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200000003

第3章 女仆作贵妇——漫议歌剧中的音乐(1)

莫扎特写作《魔笛》时,曾写信给妻子康丝坦兹,善意地嘲笑她的母亲不懂得歌剧的妙处:“她很可能会看歌剧,但她不会听歌剧。”(1791年10月9日)。显然,在莫扎特心目中,歌剧虽说是舞台艺术,但看戏仅仅是歌剧享受的一个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远远不是全部。尽管这种想法有点过分,但也不是全无道理。一个近在手边的例证是,在音像商店里,货架上摆满了各类歌剧的CD唱片(按:国内唱片店中货色还远不够丰富),许多从乐人或爱乐者也勤于收集这种看似无奈的代用品,甘愿“只闻其声、不谋其面”。这种现象表明,歌剧确实可以只听不看。当然,我猜想,谁都愿意买一款大影碟机,端的视听双重享受,何乐不为?不过,条件之一是,囊中并不羞涩;条件之二是,LD(激光视盘)的歌剧品种与CD相当,可资选择。众所周知,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就连歌剧录像带的品种也远远不能与CD相比)。因此,靠CD听歌剧,依然是很多国人(自然也包括我)不得已的嗜好。

不得已,但聊胜于无,至少相当于望梅止渴。想想“听电影”或者“听足球”的滋味,岂不更让人垂涎欲滴?!歌剧之所以能够只听不看,当然在于这种艺术品种自身的特性。说起来,歌剧似乎与人类的习惯天性背道而驰。众所周知,人类与外部世界的接触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老早就承认了这一点。我们通过视觉掌握世界、熟悉环境的机会远比听觉多得多。一双眼睛对人的贡献,如何夸张也不显得过分。相对于视觉的主导地位,听觉至多只能算是个女仆。虽说贝多芬患耳疾万分痛苦,但假设上帝要他选择失明还是失聪,恐怕他也得犹豫再三(反正他已经具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丰富内心听觉)。

歌剧恰恰剥夺了视觉在人类感知中的霸权。它虽是戏剧,但其中心媒介是音乐,因而它对观众的要求,首先是具备一双音乐的耳朵。即使到歌剧院真正看歌剧,耳朵所听到的也比眼睛看到的更为重要(当然,现当代在歌剧制作和演出中花样迭出,在这种时候,听与看也许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屈居女仆地位的听觉此时一跃成为关键的贵妇。歌剧迫使我们从听觉上去体察剧情的脉络和人物的命运,更多地依靠耳朵,而不是眼睛,来品味展现给我们的戏剧内涵。仅仅“看”懂故事,还远没有深入歌剧的底蕴。莫扎特嘲笑自己岳母的一番话,不经意间点中了歌剧的要害。

所以,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歌剧史只能属于音乐史的范畴,为什么歌剧作品的最终成果属于作曲家,而不是台本作家。戏剧学院大致可以包容古今中外种种戏剧形式(虽然面对戏曲已经有点吃力),但唯独无法处理歌剧这个有点奇怪的戏剧“杂种”。在我们的意识中,《魔笛》是莫扎特的创造,《卡门》属于比才,而《阿依达》是威尔第雄风犹在的天才证明,但这些歌剧的原始第一作者——台本作家是谁呢?虽然有欠公正,但台本作家的英名似乎被作曲家的声望淹没了,这总是个不争的事实。且不论这种现象是否合理,但它至少表明了歌剧中音乐的重要位置。关于这一点,莫扎特也有一句名言:“歌词理应是音乐顺服的女儿。”(1781年10月10日给父亲的信)这当然不是莫扎特傲气,而是莫扎特在歌剧院里熏陶多年后的经验之谈。

音乐在歌剧中扮演贵妇,众星捧月,好不得意。可是,音乐凭借什么争得了这份体面呢?论情节,作曲家如果不是自己动手编撰台本,这故事编创的功劳都得记在台本作家头上,即便作曲家有经验和想法,如莫扎特、威尔第等人,至多也就是出出主意,旁敲侧击。说人物,姓什名谁,是男是女,何方人士,高矮胖瘦,也均是台本事先规定好的,音乐很难进行有鼻子有眼的具体描摹。于是,问题来了,在歌剧中,音乐到底做了什么,使自己成为一剧之主呢?

