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陈毅
人在职场,难免挨批评。即使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人,偶尔也会受到来自领导或同事、客户的批评,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你这工作是怎么开展的,你有没有脑子呀。”“都是你啦,才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听到这些批评之声,会令我们心里感觉很不舒服,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更愿意听到表扬,而不是批评。
一些脾气急的人会马上暴跳如雷,开始恶语反击,竭力证明自己是真理的一方,不容污蔑。另一些人则会感到羞愧不已,无地自容:“我真是一无是处,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而陷入自怨自艾的郁闷之中。还有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则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领导今后也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前途无望,从此工作产生倦怠,工作热情不高,甚至一蹶不振或干脆辞职走人。
小陈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工作。由于业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赏识,不到三个月便成为一个项目的主管,这也让小陈有点飘飘然。然而,在一次项目研讨会上,小陈和部门经理的意见大相径庭,被当场责备了两句。小陈毫不示弱,当场就向领导提出了辞职:“要我的地方多的是,我何必要听别人的指责!”
就这样,小陈离开了才工作了几个月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先后去了7家单位,而每个单位呆的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而每次离职的理由都是无法接受领导的批评。
和小陈有着相同经历的职场新人不在少数。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将会面对许许多多的批评,在这许许多多的批评之中,虽然有恶意的,但更多的是善意的。这些善意的批评也许令人难堪,但却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重要指引。
有这样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的过程中,三人均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雅克伯·丁托列托,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同样的一句批评,对丁托列托来说,批评是动力,激发了他向上的欲望;对杨惠之来说,批评是转折,指引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对大多数人来说,批评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之所以会有这些不同的结果,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不同。
面对批评时,不论我们接受批评时的反应是攻击还是逃避,都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情绪低潮,而且心不平,气就不和,接着便赔上了人际关系。更糟的是,我们轻易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
英国学者利斯特曾说过:“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面对批评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深切地体会“忠言逆耳”的道理,乐于接受,从中获益,这才是成熟和职业化的表现。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1)不管态度,只想道理
沟通专家指出,让一个人动气的,往往不是说话的内容,而是对方的说话态度。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沟通中说:“你这是什么态度?”
然而,对方的态度之所以犀利伤人,也许是表示他在受到伤害。我们能这样想的话,就会不会因对方的态度而生气了,会更多的体谅甚至同情对方:“他心情受伤了,所以态度不好”。
如果能这样想的话,我们就能够忘记对方的态度,而真正来思考对方言语中的道理。例如,有人批评我们:“你这个猪头,总是不听大家的建议,才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
如果我们为对方的态度生气,听到耳里是:“你这个猪头!”
而如果我们能不管对方的态度,只想道理,听到的就会是:“你在工作中独断专行,不接受大家的建议。”这时,我们就该想想,我是否在工作中真的独断专行,他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这样,你就能够想到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了。
(2)合理批评,顺势深挖
如果在经过思考后,发现对方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可以及时回应,消除对方的怨气,弥合你们之间的关系。例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说的对,我有时候太心急,就忽略了跟大家讨论的重要,下次我会更注意些。”
或者,你可以提出问题,顺势深挖:“你觉得我该采取哪种方式和大家讨论?”这样,你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步的速度就愈快。
(3)无理批评,一笑置之
万一对方的话没道理,是误解扭曲,或恶意中伤。这时你千万不可动气,否则只会更会让对方伤人的念头得逞。你可以一笑置之,或者心平气和地说:“你觉得我可以怎么做,才能让工作做得更好?”“你说的也许对,让我回去再多想想,好吗?”
这么一来你就不会因为批评,而失去心情、赔上人情。更何况,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别人无理批评时的种种丑态,也是一个极佳的学习机会,更该提醒自己,万万不可像他一般无理。
钻石法则36:从批评中学习
在工作中受到批评,应想办法把自己摆到这些批评之中,以免过度生气。但是要琢磨是否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
(1)受到批评的时候,人的身体和情绪都会产生反应。这时你的呼吸变得急促,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你感觉受到侵犯、不安和生气。留心体内的这些变化,尽量控制。然后。有意识地深呼吸,使自己平静。
(2)作为个人,受到人身攻击从来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针对你处理事情的方式而提出的建设性批评却另当别论,它可能对你会有所帮助。耐心地去听,正确看待批评——你做错了什么?以他们的观点来看怎样会更好?他们希望你在将来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做事?
(3)花点时间反省。感谢他们对你的评论。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要求对方进一步解释一下。告诉对方你要考虑他们所说的话,过后再告之解决方法,并为此安排一个时间。
(4)反思他们所说的话。记住,批评可能会使你踏上改变之路。判断一下他们的批评是否让你获得新的见解,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具体收获。如果你感到批评中的某一点毫无根据,考虑一下如何在接受的同时。陈诉你的想法。也许这是一个你以全新的视角看问题,并找到一个所有当事人都可以接受的结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