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减轻和控制脑水肿,改善脑缺氧,积极维持生命功能和预防并发症。主要措施如下:
1.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中风急性期病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水肿引起脑疝所致。脑水肿可引起和加重中风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及时处理,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甘露醇:20%的甘露醇为常用脱水药。20%甘露醇溶液一般常用量为1-3g/kg·次,最大量为4.2g/kg·次,静脉点滴或静脉注射,每分钟80-100滴,用药后20分钟颅压开始下降,2.5-3小时达最低水平,可维持6小时以上。降压率为43%-66%,可每4-6小时用药1次。一般常用用法每次125-250ml静脉注射或滴入,每日2-4次;在抢救危重病人时需短期内反复用药。
激素:一般用于重症患者,常与甘露醇同时应用。常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连用7-14天停药。因用药时间较长易合并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目前主张用短程大剂量方法。
利尿剂:常用速尿200-250mg加入林格氏液500ml内静脉点滴,于1小时左右滴完,用于抢救高颅压危象,必要时6-8小时再用1次;颅压较高者也可用速尿20-60mg直接静脉内推注,每6小时1次,或20-60mg加入甘露醇内静脉点滴,每日4次,二药有协同作用。临床证明速尿脱水作用可靠,尤其对可能发生高容量心衰者最适用。
脱水剂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克服副作用又降低单药用量。
常用的有:①20%甘露醇250ml+速尿20-60mg,静脉点滴,每日3-4次;
②20%甘露醇250ml+速尿60mg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mg间断静注。
③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50%葡萄糖100ml,静脉注射,每4-6/小时交替。
④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20mg,每日2次静脉点滴。
⑤激素利尿合剂:配方为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针10-20mg、25%硫酸镁20ml、10%氯化钾5-10ml,氨茶碱0.5g、维生素C
1-2g,普鲁卡因0.25-0.5g,静脉点滴,每日2次,达利尿降压脱水止痉之目的。
2.防止再发生脑出血
(1)适当降低血压: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合并脑出血,血压很高且有波动,对止血是不利的,有促使发生再出血和血液破入脑室的危险。因此,降低血压是抢救病人的关键。可肌注利血平,鼻饲复方降压片等。血压最好控制在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如果血压降得太低,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
(2)人工冬眠、头部降温疗法:此法可以降低脑的基础代谢,使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加,从而改善脑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方法是将病人头部置于冰帽中或头部放置冰袋2-3个,同时采用1号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mg)。如血压偏低可将氯丙嗪改为海得琴0.6mg;呼吸功能不好停哌替啶改海得琴;血压呼吸都不好或昏迷过深停用人工冬眠疗法。第一次用上述冬眠剂量的1/3,肌肉注射,观察30分钟,如无特殊反应,则每次1/4剂量,4-6小时1次,一般用2-3周,两周后逐渐减量。对轻症病人可口服冬眠药和镇静药。每次注射冬眠合剂前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意识。
(3)应用止血药物。对脑出血者效果不好,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有一定帮助。常用氨基己酸6-12g,加入5%-10%的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滴,一日一次;或用抗血栓溶芳酸每次200-400mg,一日一次,同上法静脉滴入。使用止血剂要经常检查凝血功能,在有关化验指标监测下短期使用。
(4)对症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有上消化道出血,可鼻饲云南白药,静滴西米替丁;肺部感染要给予足够的抗菌素;癫痫发作者要用抗抽搐药;有意识障碍的病人为帮助早期苏醒,可用胞二磷胆碱。
(5)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病人如果能及时手术,消除脑内血肿,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基底节部位特别是外囊出血手术效果好;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40ml以上,并有脑室移位。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5ml或直径超过3cm,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或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经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应争取手术治疗。
小的血肿没有必要手术,经过药物血肿能很快吸收。病情比较轻,临床表现意识清楚或昏迷不深的,没有肢体瘫痪或者瘫痪程度不重的病人不需手术治疗。但若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病情仍趋恶化,血肿扩大,则应予手术治疗,特别是有脑疝趋势,应尽快手术。丘脑出血,病情严重而出血量较大者不宜手术;血肿布满整个脑室也不宜手术。此外,病人年老体弱,或者有严重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病变,或者有严重并发症,如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肺炎等,亦不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