可以从几个方面回答。就先从人物说起。成功的戏剧,不论中外,其魅力之一是为观众展现栩栩如生、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手下的哈姆莱特、奥瑟罗和李尔王是这方面无与伦比的典范例证,曹禺和老舍也在话剧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人物塑造。歌剧尽管与话剧不同,人物塑造已经有了台本的先在规定,但这些人物在没有得到音乐的滋养以前,顶多只能算是没有生命的木偶。是作曲家的音乐给歌剧人物以完整的灵魂,与之相比,台本歌词只是人物的躯壳。歌剧人物在音乐中呼吸,观众也必须通过音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感受。因此,作曲家对人物心理的洞察,以及他用音乐来表达这种洞察的能力,就成了歌剧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人物的性格刻画是否成功,从中很能看出作曲家的戏剧眼光和音乐功底究竟怎样。

经典歌剧中出色的人物塑造自然不胜枚举,其性格特点令人回味无穷,例如莱波雷洛(莫扎特《唐乔凡尼》男低音仆人)的怯懦俏皮,弗洛雷斯坦(贝多芬《费岱里奥》男高音主角)的气宇轩昂,罗西娜(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女高音主角)的俊俏妩媚,沃采克(贝尔格同名歌剧男中音主角)的悲惨无助等等。有些角色的性格在歌剧音乐中得到了多层面的揭示和多维的发展,甚至很难用准确的文字予以概括。借用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术语,这些人物都具有“圆型人物”的丰富人性,摆脱了“扁平人物”的单调和乏味,从中您可以听到作曲家深入人物内心后所获得的心理透视。阅历的增长告诉我们,人性复杂多变,因而圆型人物符合真实,当然更具说服力。莫扎特《费加罗的婚姻》中的费加罗,不仅机智聪慧,而且刚正不阿,但出于误会,他也会对情人苏珊娜产生嫉恨。与之相比,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费加罗,虽在幽默俏皮上绝不输给莫扎特笔下的费加罗,但毕竟有点过分油嘴滑舌,缺乏莫扎特同名人物的智力光彩,因此只好略逊一筹。又比如,薇奥莱塔(威尔第《茶花女》女高音主角)之所以被公认是作曲家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其原因在于,威尔第用音乐的工笔细描精致展现了这位风流的交际花向勇于自我牺牲的幽怨圣女转化的深层内心活动。薇奥莱塔在歌剧中的性格发展也许不比小说或话剧中那样全面和周到,但威尔第利用旋法、配器与和声的细微变化所达到的深切同情与高洁色调却让文字媒介望尘莫及。

不妨留意一下,您如有兴趣对这些歌剧人物回味片刻,使您难以释怀的应是与这些人物已经成为一体的音乐。歌词虽然从人物口中唱出,但它们已被音乐所消解和同化(更何况绝大多数观众其实听不懂外文歌词)。因此,说歌剧人物的性格塑造主要依靠音乐完成,此话并无不当。也许音乐在性格刻画上的适应能力无法与文字比肩,面对巴尔扎克那种事无巨细的交代、《红楼梦》中鲜灵活现的对话,无言的音乐只能甘拜下风。但是,每当处理人物在极端情形和危机时刻中的内心波澜和感情冲突时,音乐所具有的炽热与深刻,即使陀斯妥耶夫斯基灼烧的内心独白和莎士比亚人物的雄辩诗句也得自叹不如。回想一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对伟大恋人在音乐中所体验到的情欲烈火,以及《沃采克》的主人公在异化世界中所遭受的无情摧残,这种感情的烈度和予以观众的冲击如果换用其他媒介,虽说不是完全不可想象,但效果一定大打折扣。

音乐不是无所不能,但在它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音乐的魔力和能量令人刮目相看。在歌剧中,音乐通过直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音乐无法告诉我们鲍里斯·戈杜诺夫的身世背景和罪恶勾当,但穆索尔斯基的朗诵旋律和奇特和声却让我们清晰听到这位篡权沙皇的内心恐慌与极度不安。我们也许永远不能在歌剧《奥瑟罗》中找到有关伊阿古为何如此憎恨奥瑟罗的充分证据,但威尔第只靠一曲从这个邪恶人物口中唱出的“信经”(第二幕一开始),便在音乐上令观众信服地接受了伊阿古的阴险狡诈,从而旋紧了此后戏剧发展的动力发条。不错,音乐不能描摹,也无法状物,甚至连交代人物的芳龄长相与吃喝穿戴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事情也无力办到。但是,看似难以捉摸的音乐却在人类心理的洞察上具有类似X光般的穿透力,由此它堂而皇之地迈入戏剧的殿堂,并一步步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在歌剧中,展现音乐心理透视能力的最佳部分当推咏叹调。因此,咏叹调长期以来在歌剧诸多组成要素中的突出地位也就容易理解了。但是,咏叹调如果使用不当或陷入套路,反而妨碍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是无数被历史淘汰的短命歌剧所留下的深刻教训之一。也许只有懂得戏剧、并富有敏感同情心的优秀作曲家才能对付写作咏叹调的挑战。因为一首真正咏叹调所要求的,绝不仅仅是旋律曲调的优美动听与易记上口。依照理想的状态,咏叹调应该以非常集中的笔墨充分揭示出人物按照他(她)的性格特征、针对此时此景的境况所吐露的内在心声。音乐在这种时候既是放大镜,又是聚焦点。作曲家如不小心或缺乏才能,极易失手。歌剧史上在这方面失败的事例其实远远多过成功的佳例。

