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乔墨阳还在睡觉,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乔墨阳慢吞吞地打开门,子安正恭敬地站在门外。昨晚的大雪已经停了。几个家仆正在清扫积雪。
“子安,我说过很多遍,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你也不许如此毛躁!”
“少爷,对不起,事情一来,我又忘记了!”
乔墨阳暗暗叹了一口气。
“说吧,这么早来敲我的门,是要干什么呀?”
“今天早上米行的掌柜老石来禀告说,扬州城内的米价今天一开市就涨了两成,说是因为河道结冰,运米的船都无法前行,而我们扬州城内余存的米也已经不多了。现在扬州城内的百姓都人心惶惶。这不,今天早上大雪才刚停,很多百姓就冒着严寒出来,吵着要买米。很多米行都已经藏米不卖了!”
“这确实是大事啊!”
“可不是,刚才老石带着米行的几个负责人过来,想找少爷您商讨对策,此时正在大厅候着您哪!”
“你先去招呼着,我马上来。”
子安应了一声,一路小跑着回了大厅。
乔墨阳回到自己的房间,简单洗漱后,穿好衣服。不需要别人插手自己的穿衣洗漱,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大厅里。
几个人的神色有些着急。一见乔墨阳走进来,全部都站了起来。
“少爷!”
“少爷!”
“坐,请坐!事情我都知道了,我们一起坐下来好好地商讨一下。”
“少爷,今年我们扬州城刚刚经历了一场蝗灾,虽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收成不及往年的一半。今年我们扬州城的米有大部分是靠从其他的地方运来,加上运费等成本,米价本来就比去年时高了三成。要不是少爷您宅心仁厚,调出乔家囤积的米以成本价卖给老百姓,恐怕扬州城内有很多人要吃不起大米吧?”
“是啊,少爷,现在我们又赶上多年不见的寒冬,河道也已经结冰了很久,陆路又多强盗反贼,官府又不作为,很多外地的米商根本不敢往我们这里运米哪!”
“上个月我们扬州的米行已经联名上书,希望朝廷能够派兵清剿反贼和强盗,看来朝廷是鞭长莫及啊!”
“很多地方都有反贼,朝廷怕是也有心无力吧。”
“老石,我们乔家的仓库还有多少大米?”
“不多了,上次蝗灾之后已经耗去了十之七八,本来想着及时补充,但是一直在本地一直买不到,外地运进来的,刚够我们平时的售卖。”
“这样,老石,你带着一万两银票,我再派几个武功了得的帮手给你,一路护你安全,你今天就出发,到苏城去收购大米,装好车,五天后你们放心地走陆路回来。”
“少爷,这,这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
“虽然我们都知道您手下的武士武功确实十分了得,但是万一遇到反贼和强盗,几个人也不是几千甚至几万人的对手啊!如果千辛万苦地收回来的粮食被抢走,我怎么向您交代呢?”
“原来你是担心这个。”乔墨阳笑了笑。
其他几个人心里也在嘀咕。
“放心吧,江湖上我的朋友还是很多的,等一下我就去拜访他们,请他们周旋一下。”
“可是……。”老石还想说话,但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
在乔家服务了这么久,他虽然摸不准这个少爷的心思,但是有一点他实在太了解了:只要是少爷决定的事,他是一定要做到的。
“子安,带老石到账房,支一万银子给老石,另外,一路上的吃穿住行,按办差的最高标准办。”
“是。”
老石听完乔墨阳的话,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办好这一趟差事,这样才能不负少爷的托付和信任。
乔墨阳接着对米行的其他几个负责人吩咐了几句,让他们每天按量销售大米,价格先与市场价格一样,但是每销售一笔,一定要发给顾客一张盖有乔家米行印章的凭证。
几个负责人得令后,快速地退了出去。
乔墨阳喝了一口茶,宣下人到西苑叫负责培养武士的林启功来见他。
没多久,林启功走了进来。林启功穿着一套黑色的练功服,披了一件狐狸毛做成的披风。四肢精悍,目光看似平静却暗含着一股杀气。
没有任何的繁文缛节,乔墨阳直接对他下了命令:
“启功,你挑五个能干的手下,你和他们一起,护送米行的老石到苏城去采购大米,一路上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
“一定完成任务。”
“好,你去吧。”
林启功迅速转身,退了出去。
不做一分钟的停留,乔墨阳吩咐折返回来候在一旁的子安准备好礼品和银票,他要去拜访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