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老人感慨道:“我的确有愧于历职历官啊,上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下不能拯救水深火热、饱受烽火的黎民。奉身即有余矣,为时乃不足!”语声一顿,又感叹道:“难怪后世称我为‘不倒翁’啊!”
“原来不倒翁的由来说得就是您啊!”仲云惊讶道,又似觉不妥,连忙干咳两声,掩饰他的神色。
花白老人自嘲地笑了笑道:“看来‘不倒翁’这个称呼比冯道深入人心啊!”
“也不是啦,其实我是小时候做过一个‘不倒翁’的玩具,所以才知道‘不倒翁’而已啦。”仲云神色尴尬,不好意思地解释着。
花白老人轻声笑了笑,似是无心随意地说道:“那你冯道算是奸臣吧?”
“不是。”仲云没有半分犹豫,直接说道,显然不是故意说的,而是下意识说的。
“哦?为什么不算呢?你刚刚不是说冯道只会明哲保身,没有尽职尽责吗?”花白老人略感诧异地反问道。
仲云神色认真的说道:“虽然冯道算不上忠臣,但也算不上奸臣。”
“那算什么臣子呢?”花白老人似乎有些感兴趣了。
仲云脸上浮现出几分严肃之色,认真道:“虽然对于中国古代朝廷上的大臣,我们常常习惯于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将他们分为忠臣与奸臣两类。但实际上评价人的标准有多种多样,除了忠臣于奸臣意外,还有贪官、廉吏、能臣、庸臣、佞臣、贰臣等等,不一而足。就比如说清朝乾隆时期的和珅,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而是一个大贪官。”语声一顿,似是意识到眼前的花白老人是唐末五代时期人,又连忙补充道:“清朝晚于唐朝,所以你不知道大贪官和珅。那我就说个五代之前的人物,三国时期的曹操,历史上有这么一句话评价他,可能您也知道这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后世人都把曹操定格为‘奸臣’,例如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让人评价为‘奸诈’的行事。”
花白老人好奇心一下子被提了上来,他发现这个小兄弟有与世俗相异的想法,不禁反问道:“那你认为曹操属于哪类呢?”
仲云微微摇头道:“其实对这个历来备受争议的人物,我不想多加评论,因为我不是什么评论家,专门评古论今。但关于评价历史人物,我生前看过一些书,觉得里面有些话说得挺有道理的。所以我很赞同,也把里面的话记在了心里。”
“哦?那你说说。”花白老人心情似乎因为好奇而泛起了波澜。
仲云点头道:“其实评价历史人物不仅与背景有关,而且与评价者的立场有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等等,都是因为评论者的立场不同而造成的。
评价历史人物还与人们的情感好恶有关。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因为恻隐之心而同情弱者,总是因为从众心理而随波逐流,总是因为内外有别而党同伐异,总是因为思维定势而墨守成见。凡此种种都蒙蔽着人们的眼睛,使得人们看不清历史的真相。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哦,对了,你应该不知道哈姆雷特,你就把他当做一个人物是了。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但若是这样去理解历史人物,不等于历史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者说历史就可以由人随意编造了,历史是一回事,而对事实的看法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人活在世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好与坏,而只有利与害。一个对大家有利的人,大家就说他好;一个对部分人有利的人,就只有部分人说他好;一个对这些人有利而对那些人有害的人,那就有人说他好而有人说他坏;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一个历史人物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利与害可言了,按理说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了,可是不然。因为现在的人们仍然有自己的好恶。
还有某些人要古为今用、要借古喻今、要以古娱今,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所以他们就会对史料进行裁剪和选择,甚至不惜歪曲和改造。这就是同一个历史人物会有不同评价的原因。
至于曹操是能臣还是奸雄,那不过是评论家对他的看法不同而已。在漫漫历史长河,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说到最后,仲云不禁发出了自己的一句感慨,眺望远方的双目渐渐入了神。
花白老人默然,陷入了沉思。半晌,突然仰天大笑,笑声不仅直冲云霄,也响彻四方,连湖面都荡漾起一圈圈的波澜涟漪,向周围扩散而去,仿佛要承载这笑声将之传递得更远,更远。
哈哈大笑声渐渐余音绕梁,袅袅散去。
花白老人似乎一下子变得年轻许多,红光满面中散发出朝气蓬勃的生机,大笑道:“小兄弟你的这番话真是有如醍醐灌顶,惊醒痴梦人啊!”说着拍了拍仲云的肩膀,笑道:“若是你把这些话对这里其他的人一说,相信你会有一番福缘的!”
