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5200000005

第5章 元明清时期的河西教育(1206年至1840年)(1)

§§§第一节元代的河西教育

一、学校设置较普遍,数量较多

元朝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06年,铁木真建国,1227年,蒙古灭西夏,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窝阔台灭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完成了统一大业。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新建政权,增强国力,有效地辖制广大疆域内的各民族,特别是具有先进封建文化传统的汉民族,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学习先进的治国之道,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加强国内各方面的联系,采取了一系列推行“汉化”教育的文教政策,尊孔崇儒,兴学设教,重才养士,促进民族大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调动了社会办学和求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大发展。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置甘肃行省,统辖河西及宁夏等地,省会设在甘州(今张掖)。

元代统治者对地方官学颇为重视,先后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元始祖中统二年(1261年)八月颁布诏令:“诸路学校久废,无以作成人才,今拟选博学洽闻之士以教之,凡诸生进修者,仍选高业儒生教授,严加教诲,务实成才,以备他日选擢之用。”至元六年(1269年)设提举学校及教授官。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三月,命各路各县学内设小学,选请老成之士教之,或自愿招师或自从父兄者听便。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日教授,路、府、上中州置之。命于礼部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日学正、山长、学录、教谕,路、州、县及书院置之。元朝颁布的一系列行政法令,对推行“汉化”、崇儒敦教、重视地方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王坼《续文献通考·学校考》记载:按《元世祖纪》大司农司所上诸路学校之数,至元二十三年,二万一百六十所;二十五年,.二万四千四百余所;二十八年,二万一千三百所。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地方学校设置的普遍化。

二、学校的管理及教育内容

元代地方行政分路、府、州、县四级,各级官府均设置官学,教授《四书》、《五经》,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朱熹的注疏。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五月,在甘肃行省治所甘州(今张掖)置甘肃儒学提举司(从五品),管理所属路、府、州、县学校。路学设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府学及上中州学各设教授一员,下州学设学正一员,县学设教谕一员。当时各地方官学学习的内容,除《诗》、《书》、《礼》、《易》、《春秋》外,必须先修《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从此《四书》、《五经》并列,同为各级官学必习教材。元灭西夏,西凉府改州,设州学,有教师2人,其中学正1人,教谕1人,授业学生30人,收录蒙汉子弟就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在甘州城东北隅“立尚书行省学庙”(学与庙合,办学兼祀孔)。社学初建于元代。社是乡村组织,元代五十家为社,每社置学校一所。河西社学,由于灾情不断,农民生活艰苦,四处流浪,故时兴时废,名存实亡。

§§§第二节明代的河西教育

一、儒学建立较早

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化作用。他把教育看作是“王政之本”,一再强调“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谕中书省臣:“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宣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①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置陕西行都司于甘肃镇(今张掖),统辖黄河以西和青海、西宁、乐都等一镇、四道、十二卫、三所之官兵人民。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改儒学提举司为陕西行都司学,这时设于甘州城东北角的元代尚书行省学庙遭兵燹,只得改设于城东南隅(原孔庙)。

明代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县学,统名为儒学,同时又有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卫儒学,以教武官子弟。府学一般设教授一人,训导4人;州学设学正1人,训导3人;县学设教谕1人,训导2人,掌教诲所属生员。儒学生徒生员也有所规定,洪武时规定:府学生员额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宣德年间(1426—1435年)广增学额。成化年间(1465—1487年间)对卫学生员也有规定:四卫以上军生80人,三卫以上军生60人,二卫、一卫军生40人。地方儒学的教学内容也有所规定。洪武二年(1369年)规定,府学、州学、县学诸生专治一经,以礼、乐、射、书、数设科分教。洪武三年五月又颁布了射箭的礼仪于地方学校,规定诸生于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公廨或闲地练习。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又重新规定了儒学的教学内容,改变了设科分教的做法,而规定生员要同时学习礼、射、书、数四科。

明代河西儒学的建立较早,在洪武时代各府、州、县相继建立儒学。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在军事重镇甘州始建儒学,招收将士子弟读诗书礼乐。其后又建立卫学、所学。正统二年(1437年)兵部右侍郎徐唏镇守凉州时,设凉州卫学,学额20人。正统五年(1440年)都指挥杨斌建立山丹卫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御史朱徽改建社学为高台所学。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巡按都御史杨博,巡回河西,考校诸生,发现多数不通句读,并发现甘肃镇(今张掖)建立一百八十多年只考中了2个进士,11个举人,于是奏准朝廷,令巡按御史兼理河西学政,使河西各儒学的教学渐有起色。

二、书院、义学、社学、私塾有新的发展

明朝在河西地区的私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授识字和基本知识的蒙学(启蒙教育),或称小学、乡校、村校,或由宗族设立的义学,或富有之家的私塾。另一类私学是为年龄大的、程度高的学生研究学问或准备科举的学校,私设经馆属此类,教师多为饱学之士。明初甘州中卫刘宽精通经史、天文、历算、医学,设立经馆,吸引了很多学生。

书院源于唐代官方藏书、校书的机构,宋以后演变为讲学、供祀、藏书、考课之地。明代书院的创建多为官办,上至藩王,下至地方官,都可以办书院。明成化以后逐步兴起,至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最为兴盛,万历(1573-1619年)以后,渐次衰落。嘉靖年间,在甘州创建甘泉书院,在城东北角。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都御史王浩对书院进行了扩建增大。以后河西各府州县都建立书院。书院学生的来源,有的是秀才,有的是义学和私塾的较优的童生。府书院一般专供秀才学习,县立书院则不论秀才、童生均可接纳。书院的藏书有经、史、子、集,而以经、史居多,图书主要有官府用公款购买、筹集,也有用私人的捐田、捐款购置。书院订有学规,规定诸生修身、养性、治学、处事、接物的准则,如甘州各书院订有《课程五则》,“一躬行宜重也”,“一经义宜讲也”,“一史事宜稽也”,“一事务宜通也”,“一功课宜严也”。山长、监院即依此要求学生。

