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3800000003

第3章 情志养生

重视调养精神,是中国养生知识中最具有文化韵味的一个部分。古人认为我们人体是否能够健康长寿,与平时是否重视精神调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中医情志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总的原则是“养神为本”。具体来说,指的是人一方面要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另一方面也要发奋自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并保持豁达平和的健康心态。

“养神”又称为“养心”。这是因为在中医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学说中,心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藏神”,所以把人的思想活动、情绪变化等都归结为心的功能。心在《黄帝内经》中被比喻成“君主之官”,古人认为君主是真龙化身,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只有君主贤明,其下属的文武百官、黎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把心的作用和君主的地位相提并论,可见养心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心和神之间的关系密切,所以说用心必须适度,用心过度则会伤神。

以上是心和神的关系,那么形神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医学认为人是形体和精神的复合体,形是神的藏舍,神是形的生命体现。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嵇康曾经举例子来解释这一关系:我们有的时候为了能够出汗,要吃发汗的药物,可是有时汗还不一定能够发出来,但是有的时候精神一紧张,汗却会淋漓而下。平时我们一餐不吃,会感觉到饿,可是参加服丧,就可以伤心得七天七夜都不吃东西。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会昏昏欲睡,心里有事却可以一夜无眠。嵇康举这些例子,就是要说明形体和精神的密切关系,我们的形要受神的支配,神乱则形亦乱,所以想要身体健康,就必须重视精神调养。

至于如何养神呢,众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看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修心养性”,弄清楚什么是不能不思的,而什么又是可以不思的。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修心养性指的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通俗点说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知足常乐,心和少欲”,这是历来修心养性的重要内容。《列子·天瑞》记载了孔子和荣启期的一段故事。荣启期是一位隐士,他的生活很贫穷,可是每天心情却非常好,经常弹着琴、唱着歌。孔子就问他为什么每天都这么高兴,荣回答:“我高兴的事情太多了。天生万物,只有人最高贵,而我得以作为一个人,这是我第一高兴的事;人里面以男人为贵,我又得以作为一个男人,这是第二乐事;人生难免夭折,我却已经活到了95岁,这是第三件应该高兴的事。而贫穷是读书人的常事,死亡是人们的最终归宿,我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还有什么可不高兴的呢?”荣启期的豁达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第一高兴的事情不是荣华富贵、长命百岁,而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人,这个回答出人意料,可是细细品味却内涵深刻。人是万物之灵,按照现代研究的角度讲,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但人除了具备动物所有的生物属性外,还具有普通动物没有的社会属性。所以,荣启期才说我们能够一出生就作为人而存在,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和快乐的事情啊,其他的事情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唐朝诗人王梵有首诗写道:“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这首诗,被后人通俗地改写为:“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虽是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思想,却可以作为人们自我安慰的座右铭。人的一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很多都是由当事人总是和自己设定的参照物比较而造成的。羡慕别人出身好,家境富裕;嫉妒别人长得比你潇洒漂亮;看见别人升官你生气;看见人家发财你妒忌。这样盲目的妒忌攀比,必然会导致自己心情压抑,着急上火,久之就会损害身体健康。此时如果能反过来想一想“我不如人千千万,人不如我万万千”,心情就会缓解很多,所以说知足才能常乐。但是应该说明一点的是,知足常乐可不是要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劝诫大家不要无休止地追求虚荣,为满足私欲而损害健康、耗费生命。

古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居士,尤其强调要修心养性,认为这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养心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大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人都想健康长寿,甚至连《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都想方设法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而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呢?修心养性就是人们能够得以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何谓“仁”呢?孔子解释说:“仁者,爱人也。”也就是说一个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就会赢得众人的赞扬和信任。我们在这种祥和友善的美好精神氛围里生活,就会感觉心旷神怡,哪有不健康长寿之理呢?这正是“大德必得其大寿”的道理所在。

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襟怀开朗,无论得意或失意都能豁达乐观,不骄不躁;小人处世以自己为中心,以求私利为目的,总觉得自己吃亏,长期心理上苦闷,精神上压抑,所以要“常戚戚”。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就是指因为心里没有自私的偏执和妄求,没有嫉贤妒能的忧虑和嫉恨,才能始终保持心平气和、坦坦荡荡的心态,这是养心之道,更是长寿的关键。尽管现实中忠厚老实的人虽不见得都能健康长寿,但好人因为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而活得心安理得,睡得安稳自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古语有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没有道理可循。现代研究表明,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道德高尚、性格豁达的人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健康长寿;而虚伪、贪婪的人精神常处在一种紧张状态,有时还会有大起大落的心理刺激,很容易产生应激状态,最终导致机体的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紊乱,天长日久就会造成各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而有损健康。

如何调摄情志,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即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故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即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这种状态,最有利于防病祛疾,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也不是叫人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所以调摄情志关键在于要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

以情制情法,即中医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五行生克的原理,用互相制约的情志来转移或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等。

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人的情绪,以解脱不良情绪刺激的方法。如琴棋书画移情法。养生学家认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还有运动移情法。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的情绪,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

升华超脱法,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最典型的例证就是西汉司马迁因罪下狱,惨遭腐刑,但他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全心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之中,把身心创伤的不良刺激转变为奋发向上的积极行动。

暗示法,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采用手势、表情等。暗示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暗示法的典型。

开导法,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因此心理咨询师已经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职业。

