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能肆意印钞票吗
美联储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利器是公开市场操作,即买卖国库券等政府证券。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对证券买入或卖出下指令,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国内交易柜台执行公开市场操作。为了评估经济和金融状况,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在每次会议后,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向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国内交易柜台发出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的指令,而买入还是卖出则取决于委员会对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应当扩大、缩小或是维持现状的判断。
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所使用的最普遍的政策工具之一,就是公开市场操作。
假如美联储认为当下经济有紧缩的风险,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那么美联储会向会员银行购买有价证券,以等额的美元购得这些证券后,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就会自然增加,而这些证券会成为美联储制定下一轮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1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会导致市场利率出现下降,投资额度增加,经济开始增长。
相反,假如美联储认为当下经济有泡沫风险,需要适度减少货币供给时,出售有价证券给会员银行便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联储会员银行通常会用准备金购买证券,准备金就会相应减少,为了保证身为联储会员的资格,会员银行必须减少货币供应量以达到法定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几乎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立竿见影的货币工具,它对货币市场有着极其迅速的控制力,同时又具有相当充分的主动性,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不同而主动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操作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它等于是将联储有价证券与流通中的美元挂钩,持有这类证券的联储体系只要通过这一操作,就可以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流通货币与准备金之和),功能实质上等同于货币的发行和回笼。
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一个专门的市场运作机构,设立专门的公开市场委员会来决定公开市场操作中的重大问题,这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2.形成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级交易商制度。在具体的运作中,一级交易商制度对美联储政策意图的传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操作的频率很高,几乎达到每天操作的程度。
美联储正是通过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始于一战结束之后的那段时期,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联储逐渐将其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将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作为辅助工具。
在建立公开市场政策方面,公开市场委员会开始考虑贴现率对利率和银行获得准备金能力的影响,但是公开市场委员会无权改变贴现率,这也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的主要原因。
美联储理事会负责批准贴现率以对周期性变化作出的调整,并偶然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以给出政策立场变动的信号。但是这些变动同20世纪30年代相比幅度要小得多,公开市场操作也减缓了经济对准备金的冲击。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证券交易部在每天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将操作目标集中在自由准备金a和货币市场,而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准备金可获得性的指示器,在这些年里起了有限的作用。
首先,从自由准备金来看,相对高水平的自由准备金被认为代表了宽松的环境,在宽松环境下,扩张银行信贷是有利的;相反,高的净借入准备金水平被认为是有助于制定限制性政策,它会使银行信贷持续收缩,从正面讲,它可以预防盲目扩张带来的危害,例如预防泡沫的出现。
其次,由于公开市场委员会将货币市场条件作为关注的焦点,所以证券交易部要观察每日的市场变化情况,以决定是否要对自由准备金估计量所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即关注市场状况并及时作出反应。如果银行缺少准备金,就会出售短期国库券等次级有价证券,并推动短期国库券利率上升。
银行有时候也会削减对交易商的贷款,因此使交易商融资更加困难。
证券交易部官员监督短期国库券利率、交易商融资成本以及证券交易部针对有关证券存贷上融资困难所作出的评论,通过监督这三个方面的信息,来权衡是否对自由准备金估计量作出反应。
a自由准备金被定义为超额准备金减去从贴现窗口的借入准备金,如果这个值为负值就是净借入准备金,正值则为自由准备金。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银行在负债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引入了大额可转让存单。这一变化意味着即使当银行没有自由准备金时,如果他们愿意从其他银行积极地投标运作基金,也能扩张信贷。这种行为使作为银行信贷增长指示器的自由准备金信号不再那么准确。
之后由于财政赤字导致通胀率开始上升,美联储和学术界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通胀率上升起到了作用。他们对当时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假设提出了质疑,这些假设包括从自由准备金和银行信贷到经济扩张和价格稳定的最终政策目标的联系。
数量方法日益应用于检验在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些研究表明,应更多地注意货币增长和总准备金或货币基础的行为。作为对这些观点的回应,FOMC扩大了政策的中间指示器目标。
FOMC指令继续把目标集中于银行信贷,但增加了货币总量增长、商业条件和准备金基础等指示器指标。自由准备金继续充当政策操作的主基衡量指标,但是,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市场条件的指示器表现了日益突出的地位。
