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混迹尘中,高视物外;陶情杯酒,寄兴篇咏;藏名一时,尚友千古。
“译文”
立足于尘世中,眼光高远超出世间的物累;在酒杯中陶冶自己的情趣,在诗篇歌咏中寄托了自己的意趣;暂且隐匿自己的声名,还能够在精神上与古人为友。
“赏析”
人只要在精神上能摆脱对物质的追求,其内心世界就可获得自由,不受尘世的束缚。以怀中醇酒陶冶自己的情怀,以吟诵诗篇寄托自己的志向,精神无比充实,如醇酒充溢天地之间。如能饮得,则是甘露美酒;如能咏得,则是无边的诗篇。天地万物,皆能寄我之情。
能为友者,固不在形迹;能显名者,也不在一时。一时名声,只是空扰人心;以形为友,总不知心。精神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展开古人充满智慧的文章,就可以与古人神交,心神畅游,胜过眼前虚情假意的交往。名声虽然能显耀一时,未必能显耀千古。
“故事”
诗仙李白戏朝臣
天宝元年,李白被皇上下旨召进京城,多少年来的政治抱负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自然高兴万分。在长安暂住、等待召见期间,李白有幸认识了大诗人、秘书监贺知章老先生。两人一见如故,李白拿出自己写的《蜀道难》请贺知章指教。贺知章读罢,惊叹不已,说:“此诗真是惊风雨、泣鬼神啊!你莫非是天上下来的滴仙人?”
由于贺知章的举荐,唐玄宗亲自召见了李白,并封他为供奉翰林。见完皇上,还得去见宰相。当时的李林甫是个陷害忠良、阴险狠毒的奸臣,李白对他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去拜见他,于是在求见李林南时,李白自称为“海上钩鳌客”。
李林甫见李白出言不逊,心中不快,但又不好发作,便笑嘻嘻地问道:“先生临沦海,钓巨鳖,但不知用什么作钩?用什么作线?”
李白冲口而出:“用虹霓作线,明月为钩。”
“好,好,有气魄。线、钧都有了,但不知先生用什么作饵?”李林市说。
“以天下无义气的男人为饵!”李白朗声答道。
李林甫听罢,不禁吸了口凉气,心想李白这不是在有意骂我吗?但他一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白好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殿召李白起草征讨西蕃的诏书。恰好这时李白又喝得大醉。到了殿上,李白东倒西歪,勉强跪拜行礼,请求皇帝让他随便一些,方能写好诏书,玄宗只好答应。李白洗完手脸,一边构思,一边摘掉帽子,脱下皮袍,抬腿就要上御榻,这才发现靴子还没脱,恰好此时高力士站在下边,李白坐在御榻边上把脚向高力士一伸,说:“费心,请把靴子给我脱下。”
高力士怎么也没有想到李白会让他干这种事。高力士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深得皇帝宠信,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怕他三分的。然而此时此刻,不知是被李白“滴仙人”的风度和气派震慑住了,还是他已习惯于当奴才了,居然下意识地乖乖替李白脱去双靴。李白随即挥笔疾书,代皇帝草拟完诏书,玄宗看罢龙颜大悦,而高力士却怀恨在心。
天宝三年春,厌倦了宫廷里这种颓靡生活的李白,不愿再与奸臣恶相周旋,于是自请还山,玄宗准奏。李白得以自由,从此饮酒赋诗,仗剑云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