节制法,古人说:“欲有情,情有节,至人修养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这里讲的就是节制法。也就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疏泄法,俗话说,“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大多多于处于顺境的时间,身处逆境之时,不能郁闷在心,应一吐为快,正所谓“郁而发之”。疏泄法有很多,如可找朋友解闷聊天,甚至大哭一场也可以发泄和缓解情绪。

同类推荐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内容简介: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读了《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
  • 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

    秦天富老中医疑难杂症专辑

    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方法篇”,是我所体悟的身为一名中医应具备的接诊技艺、思维方法和组方遣药等内容;中篇“经验篇”,是本书的重点,介绍了急、重、难症及常见病症81种,是我医疗实践的精华和升炼;下篇“感悟篇”,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诸如,对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慢性疾病络病说、消化系统疾病升降说、脉管系统疾病活血说、神经系统疾病气络说等。
  • 杂粮祛病事典:做自己的杂粮医生

    杂粮祛病事典:做自己的杂粮医生

    本书从生理学和心理学出发帮助大家认识压力,了解压力过大对人身心的影响,接着阐述了如饮食、运动、兴趣爱好、作息调整、认识转变以及催眠之类的专业放松法等调适压力的一些办法。
  • 腰腿痛健康课堂

    腰腿痛健康课堂

    看一次病,解决一个疾病疑问,与专家有一个限时交流;买一本书,解决所有疑问,把专家请到家里,时时为您解决腰腿痛的困扰。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腰腿痛病进行了系统阐述,内容涵盖基础知识,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要点,家庭治疗与护理要点及日常保健方法,重点放在专家提示上,并在功能康复部分附图百余幅,以便于看图操作。该书集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可以作为骨科、康复科专业指导用书,更适合大众阅读,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家庭保健科普读物。
  • 太极养生

    太极养生

    太极与养生,是两个相关、相近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本教材采用图文教材与影视教材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手段,由权威人士进行技术表演和教学示范,主要内容包括:八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和导引养生功舒心平血功。 本书利用大量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太极养生的套路、功法,文字采用双语左右配合,图片采用真人实拍,让人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桃木无欺

    桃木无欺

    只身一人,究竟能在这苍茫天地间,闯荡出怎样的传奇?芳心一颗,兜兜转转又许给了谁?妖女抑或是救世主,她的存在,到底能在这凡尘世间掀起多少波澜?
  • 山海鬼谷志

    山海鬼谷志

    一个因龙女精魂所生的野小子,一个被家人遗弃在战火销烟中的小女孩,他们历经艰险,寻仙访道,屠尽洪荒巨怪。他们厌恶战争,合纵联横于数国之间,捭阖天下,最终抛弃名利,归隐山间。在那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春秋时代,他们曾书过属于自己的传奇。在中华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中,也曾留下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部修仙志,更是一部传奇励志的编年史.小说的主角就是一代谋圣——鬼谷子,与他的师姐九天玄女一同传承道门正统,功成之后又入世止战,最终归隐山间潜心修仙的传奇故事。山海鬼谷志讨论群:166234470。
  • 皆知

    皆知

    他活泼、开朗且有幽默感,是知名娱乐节目主持人。名声在外,光鲜的外表下,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他沉默、寡言,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神秘的灵魂歌者。他用歌声将无数对生活充满绝望的人重新振作,却没人知道他姓氏名谁,没人目睹他的真面目。如此被人熟知的两个人,却无人知道:他与他其实就是同一个人。而他将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演绎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身份呢?他原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就是--秦天音。。。
  • 阴阳生死万物情

    阴阳生死万物情

    从我地铁碰到他,一切都不一样了...一个神秘的组织“阴阳花”,到底谁是幕后主使?由各种东西拼成的古老地图是否能为我解谜?最后又该如何面对她(他)...
  • 长恨书

    长恨书

    人活一世,总有些执着的事情。我遇到过一个人,他一直苦苦寻找他儿时的玩伴。我曾笑他傻,直到有一天。我手中执剑,不远千里跋涉,只为杀一个已死之人。
  • 漠上风月:医魅倾城

    漠上风月:医魅倾城

    不愿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一个从未谋面之人,她选择了逃离;却因一场大火失去了至亲至爱之人,于是,她选择了踏上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一个风流倜傥,一个冷若冰霜,却都对她用情至深。直至最后才知,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原来看残花凋尽也是一种痛。是谁,为她葬下了一生的诺言?一卷漫漫红尘画卷,化的谁的生死相恋?燃尽的风华,为谁化作了彼岸花......看一个小小医女如何为自己谋一个绝代风华!
  • 永嘉郡记

    永嘉郡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明之战

    神明之战

    (无穿越,不脑残,猪脚不2不傻,不会自作聪明)“让老子穿越吧,重生吧,这样的生活真的够了”叶冰呆呆的望着天花板,“或者掉个附带各种系统的神器戒指神马的也行啊”萌萌的样子能秒杀各种小不点宠物…
  • 冷艳公主:师父做我娘子

    冷艳公主:师父做我娘子

    她,背弃的人。一夕穿越,成了拥有无数亲情的雨幕公主。今生,她再次执剑,凤逆天下!不管什么都阻挡不了她的脚步!
  • 狂邪公子

    狂邪公子

    夜雪舞月非轻薄,奈何尘烟过。傲家公子风流多,谁知缘数脱。聚首淡谈三巡后,折扇随手破。怀拥星辰志随月,天下又如何?曾经?谁不曾拥有过曾经!但是对于今天而言,那些只会是过去!并起世家我唯尊,群雄乱世我为王!今天,我要让你看到,什么才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