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一代奇才。他为人有大志,善于用兵,但却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他的一生十分传奇,可说是因他的大才,而成名于后世;因他的薄情,而最终未得善果。
吴起本是卫国人,曾拜孔子的弟子曾子为师。吴起年少时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总想做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最初他在鲁国为官的时候,有一年齐国出兵进攻鲁国,鲁君知道吴起是将才,想要让他统兵出征,可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又让鲁君担心吴起会有二心,于是犹豫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这件事情让一心追求名利的吴起知道了,他立刻回家,见到妻子,不由分说,一剑就把妻子杀死了,然后带着妻子的头来见鲁君,以表明从此与齐国决裂。鲁君便用吴起为将,果然大破齐军。
吴起击败齐军后本以为鲁君一定回重用自己,可没想到他凯旋而归后不久,就被鲁君解除了兵权,委婉地让他另谋高就了。原来吴起的为人让鲁国的一些王公大臣所不齿,他们见到吴起胜利回师后,担心吴起被重用,就对鲁君说吴起是一个疑心很重,生性残忍的人,并给鲁君讲述了吴起过去的经历。原来吴起生在卫国的一个富贵人家,他年少的时候就开始到各国去游说,想被权贵重用,结果事业一无所得,却使得家财荡尽。同乡的人看到他败落的样子,就都讥笑他无能。吴起一怒之下竟然将辱骂过他的三十多个同乡都杀死了。随后他就逃出了卫国到达了鲁国。临走前,吴起向母亲刺臂发誓说:儿子我如果不能成为卿相,就绝对不再回到卫国。在鲁国,吴起先投到了曾子的门下,学习儒学。有一天,从卫国送来一封家书,通知吴起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吴起知道后,守着自己的誓言,始终没有回去为母亲发丧。儒家是最讲孝道的,曾子知道这件事情后,觉得吴起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于是和吴起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离开曾子后,开始学习兵法侍奉鲁君。鲁国的王公大臣们对鲁军说:吴起为了能够掌握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杀死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妻子。鲁国是个小国,今天战胜了强齐,一定会使其他诸侯担忧,可能就会联合起来攻击我们了。再说,鲁国与卫国是兄弟之国,吴起在卫国犯法,又是卫人,如果我们重用吴起,就得要背弃卫国了。鲁君采纳了王公大臣们的建议,很含蓄地把吴起驱逐出了鲁国。
吴起离开鲁国后,听说魏文侯正在广照天下贤才,立刻赶到了魏国,向魏文侯毛遂自荐。魏文侯和吴起交谈后,发现他确实有大才,有听说了他统兵击败齐国的事情,便想要重用他。魏文侯向李悝咨询意见。李悝说:吴起为人品行不端,是一个贪图名利的人,但要说带兵打仗,恐怕天下没有人能比他更强。听了李悝的话后,魏文候的心里就有了底,他用吴起为将攻秦,吴起果然厉害,一战就大败秦军,一连攻下秦国五座城池。
作为一员将领吴起确实有他过人的见解。他带领士卒,能和他们同衣、同食、同寝、同行,可说是爱兵如子,同甘共苦。因此士兵在战斗中都能为他拼死效力。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来说明吴起善于收买士卒军心。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将毒疮挤破,用嘴将毒液吸出,这件事情让这名士兵的母亲知道了,这位母亲就哭了起来。有人就劝这位老妇人说:你看看,你儿子多有福气啊,他不过是一个当兵的,人家吴起大将军亲自用嘴将毒液吸出,你还不应该高兴吗?没想到老妇人听后哭得更伤心了,她对劝他的说:你门不知道啊,其实这哪里是什么福气啊!当年吴起将军也为我儿子的父亲吸过毒疮,我那老伴不久就战死了,现在吴起将军又为我儿子吸毒浓了,我现在真不知道应该去哪里为我的儿子收尸,所以才哭啊!
因吴起的卓越军事才能,魏文侯封吴起为西河守,为魏国镇守西方,阻挡秦国与韩国的势力。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即位,令田文为国相。国相这个位子可说是吴起大半生的追求,李悝为相,他没什么说的,可田文为相,吴起的心头可就极为不舒服起来。他找到田文,对他说:你我比一比功劳怎么样?从这话里就可以看出,吴起是真急了。田文听了吴起的话却淡淡地说:可以。
然后吴起就开始摆起功劳了。吴起说:统帅三军,让士卒视死如归,敌国不敢谋取我魏国,你与我谁强啊?
田文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又说:管治百官,让万民归心,为国家创造财富,你我谁强?
田文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又说:镇守西河,让秦兵不敢东进,韩赵两国依从我国,你我谁强?
