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潜能教育法则7
常青藤鼓励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无论是旅游或者闲谈都是教育、培养孩子的大好时机。
如何分配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是父母十分关心的问题。常青藤教育专家要告诉你的第一点是,学习时间与游戏时间不分。
我们生活之中有一些人,他们的童年在忙碌中度过,丝毫没有快乐而言。由于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使他丧失了学习任何东西的热情。为了使他成才,他的父亲给他安排了许多学习内容。这个孩子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几乎天天都被关在房间中啃那些无趣的书本,他的父亲不许他与别的孩子接触,也很少带他到外面玩。读书、学习,几乎是他惟一能做的事,这位愚蠢的父亲以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一个天才,然而他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有兴趣的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才怪呢!在美国的教育中,同样,孩子们都需要学许多不同的知识门类,但对他们来说这些知识能让自己充满激情和兴趣。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们的教育始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他都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这一点不难理解,孩子的教育糅合在游戏中,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衣食住行中积累关于天文、地理、生物、文学、艺术、自然的知识与兴趣。
旅游时间,也可以成为学习时间。游历,是学习的一部分。老卡尔为了让儿子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在他两岁以后,带他走亲访友、买东西、参加音乐会、看歌剧,让他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这样做的结果是,小威特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从不怯生、不怯场,越是人多或越重要的场合,他就发挥得越好。后来小威特成名后必须出入一些正式场合,与贵族、王公大臣,甚至国王打交道,他都表现得非常得体,给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老卡尔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眼界,增加见识。
将旅游时间转换为学习时间的关键在于事先的知识准备和事后的口头报告。老卡尔在参观前,都要让孩子先阅读大量有关的书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眼睛实地接触这些事物,获得大量与直接感知相一致的信息与知识。这时,小威特的脑子总是转动得特别快,心里充满着寻根究底的疑问。面对儿子源源不断的问题,老卡尔总是尽他所能给他说明和解释,并做到深入浅出,决不随便敷衍。光参观还只是这类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参观归来,他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由于有这一功课要完成,儿子在参观中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老卡尔或者导游的介绍与讲解。这样一来效果就更为显著,儿子能记住更多的东西。
第二,常青藤教育专家认为,闲谈,是父母对孩子最容易也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有一次旅行中,小塞德尔兹就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小塞德尔兹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塞德尔兹笑着对儿子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在动。”儿子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小塞德尔兹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小塞德尔兹充满疑问地说。“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塞德尔兹耐心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尔兹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塞德尔兹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小塞德尔兹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父亲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小塞德尔兹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晦涩的知识。我们需要在这里留意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态度:首先是耐心(对孩子幼稚的问题千万不可丧失耐心),其次是鼓励(甚至是刻意使用诸如“祝贺”这类夸张的褒奖词汇)。
常青藤教育专家要告诉你的第三点,就是效率第一。在小卡尔学习功课时,老卡尔绝不允许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去干扰他。起初,小卡尔平均每天有15分钟的“专职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小卡尔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批评。在学习时,妻子和仆人有事找小卡尔,他就会拒绝说:“现在不行,威特正在学习。”有客人来访,他也不让小卡尔离开座位,他会说:“请稍等片刻。”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使小卡尔养成认真对待学习的习惯,同时让小卡尔从小就知道——学习的事比天大!
效率,是第一位的。作为典型的德国人,老卡尔很重视培养儿子做事果断迅捷的习惯。如果小卡尔做某件事磨磨蹭蹭,即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小卡尔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老卡尔严禁儿子在学习语言和数学等知识上敷衍了事,而要他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他的教育方法就像砌砖头一样一丝不苟,他认为不这样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有些所谓的学者,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喜欢用一些装腔作势的语言,令人费解。老卡尔认为,这是由于这些人在学习时代对词义领会不深、学得不透的缘故。他说这些学者都是冒牌货,并耻笑那些把这种人奉为伟大学者的人。精益求精,是老卡尔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老卡尔像砌砖头一样的学习态度,小卡尔学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直到晚年他依然在感激他父亲的教诲。
或许,有人要担忧地说,老卡尔这陈旧的教育方法一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每天只花费一两个小时教育孩子。作为一个牧师,他的工作非常忙,即使想抽出更多的时间也不可能。他在书中写道:“通过对小卡尔的教育,我第一次领悟到儿童的发展潜力是多么大。”小卡尔到八九岁的时候,某些学科的水平已超过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