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则7
拥有对世界的辨别能力,一方面是教会孩子用何种态度应对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习惯于提高警觉,在鱼龙混杂的现实生活中趋利避害。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保护。
人们总是把学习知识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这样那样的知识,认为只要具备了各种知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解决了。虽然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观点,也是被教育机构所认可的观点,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观点。
常青藤教育认为:一个掌握了大量知识的孩子,如果他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特别的能力,那么这些知识便毫无用处。这种能力就是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没有敏锐辨别能力的孩子,无论他怎样用功学习,无论他阅读了多少书籍,也只能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换言之,只是安然储存知识,即使它再怎么丰富也毫无用处。
比如说,一位历史教授,假如除了能够牢牢记住那些史实和能够准确说出某个历史事件的年代以外,没有对历史作出判断和反思的能力,我们也不得不说他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历史。卡尔·威特恰恰相反,他始终将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小卡尔还只有四五岁时,一位主教去他们的教区作访问。由于和卡尔·威特是同行,在办完公事后,卡尔·威特热情地邀请主教去他家做客。
可能是主教的职位更高,也可能他的举止言谈非常合乎礼仪,小卡尔一见面就喜欢上了他,并以一种很崇拜的口吻向主教问这问那。主教也很和蔼地与小卡尔交流。
晚饭后,卡尔·威特叫女佣为主教安排住宿,并亲自带他来到了客房。
“主教大人,今晚您就住在这里吧。虽然这里不怎么奢华,但很安静。床单都是刚换过的。您看还行吗?”卡尔对主教说道。
或许主教看到的房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舒适,他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有些不情愿地说道:“是的,这里很不错。不过我还是回城里到市长那去住吧。”
说着,主教便向门外走去。
“先生,您留在这里吧。我们都很欢迎您。”这时,小卡尔叫住了他。
主教向小卡尔笑了笑:“谢谢你,孩子。可我一定要走。”
主教离去后,小卡尔奇怪地问父亲:“爸爸,为什么主教一定要走?”
卡尔说:“可能他觉得我们这里太简陋了吧。”
小卡尔说:“你不是说牧师是不在乎这些的吗?”
卡尔笑着摸了摸小卡尔的头:“你要知道,不是每一个牧师都能像你父亲这样。我和他虽然是同行,但我们不同道。”
小卡尔似乎没有听明白父亲的意思,迷惑不解地看着他。
于是,卡尔便进一步向他解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同,有的善良,有的邪恶。这些不同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要正确地区分他们是很不容易的。就拿父亲的职业来说,虽然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牧师,但真正能够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的人并不多。”
“爸爸,我明白了。您说的‘同行不同道’就是这个意思。您是真正的牧师,而那位主教不是。”卡尔说道。
听见小卡尔这样说,卡尔只是微微地笑了一笑。
就这样,卡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已经播上了能够辨别周围事物能力的种子。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所谓的乐观主义者,他们认为生活是完善而理想的。当然,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受到饥饿的威胁,也可以带着孩子在周末去郊外度假,享受童话般美丽的生活。然而,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让我们无法承受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只要真正看看世上的痛苦和悲惨,谁都会感到寒心的。”这是叔本华的一句名言。虽然叔本华的厌世主义受到了种种谴责,不被我们提倡,但他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常青藤教育要传递给孩子的,不仅是生活中的善和美,还有生活中的其他,比如丑与恶。也许很多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愿望,希望他们在一个透明而纯真、美好的环境里成长,但,就像是打预防针,早一些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全貌,对于他们来说,才是一种免疫,一种真正的保护。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世界上除了美丽阳光外还有丑陋的阴影,家长正是要让孩子学会正视这些阴暗的东西并勇敢地面对它。辨别好恶并非是想将孩子们变成阴暗的人,相反,是为了让孩子们成为明辨是非的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