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加灌注压
(1)血管扩张剂:扩张脑血管、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局部缺氧。可选用4%-5%碳酸氢钠,每次250-300ml静脉滴入,每日一次,连用10-14日。盐酸罂粟碱,每次60-90mg,稀释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入,每日一次,连用10-14日。
(2)维持一定的血压水平和改善心功能。
2.降低血粘度
(1)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每次500ml静脉滴入,每日1次,连用10-14日。
(2)血液稀释疗法:对血球压积在42%以上的病人,放血后补液,可降低血液粘滞性,使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症状。一般每次取病人全血300ml,经血细胞分离机将红细胞分离抽出,再将其他成分回输给病人,并补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300ml。治疗后必须查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3)抗凝血疗法:
由房颤、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人工心脏瓣膜等引起的脑梗死,其复发率高达20%-90%。其中15%在1周内复发,若及早抗凝治疗,常可避免栓塞再发。因此在栓塞发生后24-48小时,CT证实无出血时,又鉴于早期复发的危险性远超过抗凝治疗出血的危险性,故可早期使用。若系广泛性栓塞,病情多较危重,发生出血倾向也大,故在发病1周内慎用,且剂量宜小,并严格及时控制血压,以免发生出血。
静脉法:肝素每小时1000单位加入5%-10%葡萄糖液中连续静脉点滴,持续72小时,然后口服双香豆素,剂量应随时调整。或用1500-2000单位肝素加入5%-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入,每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2-3个疗程,疗程间隔1-2周。每日用肝素1万-1万5千单位者属小剂量,每日1500-2000单位者属超小剂量,在此剂量下一般无毒副作用。
注射法:肝素钙5000-7500单位,皮下或肌注,12小时1次,皮下注射30-60分钟后,血浆浓度显著增加,1-2小时达高峰,12小时降至正常。此法简便,吸收缓慢均匀。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抗血栓作用,出血等并发症少。
肝素过敏者:有凝血障碍及自发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出血性紫癜等;颅内出血、溃疡病活动期、创伤、血管瘤、产后、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肾功能严重不良及活动性结核者禁用。
3.溶血栓疗法
常用的有尿激酶和链激酶。尿激酶每次2万-3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或加入等渗液200ml中静脉滴入,每日2次。国内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死,对血液黏度、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均有明显的下降作用,每支0.25酶活力单位,每次1-2支稀释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入,每日一次,2-3周为一个疗程,注射前要先做皮试。对脑出血或全身有出血倾向者、出凝血机制障碍、低纤维蛋白血症、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和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4.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抗血栓作用。一般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75-100mg,每日1次,饭后服,连用半年。也可用潘生丁,每次50mg,每日3次,两药合用效果更好。
5.钙通道阻滞剂
常用尼莫地平每次20-40mg,每日3次,氟桂利嗪每次5-10mg,睡前服。
6.消除脑水肿
消除脑水肿对缩小梗塞面积与减轻病情都有一定意义。
(1)甘露醇:每次250ml,静脉滴入,每日2次,连用10-14日。
(2)脑血管病早期血脑脊液屏障紊乱,引起血源性水肿,皮质类固醇有促进水肿消散的作用,脑内过剩的水分可直接再吸收入血管内或间接进入脑脊液中而被转换,因而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常用地塞米松10-30mg,分次静脉注射。
7.提高血氧和辅助循环
(1)高压氧:高压氧是一种比较有价值的辅助疗法,在脑梗死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都有治疗作用,不仅可使受损的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恢复,也可动员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
(2)体外反搏:利用辅助循环机械装置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并通过对四肢广大血管的挤压,使血流1倍于心率的次数冲向缺血区,增加了缺血区的灌注量和对狭窄血管的冲击力,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均有效果。一般每日反搏1次,每次45分钟。
(3)都可喜:该药有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脑氧合代谢的作用,对脑梗死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