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70年代初的许多新政策的出现。美国的通货膨胀使官方持有的黄金外流,导致钉住汇率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70年,联储正式采用试图逐渐降低通货膨胀的货币总量目标。制定和执行货币总量目标的技术逐渐形成,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联储常常对这一程序进行实验和纠正。这一过程一直到1979年10月才逐步形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确定中间货币总量目标,如货币总量超过或低于目标值的话,就促使联邦基金率上下移动;将联邦基金率作为货币市场条件的指示器,成为每天公开市场操作的操作目标;自由准备金在这里只起次要作用。
日益活跃的联邦基金市场使得联邦基金利率成为可行的目标。银行信贷作为辅助性中间目标,其重要性日益下降。自由准备金充当了准备金存量的指示器,它被用来衡量联邦基金率是否保持在理想的水平。
证券交易部使用准备金总量的预测值来衡量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向和幅度是否恰当。而后,随着美联储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操作目标也开始不断变化。
1979-1982年,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中间目标是货币总量,操作目标是非借入准备金;1983年至今,其操作目标为借入准备金或联邦基金率,中间目标为多种经济变量的综合目标体系。
公开市场操作有在银行系统中注入或抽出准备金的作用。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获得准备金的能力和成本,从而影响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和信贷流动。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可控性强、灵活性强、政策传导机制明确、时效性强的特点。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美联储对银行准备金的供给,从而影响准备金的价格——联邦基金利率。
美联储在银行间市场购买证券,贷记售出机构的账户,增加了银行系统准备金的供给。相反,售出证券,借记购买机构的账户,减少了准备金的供给。相比之下,当金融机构、商业企业或个人之间有交易时,只是将准备金余额在他们之间再分配,而没有改变总量。
公开市场操作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国内操作室通过美联储公开市场交易账户进行,主要操作对象是可交易的美国国库券和联邦机构证券。
联邦机构证券只占很小一部分,自1981年开始,美联储已经不再从二级市场上永久性买入联邦机构证券。可交易的美国国库券分为期限在26周以下的短期国库券、1到10年的中期国库券和10年以上的长期国库券,另外还有期限在5、10和20年的保值国库券。
美联储估算是否需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第一步就需要根据非借入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剩余准备金-借入准备金这个公式,设定银行非借入准备金的目标值。
银行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求是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美联储理事会根据银行报告的存款数据估算的。超额准备金数量相对稳定,一般为10亿美元左右,而没有太大波动。这是因为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一样,都是不付息的,持有超额准备金带来的机会成本就是由此放弃的投资或利息收入。
银行只有在难以做到严格管理超额准备金的数量,同时又避免在一天的资金流动之后在准备金数量低于法定要求,或者这种严格管理的成本超过了持有超额准备金而放弃的机会成本时,银行才会持有超额准备金。而借入准备金的数量则由操作室根据再贴现窗口借出款项估算。这三个量估算过后,就可以得到非借入准备金目标了。比如,若法定存款准备金估算为480亿美元,对超额准备金的需求为10亿美元,而借入准备金为5亿美元,则非借入准备金目标值为465亿美元。
第二步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联邦储备理事会各自预测在没有公开市场操作的情况下,非借入准备金的供给,并提供给操作室。
在整个准备金保持期期间,计划通过公开市场增加或减少的多少准备金,取决于非借入准备金的目标值和预计的非借入准备金供给值之间的差额。如果预计的供给量超过目标量,则操作室必须减少市场上的准备金余额,反之,如果预计的供给量少于目标量,则操作室必须增加市场上的准备金余额。比如,如果预计保持期间非借入准备金的供给量为500亿美元,而目标量是550亿美元,操作室必须增加50亿美元的准备金供给。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操作室负责公开市场买卖,通过控制非借入准备金的数量,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目标利率附近。因为中央银行不能够直接借款给政府,所以美联储不得购买新发行的政府债券,只能在二级市场上与一级交易商交易,或与外国官方机构交易,自1996年以后,出于增加政策透明性的目的,与外国官方的交易日渐减少。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理事会每天分别向操作室提供对准备金在保持期内的平均供给量和需求量,以及每天的实际供求量的预测。根据这两方面的预测信息,操作室会决定是否必须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的性质是临时性还是永久性的,以及需要在联邦基金市场注入或收回的准备金的数量。
如果在准备金的供求之间存在着大额和长期的不平衡,操作室就会采取永久性的证券买卖,从而永久改变美联储持有的证券组成,或者在持有债券到期时不再换成新券来逐渐减少持有债券量。如果预测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量只是暂时地增加或减少,操作室将进行临时性的操作。
操作室采用回购协议来增加准备金余额的供给,采用配对交易或逆回购交易减少准备金余额的供给。
回购协议是指操作室从一级交易商或交易商的客户处购买证券,并许诺在未来一个确定日期再出售给交易商或其客户。在美联储回购交易中,操作室邀请交易商报价,并将报价按从高到低排列,最先和最高的利率成交,然后接受低一些的利率,直到操作室达到了意图注入银行的准备金量为止。
配对交易是指央行同券商订立出售证券的合同,同时还订立一个将来某一确定日期再购回证券的合同。从2002年12月起,美联储用逆回购协议代替配对协议。
逆回购协议的作用和配对交易协议相同,在金融市场上经常使用,不同之处在于会计处理上。在配对交易中,操作室售出证券时,和一次性交易一样,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从美联储账户转移到券商账户,操作室购回证券时,所有权又转回到美联储账户。而逆回购协议被处理成一种融资交易,操作室售出的证券作为融资的抵押,仍然归美联储所有,在协议到期,证券有操作室购回之前,这笔交易视做一笔债务。
从市场上不常见的配对协议到逆回购协议的转变,反映了美联储用市场化方式运作公开市场操作的决心。
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的公开市场操作
目前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银行间拆借存款准备金的利率),联邦基金本质上是银行为了保证在美联储的存款准备金要求而提取的准备金,由所有银行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加上票据交换轧差的盈余构成。银行利用其联邦基金可调节头寸余缺,还可以轧差交易头寸。
一般情况下,准备金账户出现超过准备金要求盈余的银行会把资金拆借给准备金账户上出现不足的银行,这样的交易形成了联邦基金市场。
联邦基金市场是美国最重要的货币市场,美联储通过在流通市场上买卖国库券来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从而影响短期利率和整个信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