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苏合每天上午勤修内功,下午则修习跑桩,日月不断交替,不知不觉又是几个月过去了。
太阳当空,鸟语蝉鸣,茂密的树叶将阳光切成细碎的光斑投射在炙热的大地上,此时竹林中却一片阴凉。
竹林中心,八十一根木桩上,苏合伸手去摸倪锡林的长衫后襟,眼见便可摸到,倪锡林的衣襟忽然一缩,就只这么差了两三寸。苏合手臂又前探数寸,正要向衣襟抓去,倪锡林忽然不见,在他头颈后面轻轻捏了一把,笑道:“我在这里。”苏合一个“鹞子翻身”,双手反抱,哪知爷爷人影又已不见,急忙转身,见爷爷已在两丈之外。
苏合觉得甚是有趣,暗道:“非抓住你不可。”纵上前去扯爷爷的长袖。倪锡林大袖一拂,身子荡了开去。
苏合心中一动,暗想:“爷爷使的也是跑桩功,但他怎能如此迅疾?”当下一面追逐,一面注视倪锡林身法,跑桩功他这几月已然练得非常纯熟,然而见爷爷进退趋避,灵便异常,同样的一招一式,在他使出来,却另有异常巧思。
苏合追赶之际,暗学诀窍,过不多时,在追赶之中竟也用上了倪锡林的一些纵跃趋退之术,果然便迅捷了许多。倪锡林暗暗点头,深喜他孺子可教。这时苏合赶得紧,倪锡林也避得快,两人急奔疾趋,木桩上只见两条人影,飞来舞去,幻影重重。
苏合全神贯注追捉倪锡林,除了牢记爷爷身法之外,又自行悟出了一些巧妙。苏合见这一套跑桩功中,竟有如许奥妙,不由得又惊又喜。
倪锡林忽然哈哈一笑,道:“好了,你跑桩功已经练得非常不错了,该进行下一步了,你跟我来。”话音一落,倪锡林便脚尖轻点,轻飘飘地飞上了树梢,然后使出了跑桩功,在树上左闪右避地急速前行。
苏合眼睛一亮,心想跑桩功竟然还可以这般使法,当下气运涌泉,双膝半弯,单足蹬地,快速地窜到树梢上,使出跑桩功,追着倪锡林的背影去了。
奔行了约莫一刻钟,倪锡林爷孙俩在湖泊边上驻足。
苏合只见湖水蓝的纯净,微风吹过,那如同锦缎一般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如同二八少女的羞涩浅笑。
抬头远望,只见天色与湖光相连,辽阔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是如此的美不胜收,使人一眼望去,顿觉心胸开阔,忘却了世俗的烦扰。
“知道我为什么带你来这个地方吗?”倪锡林背起双手,眯着双眼望着远处在湖水中不断聚集的沙鸥问。
“孙儿不知。”
“哈哈,你倒是回答的干脆。”倪锡林捋着长长的胡子,笑眯眯地道。
“你看好了!”话音尚未落下,倪锡林身形却已经出现在十米外的湖面上。苏合听到“丢丢”的水声,忙转身望去,只见倪锡林双脚快速踩着湖面,如履平地一般的向前飞驰而去,身后一连串的涟漪这时才向周围缓缓扩散开去。
苏合正看得出神,倪锡林突然身法一变,身体如游龙般左右摇摆着前进,带起的一连串涟漪此时也如同游龙的身体一般蜿蜒曲折。
苏合瞳孔陡然一缩,忙瞪大眼睛细细地观摩倪锡林的步法,只见倪锡林此时所使的步法和跑桩功的步法并无二致,但为何在水中却犹如游龙呢?
不长时间,倪锡林便又回到了岸边。苏合只见爷爷全身上下竟无一处湿痕,以为自己看错了,忙抻出小手在倪锡林长衫上和鞋面上左摸右摸,最后不得不接受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倪锡林知道苏合想做什么,便任由苏合检查,待苏合检查完毕,才开口道:“我门的八级游龙身法就是如此的奇妙,不仅可在陆地上使,也可在水中使,待你能达到‘水不湿衣’的境界,你的身法就已经大成了,到了那时,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保你无虞。
对了,待你将八级游龙身法练到‘水不过膝’的程度,我便传你轻功。乖孙儿,想学高来高去的本事,可要努力呦~~你先练着吧,爷爷先去休息喽。”
苏合见倪锡林将身法练到如此境界,不由得佩服不已,对八极游龙身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尤其是听到爷爷答应传自己轻功,虽然是有条件的,苏合心中依然十分火热,要知道他早就对倪锡林的轻功羡慕不已了,不止一天地幻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像爷爷那般逍遥快意。
苏合压制住心中的兴奋,催动大量灵力注入涌泉穴,然后运起跑桩功,在湖泊中奔行了十余米,苏合低头一看,水还在鞋底下,连鞋面都没浸湿,顿时感觉好像也没那么难,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在脑中,就发现到身子一沉,腰腹间感到阵阵凉意,虽然很舒服,但是苏合却很沮丧,因为他知道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了,苏合懊恼地右手一拍湖水,溅的头脸满是水花。
把头埋进水中,让清凉的湖水给大脑降降温,深吸口气,调整好心态,苏合游回岸边,开始了反复练习。
几次下来,累得筋疲力尽,灵力也消耗一空,苏合只得在湖岸边寻了一处荫凉的地方,修炼起了天一门心法。待得灵力补满,便接着在湖中跑桩,就这样,苏合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到最后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湖水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便是十年过去了,苏合也已经十五岁了。在这十年之中,倪锡林又传了他“冲虚拳”、“推云掌”、“空冥曲”和天一门顶级轻功“云龙九变”。
“推云掌”虽是掌法,却是与“冲虚拳”、“空冥曲”一样,皆是辅助修习内功之用。自来各家各派修练内功,都讲究呼吸吐纳,打坐练气,天一门的内功却别具蹊径,自外而内,通过掌法和曲子再配合内功心法“天佑圣言”来达到快速增长内力的目的。
“推云掌”和“冲虚拳”这两门功夫虽然费时甚久,见效极慢,但修习时既无走火入魔之虞,练成后又是威力奇大。因为内外齐修,临敌时一招一式之中,皆自然而有内劲相附,能于不着意间制胜克敌。
待得“推云掌”和“冲虚拳”大成,那更是无往不利、无坚不摧了。苏合练武时日尚浅,“推云掌”和“冲虚拳”尚未有成,但身子骨已出落得壮健异常,百病不侵。
而“云龙九变”乃是天一门开山祖师风纪吾的关门大弟子——太叔彦所创(据天一门门史记载,太叔姓并不多见,太叔源起皇族姓氏,而太叔彦正是大周皇族后裔)。
风纪吾在世时,天一门尚无门派轻功,故风纪吾坐化时将其引为一生憾事。太叔彦志向高远,为了壮大天一门,也为了实现师傅的遗愿,便登上昆仑山顶观风云变动之势三年,再以“八极游龙”身法为基础,最终在一雷雨天的清晨参悟出了顶级轻功“云龙九变——开云变、排云变、惊云变、追云变、崩云变、织云变、揉云变、穿云变、腾云变”,而太叔彦也因此成为江湖中万人敬仰的豪侠,当时江湖人送雅号“天一圣君”,仅次于风纪吾“天一神君”之后。
在太叔彦之后,风纪吾的另外四个关门弟子也各有所长,在江湖上闯出来偌大的名声。江湖人将风纪吾师徒六人称之为“天一六君子”,天一门的名声也因此大振,声威如雷贯耳,隐隐成为江湖第一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