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精英教育法则14
常青藤教育一方面让孩子认识到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则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充分开发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让他们自我认同。
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感应来源于生命的真实感受。每个生命都是特殊的,都负有特殊的使命。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用中国的话说,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下来就是要成就某种非凡的事业的,是负有使命的。当你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特殊之时,就可能有一种“生命的觉醒”,觉得此生不可虚度,要给世界留下点东西,进而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孩子在精神上有些优越感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这种优越感能够转化为责任。
凯凯是一个早产儿,个头比别人小,吃得比别人少,就连哭声也比别人低,凯凯妈妈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凯凯5个多月时,妈妈发现凯凯有一个特别的手指动作,常把中指尖骑在食指上。妈妈觉得很有趣,便向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请教,专家说:“这种动作是灵长目动物特有的,婴儿一般到9个月才会出现这种手指动作。”妈妈大喜,凯凯虽说是个早产儿,但他的手指较同龄孩子灵巧,于是,专门为凯凯找出一些训练手指的游戏,如吹肥皂泡,妈妈吹,逗凯凯用手指将肥皂泡戳破,凯凯乐得手舞足蹈,手眼协调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有“伯乐之心”的父母一般都能慧眼识珠。许多父母也许会认为孩子能说会道是优点,而用手指戳泡泡算不上孩子的什么大本领。其实,用手指戳泡泡,对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大有好处,手眼协调能力对许多职业至关重要。人的长处没有贵贱、好坏之分,关键在于长处显著不显著,发现得早、训练得法,不显眼的优势也会变成难能可贵的“特长”。
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许多独特的优势,家长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把它们挖掘出来,发扬光大。家长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应学会运用观察、展示的手段,发掘孩子的强势,评估孩子最突出的智慧表现。
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强势在哪里。当你的孩子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时,他心里是否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他在做某类事时速度很快,无师自通,不按部就班,似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当他完成某一件事时,他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所有这些,都暗示着一个重要的信号:你的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时,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演练,而做另一些事情时,却几乎是自发的、不用想就能很快地完成,这就是他的强势。
除此之外,你还可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慧方面占强势的孩子,常表现出爱说话;空间智慧方面占强势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慧方面占强势的孩子,善与人交往;肢体动作智慧方面占强势的孩子,常坐不住、爱打闹。孩子在生活中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重要信号,是孩子向大人表示他们的长处所在。
观察孩子特长的重要途径,是多留一些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无人指导时,看孩子平时都愿意做些什么?观察孩子与同伴、朋友的谈话和讨论,收集孩子的活动资料等,家长应做有心人,不放过孩子的点点滴滴。此外,还需加强自身的学习,以便对孩子的表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孩子的胚胎是由两亿个进入子宫的精子中那个跑得最快、体力最好的一个精子和卵子发育而成的,也就是说你的孩子是经过“亿里挑一”而诞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一定有生存能力,有其独特之处。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丧失信心,当父母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孩子时,孩子就会有动力。要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有人会问,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是否会培养自我中心、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骄傲心态?确实,与众不同的感觉容易催生自大的人格。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一切的生命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