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则13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不仅能够让他们尽快成熟,具备决断能力,同时也能锻炼他们全面思维的习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保护孩子而让他们彻底远离家庭危机,和父母一起面对危机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孩子的抗风险能力。
常青藤教育指出:能经常参与家庭决策的孩子性格开朗,能关心别人,有较强的集体感和责任心,且遇事爱动脑筋,有较强的自信心;而那些从不参与家庭决策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集体意识淡薄,遇事习惯于依赖、等待。可见是否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自2007年,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的家长们就纷纷考虑将这一实情如何告诉孩子。事实上,他们大多数人最终选择了让孩子和自己一起面对这场危机。美国人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和孩子们聊聊目前的这场全球经济衰退可以减轻他们的恐慌,让他们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面对变化莫测的未来。我们就以这场危机为例来看孩子如何参与家庭决策,分担家庭困境。
美国亚特兰大州心理学家玛丽·格雷沙姆指出,通过聊天,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了解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可以教给孩子如何坦然面对未来生活的跌宕起伏。
首先,家长应该三言两语地告诉孩子经济危机会造成什么结果。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消费萎缩了,股票下跌了,公司裁员了……以上就是经济危机的后果。同时,家长又要言简意赅地告诉孩子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长可以这样解释:经济危机会定期发生,这次的危机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但经济迟早会复苏的。
其次,家长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危机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通常情况下,孩子们会想,这场危机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家长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有!继而向他们解释危机和他们的关系。例如,家长工作不保,就无力偿还房贷,就无力支付学费。美国纽约市心理学家马琳说:“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如何应对危机,绝不能对孩子敷衍了事,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和家长共渡难关。”
第三,家长应该让孩子为家里分忧。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529大学教育储蓄计划账户(529账户因其在美国国税局法规中的条款编号而得名)金额下降了25%,专家预计,2009年该账户金额可能还会持续下降。美国理财专家罗素·王尔德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两个孩子。他对孩子们说:“如果现在不节省开支,不取消每年去欧洲的度假,那么你们今后可就没法去大学就读了。”结果,孩子们主动压缩自己的各种开销,为家长分忧解难的同时,也为自己今后去大学深造储蓄了学费。
美国理财专家凯蒂·施特普经常通过报纸、杂志上面的文章告诉孩子们经济危机其实离他们的生活很近。他经常拿《纽约时报》关于金融机构倒闭的相关报道以及公司裁员的新闻让孩子们明白家长在外打拼是多么辛苦,让他们懂得为家长分忧。结果,这些“小大人”在懵懂中明白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学会了节省开支过日子的本领。凯蒂·施特普说,这次经济危机也许是孩子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父母们心疼孩子,习惯性地为他们包办一切,当家庭出现危机,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尽可能地向孩子隐瞒,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不仅如此,家庭中的大小事务,他们也从来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正如前文所说,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并且在特殊时刻一起分担家庭困难,能让他们尽快地独立起来,变得更有责任心。所以,家长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父母在平时谈论问题或商量事情时,都要有意识地问问孩子。如:“你觉得这个建议好不好?”“你认为这样东西该买不该买?”“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样可以逐渐使孩子关心家庭中的事情,产生参与意识。这时,父母应将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商量对象,说话态度要和蔼,不要摆架子,要使孩子感到父母确实是想听听他的意见的。当孩子开动了脑筋,有了较好的回答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并采纳其建议。孩子看到自己的建议在家庭事务中实施,就会产生成功感,这又能促进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要确定参与的内容和目的。家庭中需要商量的事情很多,但并非每件事情都适宜孩子参与,所以父母要事先考虑一下,家里哪些事情适合孩子参与决策,哪些不适合。一般说,凡是参与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就可以让其参与,否则就不宜让孩子参与。如家庭日常开支、假日游玩、赡养老人等问题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而夫妇之间的矛盾纠纷等,应尽量避免孩子参与。
确定参与内容,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参与一些简单的贴近其生活内容的事情,如星期日上公园需要带什么东西,去看望爷爷奶奶要买些什么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可以逐渐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当家中添置新家具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家具的颜色、式样、价格等问题;当孩子有了较丰富的参与经验时,就可放手让其为主做一些事情,如让孩子当家庭中的“小会计”,记录一段时间的收支情况,并向家长报告,或者让他制订一次到外地旅游的计划等等。在确定参与的内容时,父母应考虑好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在孩子参与活动后,便于检查。已经达到了目的的,可进一步提出要求,尚未达到目的的,应再提供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其参与。
第三,教给一些参与的方法,把握参与的时机。刚开始让孩子参与决策时,孩子会说“我也不知道”,“我听你们的”或者“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说明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参与,父母就要教给他一些参与的方法。如第一次让孩子安排假日游玩活动时,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以前爸爸妈妈在准备类似活动时,都是怎么准备的,带些什么东西。通过回忆联想,孩子根据过去的经验提出意见,这样就顺利地介入了决策。再如,当家庭准备购买一些物品时,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孩子参与决策。父母带孩子到市场里看看,比较一下各种同类物品的质量、价格、式样等,使孩子逐渐学会通过比较来选择物品。
家长在培养孩子参与能力时,能否把握孩子参与的时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参与的效果。例如,当孩子情绪较好时,就愿意做一些事情,也肯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此时引导他参与决策,他会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