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太阳上也有黑子,“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要求完美,坚持不懈,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完美”是不实际的,因为世上本无“完美”之事和“完美”之人。
事实上,人生从来就是不完美的,一个人从生下来便会有很多遗憾:为什么是女孩不是男孩?为什么是单眼皮不是双眼皮?为什么生在农村没生在城里?为什么生于平民之家未生在富豪之家……人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不完美耿耿于怀。
有一次,我去广东的一所艺术学校做演讲。校长告诉我,该校很多女孩子不满意自己的形象,准备集体去做整容手术。于是,我讲了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的故事。
索菲亚·罗兰是意大利著名女演员,她以动人的风采、卓越的演技给人们留下七十多部影片,1992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世界上最具自然美的人”、“意大利永远的女神”。
然而,在索菲亚·罗兰16岁第一次拍电影时,却遇到了不少麻烦。她在第一次试镜头的时候,就失败了,所有的摄影师都说她够不上美人的标准,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导演卡洛也建议她把臀部减去一点儿,把鼻子缩短一点儿。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对导演言听计从。可是,索菲亚·罗兰却没有听导演的,她认为“不完美”是自己的特色,也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
她曾在自传中记述了这段经典的挑战。
一天,导演卡洛叫索菲亚上他的办公室去,以试探性的口吻对她说:“我刚才同摄影师开了个会,他们说的结果全一样,噢,那是关于你的鼻子的。”
“我的鼻子怎么了?”索菲亚反是问道。
“嗯,如果你要在电影界做一番事业,你也许该考虑一些变动。”
“你的意思是要动动我的鼻子?”
“对。还有,也许你得把臀部削减一些。你明白吗?”
索菲亚心里很明白,因为她的外貌与已经成名的那些女演员颇有不同。那些漂亮的女演员都相貌出众,而她却不是这样的。索菲亚清楚自己的脸部有太多的毛病,但她坚持认为,保持本来面目才是更有魅力的。
“说实在的,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索菲亚对导演说,“至于我的臀部,无可否认,确实有点过于发达,但那是我的一部分。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意改变。”
最终,大导演卡洛被说服了。电影不但拍成了,而且,索菲亚·罗兰一下子红火起来,逐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保证。可是偏偏有些人要执著地追求完美,他们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瑕疵”,不能让自己有任何闪失,因此说话做事很谨慎。他们一心一意为实现完美而努力,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于是活得很累很累。
有一位画家,潜心学画10余年,深得传统画派的真谛,曾有一幅山水画在省级美展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画展结束时,有一位资深画师善意建议他学学王维的诗,体会其意境,拓展思路与视野,会使画技提高乃至飞跃。
当有人来买此画时,他不卖,因为他嫌画作不完美。回家看看,越看问题越多,就干脆把这幅获奖的作品毁掉了。他决心画出最完美的当代山水画。可是,再怎么画,他还是不满意,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有毛病……久而久之,以前的感觉都找不到了。
在工作中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很容易把自己逼入死胡同。一般来说,在结束了一件工作后,人们常常会有完成的满足感和“心空放晴”的情绪反应。而追求完美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常常自责自己为何不能实现自我的理想的要求,“有些不足”、“在这件事上有些失败”等等,只会注意消极的部分,看不到积极的部分,这种无端的自寻烦恼令自己陷入“忧心忡忡”。
他们对那些工作“顺利的部分”,视而不见,只关注“不足的部分”,常常“低自我评价”。因而,在内心深处,总认为“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对自己要求过高,只会对自己做消极评价,结果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然而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有时候我们就是因为太过于追求完美才会不快乐,才会觉得心很累、步伐很沉重……或许开始的时候愿望都是美好的,可是却在坚持中渐渐丢失了我们原来想要的样子,等到最后自己也弄不明白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追求完美者往往在事情刚开始时,就在担心着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虽然他们也在想着成功,却总是干着与成功恰恰背道而驰的事情。
很显然,追求完美者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每天都生活在焦灼不安中,很难能在事业上谋求成功,甚至在自尊心、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其实,完美并不存在,如果仍然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们真的能做到尽善尽美吗?”既然做不到,我们就应该尽快从尽善尽美的诱惑中摆脱出来。
钻石法则3:你有完美主义倾向吗?
回答下面的问题,说出真实的答案,而不是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你担心自己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不够好吗?
(2)你经常自我批评吗?
(3)当有人对你做的事情加以指责时,你会感到难过吗?
(4)你曾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吗?
(5)深夜躺在床上,你会为白天犯的某个错误或考试不及格而辗转反侧吗?
(6)你曾因为自己不是其中最好的而退出过某些活动吗?
(7)你曾因为无从下手而在开始某项计划时度过了一段饱受煎熬的时光吗?
(8)你比别人要学习更长的时间吗?
如果你对以上的问题中有5个或5个以上回答了“是”,你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需要做些调整了。
如果你正在为某些不完美而深感苦恼时,可以使用下面的三个步骤,以一种自信的方式悦纳自己。
步骤1: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最理想目标,并且全力以赴向最理想目标努力。
步骤2:说出达不成最理想目标的原因,其中有哪些是自己不可控制的(步骤1和步骤2之间,能够使用的一个较好的连词是“但是”)。
步骤3: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欣喜(在步骤2和步骤3之间,能够使用的一个较好的连词是“所以”)。
下面的实例阐明了这个三步骤模型:
步骤1:我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步骤2:但是,有很多客观条件制约着我。
步骤3:所以,在我的努力下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