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才?口才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由什么因素构成?具有哪些特征?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阐释和理解口才问题的逻辑起点。
一、口才的定义
口才,即说话的才能,或者说是运用口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口,即口语;才,即人们运用其身体能量、知识、经验、技能及社会客观条件处事行事的才能或能力。与口才相对应的词即“文才”,特指运用书面语言创作诗文的才能或才气。
口才较早见于中国古籍的,是《孔子家语》:“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著名。”这里的“口才”,也是“说话的才能”的意思。
也有人认为,口才即口语交际的才能。这样界定,也没有否定口才即说话的才能,只是特别强调和突出了口才或说话的社会交际功能。显然,当我们说口才即说话的才能时,我们当然指的是人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时的说话才能,而不是某种脱离了具体交际环境和需要的“自言自语”的能力。因此,从交际学的角度,我们也可给口才下个这样的定义:口才,即人们在特定的社会交际活动中,根据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任务,切合特定的语境,准确、恰当、生动、得体地运用口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以满足交际需要的能力。
一说到口才,许多人就以为它是一个神乎其神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最羡慕别人有个好口才,也希望自己有个好口才。但是,他们往往又容易将口才神秘化,以为那是跟自己无缘的东西。其实,口才跟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是一件寻常而又不寻常的东西。正如美国语言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说:“不论是否处于被囚禁的状况之下,绝没有哪种动物是天生的大众演说家。”许多口才学家也坚持认为,“只要给你机会,人人都可以登台演讲。”
二、口才的构成要素
我们也可以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理解口才。
有人说,口才是一个人的性格辐射。有人说,口才就是伶牙俐齿、滔滔不绝。也有人说,言语的快速流畅,只是口才的一个方面;好口才,有时不仅不需要滔滔不绝,而且还十分忌讳滔滔不绝。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触眬说赵太后”。触眬在形势危急之下,在满朝文武大臣竭力劝谏遭到拒绝之后,说服赵太后将儿子派到齐国做人质,换取齐国出兵缓解国家之危,靠的并不是伶牙俐齿,而是他对于妇人心理的熟稔。
还有人称口才乃“冰山一角”。认为露在水外面的仅仅是它的一小部分,而支撑这一小部分的是那座庞大的没有露出水面的“冰山”。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口才是一种包含了多种构成因素的“联合体”。具体来讲,它包括“胆、识、知、情、智、思(思维)、辩、力(表现力)、度(分寸)、仪”十个方面。
但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口才的“文化性格”,必须科学地考察口才的各种主客观构成因素。
从一般口才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来看,口才的构成要素至少应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口才主体,即谁说(Who)。包括说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气质、说话的目的、动机、心理活动特征以及知识道德修养等。
第二,口才对象,即对谁说(Whom)。包括听话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风俗、习惯、信仰及听话的心理活动特点等。
第三,语境,即在什么情景下说(When/Where)。包括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自然情景以及具体的说话缘由、过程和氛围。
第四,口才内容,即说什么(What)。包括各种客观知识信息和主观知识信息。前者主要指各种消息、情报,后者主要指人的思想情感。
第五,口才的表现途径、手段、方式、方法,即怎样说(How)。包括口才的传播工具、途径、方式、方法和技巧等。
以上因素,立体地构成了口才的“棱柱形”。对以上因素一一进行研究考察,既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口才学”,也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口才的诸种特性。
三、口才的特征
口才跟言语的另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书面语一样,既是思想的载体,又是交际的工具,都具有丰富的特点。口才相对于书面语来说,既有跟书面语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于书面语的特点;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一)从口才内容的构成要素来看,口才具有的特点1.综合性特点口才内容无所不包。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自然的法则,生活的律令,人的思想情感,无所不有;人物事件,山川风光,情景场面,洋洋大观。可以说,生活的内涵有多丰富,口才的内容就有多丰富;生活的外延有多广泛,口才的内容就有多广泛。生活是口才内容的宝库。
2.人文性特点
口才内容的很大一部分,是抒发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即人们共同的社会理想、生活信念及喜、怒、哀、惧、爱、恶、欲,等等。口才的本质功能就在于说服人、打动人。说服、打动人的东西,有时可能是一组数据,一个惊人的事件,一个强有力的手势或如歌如泣的倾诉,但说到底,还是躲藏在这些“数据”、“事件”、“手势”、“倾诉”背后的人的思想情感或立场观点。口才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口才的灵魂。而它们主要来自于口才的思想性、情感性或人文性,也即它的社会性、历史性、大众性。口才的人文性特点,要求对于口才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重心应在对人的命运,人的社会、历史、现状等的关注,而不在对于口才形式和技巧的研习。
3.审美性特点
口才的审美性来自于口才的艺术性。当人们根据交际的实用性需要,使口才的运用达到挥洒自如、得体备至、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口才也就具有了审美性、艺术性特征;这时,口才便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门艺术,口才的运用和聆受,也便不仅是一种交际,而且还是一种不创造和享受。口才的艺术性来自于交际的复杂性。因为生活不仅是务实的,也是审美的;口才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不仅需要理性说服,也需要审美感动。所以,真正优秀的口才,都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只有实用性而没有审美性的口才,是蹩脚的,正如只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的口才,是荒诞的一样。审美性也是实用性口才的本质属性之一。
(二)从口才运用的工具形式上讲,口才具有的特点1.有声性特点有人说,口语要比书面语丰富得多。其丰富性在哪里?语言学家徐世荣说:“就是语音”。就是由于多了一重语音,这就赋予了口才以跳荡的生命。萧伯纳说:“例如‘是’,可以有五十种说法,至于‘是不是’,也许有五百种说法,而它们的书写形式只有一种。”口才就是使用跟书面语大致相同的词汇和句式,而主要借助语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粗细、明暗、收放等变化,来表达比书面语丰富、复杂、细腻得多的思想感情。
2.表情性特点
口才不仅“以声传情”,而且还借助眼神、表情、手势、身姿、动作来表情达意。人差不多浑身是嘴。例如,“怒发冲冠”表示愤怒;“趾高气扬”
表示骄傲;“嗤之以鼻”表示轻蔑;“咬牙切齿”表示仇恨,等等。我们说,一个人的眼睛、鼻子、眉毛都会说话,绝对不要以为这是夸张。正是由于口才具有以身体姿态来表情达意的特点,所以研究身体姿态在口才交际中的运用,才专门成为一门学问。
3.通俗性特点
口才的通俗性好,说者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说得不费力;听着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听得也不费力。口才的通俗性,主要表现在口才语汇使用上,呈现出“三多”:一是平实通俗的口语化词汇多;二是音节流亮的象声词、双声叠韵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语气词用得多;三是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和缩略语用得多。这与交际的直接性,交际对象的复杂性特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