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法,属火,行气心经,默念“呵”(he)字,夏天宜练,面向南方。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五行掌的推法,现在接着讲其第二个功法——拓法。拓法行气心经,由于心经是维持心脏功能的经脉,所以拓法是主要用来保护心脏功能的好功法。
古人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这两个功能要是受到了影响,就可能导致多种心系疾病。而要维持心脏功能运转正常,绝对不能忽略了心经的保养。心经主要跟气血和情志有关系。中医认为,气血不和,百病乃生,养生保健贵在气血和畅,这与心经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人体情志方面的疾病也要通过心经来解决。情志包括思虑、神志、睡眠,还有感情纠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与心经有直接的关系。而五行掌的拓法,就能使心气充足,气血旺盛,让心脏得到保护。
基本动作过程
起势
(1)首先自然站立于地面,两脚分开,平行,与肩同宽,然后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
(2)两手手腕开始向上弯曲。
(3)两手继续上抬,注意掌心向上。
(4)两手继续上抬,以高于头顶为准。
(5)两手抬高至头顶上方。
(6)两手相互靠近,指尖相对。
(7)两手保持指尖相对的姿势,慢慢从脸部前方按下。
(8)两手继续下按,靠近小腹部位。
第二势
(1)呼气,转肩翻掌。
(2)掌心向上,一直抬高到胸前。
(3)在抬高双掌的同时,左脚微微抬起。
第三势
(1)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随呼气双手缓缓向左前方推出,同时左脚向左前方45°方向,用前脚掌擦地前移大半步,两腿呈弓箭步,重心在前屈的左腿上,右腿伸直。
(2)双掌推出,如拓碑帖状,由左向右缓缓移动,上身随着双手从左向右转动,弓箭步变为马步,两脚平行,重心在身体正中间。
(3)两手指尖相对。
(4)右腿微曲,左腿伸直,重心在前屈的右腿上,从马步变为弓箭步,唯方向与刚才相反。
(5)双掌向前推出,同时呼气。
(6)双掌由右向左缓缓移动,上身随着双手从右向左转动。
(7)弓箭步变为马步,两脚平行,重心在身体正中间。
(8)两掌变为指尖相对的姿势。
第四势
(1)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向下收回至小腹前。
(2)保持上身直立,开始向下蹲。
(3)继续下蹲,注意要蹲到底。
(4)尽自己最大努力,根据自己情况尽量蹲到自身的最大极限。
第五势
(1)从下蹲的姿势向上站起,双掌仍然指尖相对。
(2)站起呈马步姿势。
(3)回到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掌向上提起到胸前。
(4)在抬高双掌的同时,左脚微微抬起。
重复第三势~第四势的动作,即的动作。
(13)尽自己最大努力,蹲到不能再往下蹲为止。
(14)从下蹲的姿势向上站起,呈马步姿势。
(15)恢复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掌向上提起到小腹位置。
(16)双掌继续上提,一直提到胸前。
(17)在抬高双掌的同时,右脚微微抬起。
(18)双掌翻转,掌心向前。
循环第三势~第四势的动作,只是左右相反,其他相同
循环第三势~第四势的动作,只是左右相反,其他相同
循环第三势~第四势的动作,只是左右相反,其他相同
重复此动作5~10次。
呼吸吐纳注意事项
练习拓法,我们在吸气的时候,一定要配合意念,暗示清气从小指内侧沿上肢内侧后缘心经路线到达胸中。呼气的时候,要默念六字诀中的“呵”字,暗示浊气尽出,清气沿心经路线散至小指。
“呵”字在六字诀中对应的脏腑是心,中医认为心主导的情绪是喜悦,所以在默念“呵”字时,要保持喜悦的心情,把平时事业工作、人际关系上那些不顺心的事,统统丢到一边去,把眉头舒展开来,放松脸部的肌肉,更有助于调理心脏的功能。
“呵”字的读音是“he”,属于“舌音”。在发声吐气时,我们可以感觉到舌头是向上拱起的,舌边轻轻贴着上槽牙,气体从舌头和上颚之间缓缓呼出体外。
意念思维
练习拓法时的意念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双手双掌从左向右平行移动的时候,想象自己的双手双掌就像在拓碑帖一般平整有力地从一侧滑向另外一侧,这样有助于双掌平行推移。二是在呼气时,除了默念“呵”字外,还要意守掌心的劳宫穴和小指尖内侧的少冲穴。
什么叫意守呢?意,就是意识、意念或精神。守,就是集中和保持住。意守是指在练习气功的过程中,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者外界某一事物之上。
意守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内守和外守两种。外守,就是将意念集中于外界的事物,比如意守青山、意守浮云、意守鲜花等等。内守,就是将思想集中于自身的某一部位,比如刚刚我给大家所讲的要意守劳宫穴和少冲穴。
那么意守对于练习气功有什么好处呢?一句话,一念代万念。意思就是说,用主动保持的恒定的正念代替或排除头脑中不断涌现的散乱的杂念。所以,通过意守,我们可以更好地集中思想,排除杂念,从而逐步达到气功的入静状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身体各方面的感觉与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将会取得更好的练功效果。
既然要意守劳宫穴和少冲穴,那就让我们来找一下这两个穴位的位置。劳宫穴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即手掌正中央的凹陷处,当我们握拳时,中指指尖所指处就是它了。少冲穴则位于左右手小指指甲下缘,靠近无名指那一侧的边缘上。意守劳宫穴和少冲穴,不但能帮助我们入静,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长”气。
心经路线
心经与肝经一样,也是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中说:“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意思就是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系(也就是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咽喉,并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连。它的直行脉则从心系上行至肺,向下斜出于腋下的极泉穴,再沿着上臂内侧后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后,下行至肘中的少海穴,又沿前臂内侧后边进入掌内的少府穴,最后沿着小指的外侧出于末端的少冲穴,在此处,脉气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长”气调养