田文还是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最后干脆问:这些你都不比我强,那你凭什么要做国相,在我的上头呢?
田文平静得说:新君登基,人心浮动,百官还没有完全归附,百姓还对新主存在疑问,这个时候,是你做国相好呢?还是我做国相好呢?
吴起说了半天,被田文只问了一句,半天都没说出话来,是啊,他所缺少的就是百官的支持拥护,但在政治斗争中,这一条就足够了。最后吴起只好说:还是你做国相比我合适。田文死后魏武侯用公叔座出任国相。公叔座原是韩国的公卿贵族,他成为国相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设计谋害吴起。公叔座对魏武侯说:吴起是天下少有的贤臣,而魏国虽然军事势力强大,可毕竟还是一个疆域狭小的国家,我担心吴起看到我出任国相后,就没有留在这里的意图了。像这样的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就应该早点除去的好。臣有一个方法可一试探出吴起的心思。大王可以将公主许配给吴起,如果吴起无心侍奉大王,他就一定会推辞不肯接受。这样我们就知道吴起的心意了。
魏武侯听后,采纳了公叔座的建议。公叔座则有意激怒公主,让魏公主当着吴起的面辱骂自己。吴起看到后,怎么还能去娶公主呢。于是魏武侯试探他的时候,吴起不知道这里的璇玑,立刻谢绝了。魏武侯便开始怀疑吴起有二心。吴起得知后,担心会获罪被杀,就悄悄地离开魏国,逃到了楚国。
吴起到达楚国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当时吴起的贤能已经是天下尽人皆知,楚悼王见吴起来投奔自己,立刻任命他为苑守,负责在北方抵御韩、魏等国的入侵。一年以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也就是国相),用吴起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吴起感激楚悼王的厚恩,全心效力,在楚国书写了他人生最后,也是最为辉煌的一笔。
战国初期,楚国经吴楚大战后,山河日下,国力衰微,在对中原大国的战争中屡遭败绩。公元前391年,吴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开始在楚国实行变法。楚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族属众多的国家。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差异,对楚国的发展无疑是一大阻碍。因此吴起在楚国变法,率先提出了改良社会风俗的主张,用楚国的法律统一了楚国各地不同的风俗和习惯。革新楚风的同时,吴起对楚国的政治军事,同时重拳出击,进行了强有力的制度改革。他根据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君主,下虐百姓,导致国贫兵弱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吴起精简政府机构,重用贤能,在物质上给予士兵以优惠的待遇,奖励有功人员,增强了楚国的军事力量。随即,吴起取消了楚国贵族、官僚的特权,使封君子孙若无功劳,三代以后就收回爵位及俸禄,并大规模削减百官的官俸,政治及经济上的特权。另外,吴起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下令将贵族及其所属人员迁到了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带,这种做法一方面打击了贵族势力,另一方面还对开发楚国的边远地区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吏治方面,吴起按法秉公办事,禁止官员之间的私下请托,维护君权,“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
经过吴起的变法,楚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击南越,西进伐秦,先后吞并了陈、蔡、杞、莒等小国,使楚国的疆域向北方迅速扩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元前381年,楚国救赵攻魏,一直攻到黄河沿岸,令天下各国无不惊畏。但也就在这一年,楚悼王死去,吴起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吴起的变法使楚国贵族几乎丧失了所有了利益。楚悼王刚死,还没有下葬,这些对吴起恨之入骨的贵族们就开始联合起来对付吴起。他们发动叛乱,追杀吴起,吴起无奈,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跑到灵堂,死死地抱住了楚悼王的尸体。那些贵族们都杀红了眼,一排排弓箭射出,把吴起和楚悼王的尸体一起射得面目全非。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吴起临死前为自己报仇,想出的最后计策。发动叛乱已经是死罪,更伤害先王尸骨,这种事情即位后的楚肃王怎么能允许。所以楚肃王登基后立刻就对射杀吴起,伤及楚悼王尸体的人进行了严办。这一案件中灭族抄家的旧贵族有七十多家。楚悼王如此重用吴起,吴起为能死后为自己报仇,竟然想到这样的毒计,在佩服他的才智的同时,他的冷漠也实是让人忌惮。看来吴起真正最爱的人只有他自己啊!
吴起死后,楚国旧贵族重新掌权,几乎废除了吴起制定的所有措施,楚国变法以失败告终。吴起变法的失败给楚国后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消极影响,令楚国在战国时期,虽一直保持着南方大国地位,但在政治格局中却始终不占主导地位。直到战国末期,屈原再度改革失败后,楚国被秦人逐步蚕食,直至灭亡。原本是一个最有希望赢得天下的国家,在战国时期却最没有任何作为,不能说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