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由上海迁兰的上海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29年创建于上海闸北区同济路164号。创始人是华籍朝鲜人、爱国实业家玉慧观。建厂时聘请上海佛教界著名人士太虚法师为名誉董事长。太虚法师以“我佛慈悲,药物可普救众生”为愿望,取佛光普照之意为之取名佛慈大药厂,产品商标定为佛光。第一任总理冯明政,是中药西制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佛慈大药厂开业盛况新闻媒体报道如下:
上海《民国日报》中华民国廿一年(1932年)一月四日讯。“上海佛慈大药厂有限公司系佛教徒所创,一月三日下午三时在本埠长沙路报本堂举行开幕典礼,观礼者千余人,身衣(穿)金灿袈裟之僧众,先唱赞佛之梵呗,焚香顶礼,次由厂长郑平叔君报告缘起及预定之计划,后请世界佛学苑长太虚大师登坛说法,题为佛法与国药,继有徐英范、包识生、计健南、陈X成、徐赓华、谢利恒、秦伯来等演说,闻该厂定九日下午二时至四时,公开同济路第一工厂,运转各种制药机工,欢迎各界参观。”
玉慧观、冯明政以及太虚法师等,作为上海佛慈大药厂的创办者,他们认为:我国的药物,始于神农尝百草,此后代代有发明,种类日益繁多,据本草纲目所载,约二千余种,动物植物矿物无不具备,可称大观。只可惜我国科学落后,对于药物,制造简陋,未能如西药那样用化学等方法先分析其成分然后再以机械提炼其精华而制成。以致各种药物,大都含有杂质,有时甚至发生副作用,影响服用者的病体。于是欧西药物乘机盛行于中国社会,直接影响到国药的生存发展。这样下去,不但历代医哲发明的结晶品将受天演之淘汰,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也会大蒙其害。
为此,佛慈大药厂一诞生,就以“科学提炼,改良国药”为宗旨,独树一帜。当时上海社会名流和政要都纷纷为佛慈题词,其中“济世活人”四个字意义深刻。
上海佛慈大药厂,高扬科学国药的大旗,首创中药浓缩丸剂型,开中药工厂化生产之先河,成为“中药西制”第一家。生产的药品有自创成药当归素、海藻晶,有传统古方成药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归脾丸,还有香砂六君丸以及无量寿、三那星等高档产品。1931年佛慈产品就走出国门,行销于东南亚地区,以“选材地道、工艺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而深受海外华人欢迎。到抗战前夕,产品已发展到100多种。
1953年,又首创“无色素当归浸膏片”。佛慈药品以品质高、包装美、价格廉,服用便而深受消费者欢迎。1956年,为支援西北,为开发利用甘肃当归优势及丰富的药材资源,发展医药生产,经甘肃省政府驻上海迁厂工作组与上海市政府研究决定,并报轻化工部同意,上海佛慈大药厂迁到兰州市酒泉路157号,更名为兰州佛慈制药厂。
甘肃素有中药材基因库之称,拥有中草药资源1527个品种,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居全国药材种植之首。尤以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大黄、甘草闻名中外。佛慈落户药材大省,如鱼得水。佛慈迁兰后,积极开发药材资源,生产出120多种中药产品,成为全国16个中药重点生产厂家之一。
“文化大革命”中,厂名被改为“东风”制药厂,商标改为“岷山牌”。结果导致出口东南亚的药品大减。因为注重品牌的海外用户,只认“佛慈”、“佛光”,不认“东风”、“岷山”。
1970年6月,厂址迁到黄河北盐场路。1972年8月,王震以国务院业务组负责人的身份来厂视察。他指出,佛慈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老企业,省、市有关部门应给予支持改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把兰州佛慈制药厂列为全国19个重点中药厂之一。1981年6月,厂名又恢复“佛慈”。
改革开放以来,佛慈日新月异,生产的百余种中成药被誉为“黑珍珠”,畅销海内外。当归丸、六味地黄丸被评为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优质产品,金匮肾气丸、当归浸膏片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章。
六味地黄丸,是传统中药中的一味珍品,是滋阴代表方,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佛慈制药继承传统配方,采取“中药西制”,精制成浓缩六味地黄丸,首创了中药浓缩丸技术,将六味地黄丸这一千年古方发扬光大。近年来,他们又对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工艺进行新的研究,用分离提取的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出服用量小、疗效好的六味地黄胶囊。这一产品已排在全国药品零售排行榜的前10位。在众多厂家都生产此产品的情况下,佛慈的六味地黄丸连续多年单品种产值过亿,处在同行业中领跑地位。
佛慈提出中药加西药,将传统的中药和西药有机地结合,利用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开发出“复方贯众阿司匹林片”,使中药、西药逐层科学释放的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在佛慈研究所,一种名为花百胶囊的妇科新药也已拿到国家新药证书,即将上市。
佛慈实行跨越式发展,1993年企业获得产品自营进出口权;1996年,斥资兴建的西北地区一流的符合GMP规范的固体制剂车间竣工投产,通过了澳大利亚TGA GMP认证,产品在14个PIC协约国得到认可。1999年率先通过中国SFDA GMP认证,生产水准达到国家中药生产先进水平。
2000年,佛慈制药厂与兰州市医药集团等六家企业发起设立了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佛慈被列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批国内外高精尖检测仪器和生产设备。生产浓缩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七种剂型百余个品种,具备年产浓缩丸60亿粒,片剂3亿粒,胶囊1亿粒,中药颗粒剂300吨的生产能力。
佛慈产品以“工艺精、品质优、疗效好”而受到消费者依赖和推崇,产品行销全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德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佛慈浓缩丸系列中成药被誉为“陇货精品”。目前,佛慈集团已形成以佛慈制药为主体,以佛光制药和佛明制药为两翼,带动相关的药品包装业、药材种植业、药品批发零售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链。佛慈集团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9亿元,销售收入2.5亿余元,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出口创汇288.5万美元。2005年全国中成药企业出口额排名中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位。
佛慈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开展国际间中医药文化交流,积极学习和运用世界最新科技成就。继邀请日本八目制药株式会社GMP专家来公司讲授日本汉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之后,又于2005年11月18日,举办了以“交流、合作、双赢”为题的“本草文化论坛”,请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刘峰林向来自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洋人讲授中医理论知识,从五行学说到阴阳平衡,阐述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疗效,给与会的12名乌克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佛慈制药是第一家规模进入乌克兰的中药厂家。白俄罗斯市场也在启动。
从事中草药、中药材的生产,来方加工和销售的佛慈制药厂,植根于国药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沃土中,走过了七十六年的创业历程,已成为一家现代中药企业,进入国家中药工业生产50强之列。2002年企业所在的大街被政府命名为佛慈大街。
新世纪,新佛慈,新形象。这个中华老字号正以科学发展观,采取自研,合作,引进及仿制的科研开发思路,把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力作为两个支点,坚持天人合一的理念,坚持诚信立业,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佛慈人以大视野谋划全局,决心把佛慈做强做大。公司已与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在药材之乡建立了近4000亩的绿色药材种植基地。一项投资1.6亿,占地百亩的“再造佛慈”工程即将动工。
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文化,技术壁垒的挑战和“洋中药”开始兴起的新形势,佛慈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让中药这国之瑰宝堂堂正正进入国际市场,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