上面我说过意守劳宫穴和少冲穴,有助于“长”气,一点都没错。因为人体的各个主要穴位也是人体内外气息交换的重要通道,就包括心经的劳宫穴和少冲穴在内。我们只要打通这些穴位,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进而达到自然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平衡的最高目标,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打通穴位,一方面要靠上面说过的意守的方法,还需要一些动作辅助。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就是在我们呼气意守这两个穴位时,将手指伸直并用力向上翘,这样可以产生麻酥酥的气感。
在这里,除了上面这个简单的“长”气法,我还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开劳宫穴“长”气的功法,您平时可以单练。首先让我们站立于地面,双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头颈端正,两眼微闭,含胸拔背,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片刻。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丹田包括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在头顶的百会穴,也有人说在两眉间的印堂穴,中丹田在胸部的膻中穴,有说在巨阙穴,下丹田则在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之气也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可以这么说,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所以练习气功,意守下丹田很重要。那么如何意守呢?意守下丹田并非仅仅守住某一个穴位,而是意守以关元、阴交、气海、石门这四个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大致位置就在脐下小腹部。
接下来我们将两臂向两侧平举,同时掌指用力向上翘,至两臂呈一字形时,十个指尖朝上。接着两臂向外旋转,转掌心向上,两手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用力向上一伸。再将双手沿着身体正前方,慢慢降低至胸前,仍然保持“合十”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手掌不要贴得太紧,应该留有空隙。
然后,先将两掌轻缓地向左水平摆动,意念暗示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右劳宫穴,再轻缓地向右水平摆动,意念暗示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左劳宫穴。注意左右摆动的幅度不要过大。如此反复导引几次,气感较强后,便可以意引气。吸气时,意念暗示气自下丹田上升,经过胸部的膻中穴(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两个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再经过大臂、小臂内侧到达劳宫穴,此时稍停呼气。呼气时,气进入另一个劳宫穴,再循着相反的方向,依次经过小臂、大臂内侧,胸部的膻中穴,到达下丹田。
经过上面的练习,便可收功。将左手心贴准肚脐,右手搭在左手背上(此为男性练功者的手法,女性练功者手法相反),先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画圈按摩18次,再反方向由外向内画圈按摩18次(女性练功者的手法相反,即先按逆时针方向按摩,再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按摩完毕之后,双手掌相对,互相搓热,最后轻擦脸部数次,功法到此结束。
辅助经穴按摩
心经上单侧9个穴位,左右两侧共18个。我们如果懂得有效按摩这些穴位,对于因心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些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主要的穴位,以便朋友们对症掐穴以及掐穴验症。
首先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极泉穴。极泉穴是心经的第一要穴,在腋窝最凹陷的部位,腋动脉正好从这里经过。只要弹拨一下极泉穴,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心经是不是畅通无阻的。所以,这个穴位是探查心血管功能的一个要穴,可以预防很多险症,像心梗、心绞痛这些险症,都可以通过弹拨极泉穴来提早预防。
极泉穴还有救命的功效,如果一个人突然供血不足,感到呼吸困难,或者出现昏厥的状况时,立马按极泉穴,血液将会以极快的速度供给心脏,症状就可迅速得到缓解。
接着再说一个穴位:灵道穴。这个穴位对有慢性心脏病的人来讲非常重要,所以平常一定要多揉,进行保健。灵道穴在腕横纹上(尺侧,也就是手腕内侧)一点五寸的位置。按摩灵道穴还可以减缓心律,心跳过速的时候点按灵道穴,心跳就会慢下来,心情就会平静下来。有些人心里总是很烦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老上火,这时不妨点按灵道穴,可以起到静心宁神的作用。
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它在尺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处,叫做神门穴,顾名思义就是安定心神的一个门户。我们知道整个心经都有安定心神的作用,但神门穴安定心神的作用最强。通过按摩神门穴可以促进睡眠,尤其在临睡前点按神门通常会产生一种困意。所以,睡眠质量不高的朋友不妨多揉揉这个穴位,可保你香甜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