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经营渠道,掌握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掌握财富形成的过程,也就抓住了赚钱的钥匙。特别是在市场上做批发零售生意,进货走货渠道是很有讲究的,机敏的创富者善于发现物流的秘密,从中找到赚钱机会,为自己的经营打开一片市场。
陈伟到杭州做绢花批发生意。由于大家抢做绢花生意,利润空间就压了下来。陈伟为此十分苦恼,同时也在随时留意新的商机。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为一家鲜花批发商送货,在等待结账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位前来采购鲜花包装纸的花店老板在发牢骚:“批发的老板这么贪心,这种包装纸在广州可便宜了,他却卖得这么贵!”陈伟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到广州去拿货呀?”花店老板无奈地说:“我一年才用掉多少包装纸啊,自己到广州去进货既没时间,还要花交通费,不划算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条偶然得来的信息,使陈伟又看到了一条掘金的“绿色通道”。
于是,他迅速赶往广州。根据平时给鲜花批发商送货时留心记下的信息,陈伟很顺利地找到了一个鲜花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逛了一圈,他果然发现有好几家专门从事鲜花资材批发业务的经营户。令他惊喜不已的是,在杭州的鲜花批发商那里卖200元一刀(每刀100张)的包装纸,在这里的批发价只要40元一刀。这里面的利润太诱人了。他当即把随身带去的4000元钱全部掏了出来,进了100刀包装纸,喜滋滋地带回了杭州。不出3天,他进回来的100刀包装纸全部销光了。这一趟买卖,陈伟获利上万元。同时,他还借此打响了名气,很多花店都知道了他的摊位可以批发到便宜的鲜花包装纸。陈伟赶紧筹了一笔钱,火速赶到广州,又进回500刀包装纸,这次赚得更多。陈伟悟出一个道理,只要有鲜花的地方,就要有绿叶陪衬,做好陪衬的生意也能赚大钱。
破烂大王王旭成为企业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旭17岁时来到长沙,以拾垃圾为生。在一个大杂院里他与60多个捡破烂的男男女女为伍。他捡了一年垃圾后,发现了一个众多拾荒者不曾想过的问题:花钱收集这些垃圾到底有什么用?他不停地向人打听,终于摸清了门道:塑料运到了哪儿,铅皮罐运到哪儿,玻璃运到哪儿,纸运到了哪儿……他灵机一动,一个创富灵感出现在脑际:为什么不避开二道贩子,自己做垃圾王?从那天起,他将人们组织起来,每10人为一队,分门别类成立小组将废品打包托运,直接送到直销厂家。这样,收入比原来增加了十几倍。接着他搞垃圾增值,将收来的旧自行车翻新,开始搞自行车翻新业务;又进行物资二次加工,办起了铝提炼厂,生意越来越兴隆。到32岁时,他已经拥有3家工厂,资产达数百万元。
谁能相信,就因为王旭多问几个为什么,掌握了废品的去向和用途,便顿生灵感,通过直销,赚得更多的钱。每个行业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过是中间的一个环节。而大多数人习惯于在这个环节中墨守成规,并不思考手头工作以外的事情,这样就限制了自己的思路,自然不会有突变和创新。如果我们也像王旭那样,动动脑子问个“为什么”,了解一下本身工作的上线和下线,说不定也会生出灵感,把握住商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