咏叹调可以说是歌剧人物塑造最主要的途径。但匠心独具的作曲家往往还能使用其他音乐通道来告知观众有关人物的各种消息。莫扎特在重唱中利用立体线条的交织来分别勾勒不同人物对于同一情境的不同心理感受,这是他之所以是歌剧大师的重要原因(日后威尔第和比才都从莫扎特那里学得了这个难得的本领)。瓦格纳在这方面的独创在于,他能在乐队中悄悄告诉观众许多连剧中人物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同类推荐
  • 戏剧入门指南

    戏剧入门指南

    知识扫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最基础的戏剧知识,比如戏剧的分类、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状况等等,也覆盖入门级的戏剧爱好者较关注的话题和存在的疑惑,比如中国戏曲和话剧的联系和区别,先锋戏剧究竟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走进剧场就更有底气了。 观剧指南:这里将提供希望亲近戏剧艺术的你最为实用的观剧攻略:从剧场礼仪到选剧宝典,从名剧团及代表作盘点到戏剧鉴赏指南……挑戏、看戏、评戏一网打尽,让你迅速进阶,姿势正确地领略戏剧的魅力。
  •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系列两册以香港牛津同名4册为蓝本,经作者挑选,择精华编为两本,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本书从名画的宏伟殿堂中,精选出50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设计造型基础(一)

    设计造型基础(一)

    本书介绍了设计造型基础的基本原理及设计造型基础的造型原则。以案例的形式,分步骤地、深入浅出地讲解,图文结合,生动有趣。该书为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参考教材,此书可以帮助设计专业师生更好的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书可供广大绘画爱好者阅读学习。
热门推荐
  • 秘勤局档案

    秘勤局档案

    我出生于农历七月十四,也就是鬼节,老人们说我是扫把星转世,是不祥的象征。因此我经常厄运缠身,几次差点死掉,偶然的机会我被道门后裔接上山借寿改命,我从一个苦逼屌丝逐渐的成为国家的秘勤骨干,一路披荆斩棘,驱鬼降妖,维护正道,闯出一条我自己的道路,完成从屌丝到巅峰人生的逆袭!
  • 王子流浪记

    王子流浪记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统治它的国王叫海曼加。他有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安吉娜王后。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图力特,小儿子叫马拉塔。一家人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 重生北宋爱展昭

    重生北宋爱展昭

    展昭,我为你重生在北宋,你是一个命运多劫的男子,我只想做你身边的一颗小星,守护着你,我要你幸福,这是……我欠你的……”这是一个充满妖魔的北宋,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北宋,看我如何颠覆传统让女主在这妖魔横行的北宋去俘获展昭那颗孤寂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你的那个她

    我是你的那个她

    樱花朵朵飘落,我的那个她,出现在我的梦里,可是当梦惊醒时却只留下了一本日记和一条项链。书启第一页,映入眼帘的不是娟秀的字迹,而是一些很萌哒的卡通人物和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小樱‘。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想谁会成为我的那个她,可是却不曾想,她就不偏不倚地站在我的面前,告诉我说“我就是你的那个她”
  • 红妖小狐娘

    红妖小狐娘

    红妖一线签,来世再相见,涂山苏苏不嫁人,只愿当上真正的狐妖
  • 公主的贴身随行官

    公主的贴身随行官

    恶魔公主从异界来到天朗王朝,征用秦萧陈做贴身随行官……
  • 两粤梦游记

    两粤梦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决

    血决

    这天不能守护它的子民,那就由我来守护,以我之身、以我之血、以我之魂,起誓永远守护这片天地,直到身死魂灭。。。。。。。。。。。。。。
  • 不可承受的爱

    不可承受的爱

    只想试着写出关于爱情的故事。爱,不一定就能在一起。不爱,也不一定就不能走完一生。
  • 会凌决

    会凌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浩瀚宇宙,广阔无边。无数天才,横空出世。浩瀚星海,谁与吾之争锋。凌绝于众人之巅,踏无数血腥和荣耀。暮然回首,虽已凌绝以众人之颠,但却沉入其苍茫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