明成化五年(1469年),镇夷堡(含高台县)创建社学1所,学舍设在先师庙内,有前后堂,二斋二门,社学收民间15岁以下幼童,学习冠、婚、丧、祭之礼及经史、历算,并兼读《御制大诰》和本朝律令。这是目前见于史籍记载,是河西也是甘肃最早的一所社学。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孝宗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河西社学由当地乡绅捐资和群众筹资兴办,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多设在人数集中的堡、寨,如武威的十三里堡、河东堡、四十里堡、丰乐堡、高沟堡、三岔堡、双城堡、昌隆堡、边家寨、冯良寨等都曾办过社学。15岁以下幼童,农闲时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等,家境好而学习优者,可入书院深造儒学,称为童生。

明朝科举制度完备细密,科目只设进士一科,规定“三年大比”制度,考试采用八股文体,答卷密封编号,分“郡试”(中者为秀才),“乡试”(中者为举人),“会试”(中者参加殿试),“殿试”(中者为进士)。各地严格按此程序选贡。

明代,河西走廊儒学、书院、义学、社学、私塾都有所发展,由于“陕甘合闱”乡试地点设于西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盘缠无法解决,河西生员应试者甚少,考中者更少,明代张掖考中进士3人,文举人13人,武举人13人,武威考中进士1人,文举人8人,武举人4人。

§§§第三节清代的河西教育

一、各州府县普遍建立儒学

同类推荐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降低飞翔的高度

    降低飞翔的高度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俊凯在那个青春,我喜欢你

    王俊凯在那个青春,我喜欢你

    那年的我们都太懵懂没做好走一生的准备,现在想想太多遗憾。如果再给我一次遇见你的机会,我一定扭头就走·
  • 九仙之下

    九仙之下

    青烛座下有九仙,九仙之下乃是大千世界。修炼一路,必先懂得基本武学,驭心脱离凡体,练成之后掌握道法,道法在心中方可凝元归神,凝元归神后能达至高的无上境,无上境者,无人在其上也。平凡少年冷枫受娘亲嘱咐离开了生活二十年的家乡,踏上了去异地的旅途,从而揭开了一段成就仙途的传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AKB0048之未来

    AKB0048之未来

    本人是友歌粉,但也很喜欢智惠理。所以主角是友歌和智惠理。不过我也不会黑其他0048的角色的
  • 都市通灵人

    都市通灵人

    一颗看似普通的紫翡玉珠,一个出生便八字轻的年轻人,一场偶然间的拍卖会,引申出光怪陆离的众神说,命缺一魄玉珠来填,自称旧识的古人出现,掀起另一轮叫人瞠目结舌的认知,除了缺少的魄外是否连同永久的记忆出现了断痕,本不该苏醒的人因血脉索引再度现世。
  • 安于天堂的爱

    安于天堂的爱

    你们在毕业那天会想到什么?是害羞,爱笑的女同学,还是临危不乱的班干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所有人的青春,看到所有人在青春里的错失。
  • 时光静好,你我相伴

    时光静好,你我相伴

    “嗨,帅哥~我是阮清。”“……”美男无言,却让阮清感到了温度急速下降。一个莫名的未婚妻身份彻底扰乱了阮清所有的计划,冰山美男继续冰冷。私定终身后,“顽固派”外公怕她重覆母亲的不归路,以死相逼,阮清欲哭无泪。只能凭自己与权墨辰的真爱一点一点的去温暖老人已冷化的心。五年后,在夏威夷沙滩的盛世婚礼让她成为了天底下最幸福的新娘。身世逆天,夫色可餐,朋友相伴,爱情的结晶悄悄出现……
  • 我的绝色女房客

    我的绝色女房客

    林海是一名佣兵,团里的成员妖鹰倾心林海,一心想做林海的女人,但林海对她没感觉,一直躲着她。为了得到林海,在执行林海带队的一次任务的时候,妖鹰使用药物将林海迷惑,耽误了机会,导致其他几个队员被敌人杀死。林海被赶出了组织,过起了平凡的生活,远离战争。而妖鹰为了得到林海,不顾一切,各种逼迫林海。林海各种吃亏,但始终不肯就范,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麻烦,与她对抗。在逆境之中,林海势力逐渐变强,由被动改为主动……
  • 废材嫡女逆天之绝色特工妃

    废材嫡女逆天之绝色特工妃

    一朝被组织出卖,她与他一起穿越,可是曾经爱着的他却失去记忆,她穿越成了一个废材,被姐姐欺凌,被姨娘虐待,而他去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妖孽王爷,她会让他重新爱上她,即使他失去记忆,我也爱他,他忘记的,我来记,一场追夫行动正在酝酿中
  • 天想幻境

    天想幻境

    一块意外得到的玉佩使得林潇见到了一个自称是梦魔的少女,并在她的引导下进入了自己的梦境,天想世界。在这个集魔法,奇幻,神话于一体的神秘世界中,作为梦境之主的林潇将如何自处?“史上第一大魔王降临,我可不会让出主人公的位置,以及这个世界的主导权!”——林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