“真的吗?福缘?是他们会愿意当我的,哦,不,是他们愿意跟我出去吗?”仲云眼冒精光,一时心直口快差点把‘鬼奴’二字说了了出来。
花白老人微微笑道:“那就看你的运气了。”语声稍顿,右手在身前划出一道弧线,眼前的美景立时消失不见,黑蒙蒙一片彷如回到了最原始的混沌状态。
仲云不禁看呆了,张大的嘴巴都能放一个大大的鹅蛋!
就在这时,黑蒙蒙的如同原始混沌般的景象中忽地若隐若现出一个似门形的轮廓。
花白老人微笑道:“走吧,我带你去见个人。”
话音刚落,仲云发现眼前那个轮廓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而与其相比之下,自己却是变得越来越小,仿佛自己对于那个轮廓来说,就是一个渺小的存在。
仲云看得出神的眼睛流露出一丝复杂的眼神。
“哈哈,不要多想了,是你已经站到了‘它’的下面。”花白老人似乎看穿了仲云所想,大小解释着。
仲云愕然,忍不住多看了花白老人几眼,又自顾打量了眼前这个‘轮廓’,才发现这真的是一道门,而且还是一道黑雾大门!边点头边嘀咕着:“嗯,原来又是这种门啊。”一副掩饰自己之前种种表现的‘专注’神情。
花白老人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还真是有意思!”
仲云嘿嘿傻笑着。
花白老人敛住笑容,神情变得有些严肃,道:“见到这个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对他抱有任何一丝负面的心理。”花白老人双眼紧紧凝注着黑雾大门,感慨接道:“因为他对这些很敏感了。”
仲云讶然,问道:“他是谁?”
花白老人转脸盯着仲云的双眼,一字字道:“李鸿章。”
仲云神色一怔,半晌,苦笑着微微摇头道:“抱歉,我做不到,至少现在做不到。”
“唉……”花白老人长长地哀叹着,眼神复杂地看着仲云,道:“难道你也认为他是‘卖国贼’?”
仲云叹道:“不是。只是一想到他,就会想到那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想到那些条约,就会想到那段令中国人心寒、悲痛、愤恨的屈辱历史啊!”
因为李鸿章签署了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时人与后人多骂他是“卖国贼”。对于辱骂李鸿章,梁启超说:“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骂李鸿章是“卖国贼”,无非是因为他签署了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那些条约都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批准的,李鸿章只不过是奉命签字而已。
大清帝国是皇帝的国家,如果要卖国,那也轮不到李鸿章,真正的卖国贼是皇帝和实际上掌握着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
李鸿章临终诗: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可那也不是他的错啊!他也是形势所迫,被逼无奈的啊!”花白老人神情变得有些激动。
仲云闭上双眼,神色伤感,道:“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是暂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在那段屈辱历史中苦苦挣扎的……人。”
花白老人哀叹道:“也许你……”
仲云睁开双眼打断了他,道:“给我点时间吧。”
花白老人叹着点了点头,道:“那就带你去见另外一个人吧。放心吧,这个人不会让你联想到屈辱历史的,只会让你想到一段辉煌的历史。”说到最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谁?”仲云调整心情状态,问道。
花白老人笑了笑道:“千古名相,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