,使得黑格尔哲学已颇有些声势,为人所瞩目。
1812年,黑格尔的弟弟鲁德威·黑格尔从符腾堡公国图斯加特军校毕业,服役于曾参加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战役,本年战死疆场,未婚。
这年10月,谢林前来纽伦堡访问黑格尔。黑格尔热情接待了这位昔日的好友,但两人绝口不提原本共同感到有兴趣的话题哲学和理论问题。
1813年6月,黑格尔的大儿子卡尔·黑格尔出生,长大后任埃尔兰根大学历史教授,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演录便是由他整理出版的。
1814年9月,小儿子伊曼努尔·黑格尔出生,曾在普鲁士布兰登堡省担任宗教和政治方面的高级职务。
1814年夏天,黑格尔得知妹妹克里斯蒂娜有病在身,遂接来在家养病年余。弟弟已死,黑格尔的同胞仅有妹妹一人了,更加珍惜与妹妹的手足之情。父母双亲早已故去,妹妹终身未婚,作兄长的他能不关心妹妹吗!由此可以看出,黑格尔的家庭观念还是很强的。1815年冬天,克里斯蒂娜病已痊愈。感激地离开了黑格尔的家。
黑格尔在纽伦堡期间,正是拿破仑的统治达到顶峰,继而衰落,最后被推翻的时期。拿破仑对大半个德国的统治导致了有利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因此黑格尔继续支持拿破仑。但是另一方面,当法国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异族统治是和压榨、经济负担和民族屈辱联系在一起的。德国人民开始起来反抗异族统治。对民族反抗和由于拿破仑在俄国的失败而引起的1813年解放战争,黑格尔不理解,持否定态度。黑格尔曾经劝说学生不要参加志愿兵队伍,认为他们跟法国占领军的行径如出一辙,所作所为不符合理性和自由的政治原则。尼塔默的上中学的儿子报名参军,黑格尔很是不满,黑格尔把希望寄托在拿破仑的胜利上。
解放战争体现人民对民族统一的要求,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和希望。但是,王公和反动的贵族阶层却篡夺了解放斗争的领导权。1815年6月,拿破仑滑铁卢一战惨败退位,波旁王朝复辟,这在黑格尔看来是“天底下最悲惨的事件”,他的精神世界就这么坍塌了。拿破仑的倒台成了反动力量的胜利,他们竭力废除先前的改革,恢复旧的统治形式,重新压迫人民,但是反动势力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经济变化,也无力废除已经发生的全部改革。
黑格尔的历史观表现在他写给尼塔默的一封信里,他认为,尽管反动派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是社会将继续发展。他写道:“世界精神发出了行驶的命令,这个命令必须服从。”
然而黑格尔相信,这种发展是缓慢的和自发的。因此,他渐渐适应了解放战争后的政治环境。
1815年后,突出地表现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反对反动势力进攻的斗争是和大学生中的进步势力对民主和共和制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的,黑格尔对此却不表示同情。
黑格尔在纽伦堡的八年,是他一生中成果辉煌的时期。首先,他写成并出版了《大逻辑》。这是一本在欧洲哲学史上常被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相提并论的巨著。其次,他还讲授了从逻辑学和古希语的多种课程。这多种门类的学科给他制订了自己的体系,阐发自己的哲学体系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正如黑格尔自己所指出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讲授能力大大提高了,成了一位受听众欢迎的老师。
但是,黑格尔却难于忍受这种哲学上的孤寂,他不断地设法重返生气勃勃的学术园地,再置身于学术上的朋友和对手之中,同时也改善一下经济状况,得到较好著述条件。1816年8月,黑格尔的这种愿望在海德堡大学校长助理道布的热心促成下实现了,最早收到海德堡大学的聘书,紧接着又收到埃尔兰根大学、柏林大学的聘书,黑格尔对后者喜出望外,但只得婉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