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朋友的认知,至今我还停留在“投缘”的理解上,投缘的人,哪怕是第一眼,便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对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的回眸,连对方说话的声音,都会带给诸多的回忆,或多庇护。我个人认为,生活中的投缘总比不投缘要好。
清楚记得10年前的事了,那时闲暇时间比较多,总喜欢租一些韩国的碟片来看,租来后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冬季恋歌》,感受颇多。每当《冬季恋歌》的旁白一一在耳旁响起:你真的能忘得了你的初恋情人吗?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了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真的就是他吗?还有可能吗?这是命运的宽容,还是另一次不怀好意的玩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扮演俊尚和民亨的韩国影星,裴勇俊。
我随着剧情,看着俊尚和名亨、惟珍他们之间爱的纠葛,想自己始终无法抗拒裴勇俊的那种微笑,如痴如醉。他悲伤着我跟着悲伤着,他嘴角抿笑了,我也由不得自然微笑着……同样的老套韩剧模式,上一代的恩怨纠葛,导致了下一代的悲欢离合,不同的是有了裴勇俊。
关于结局,三年后惟珍从法国回来,看到了自己曾经设计的房子,竟然被建成了,惟珍信步走到别墅前,又看到了熟悉的拼图,仿佛是一种感应,俊尚回来了,潜意识启唇叫着惟珍的名字,却再也看不到惟珍的面庞……我不知道这样的结局算喜算悲?经过了10年的想念,家人、朋友的阻碍,种种的误会,又是几年的分离,惟珍盼来的却是失明的俊尚。惟珍在瞬间的那一刻,流下了泪水。
俊尚双手探索着向惟珍伸过去,俊尚在那一刻心头涌现的还是可爱的惟珍。俊尚同样也是忘不了心中的惟珍,他们终于可以拥抱在一起了。看到这里我觉得对于影片中的男女叙述的这个冬季里的爱情故事,应该是好的结局吧!
写到这里,自我都感觉到有点跑题,让人家看了以上的文字,产生一种怀疑,究竟写的是投缘还是在影评?说真的,我是一个比较有偏见的人,自此后内心因为有了一个裴勇俊的影子,说出来遇到大事小事,我都在“昏”着,我的认知莫明其妙地有悖着常理,在与人的相交中,不停地寻找着机缘,对于投缘的人,我连对方的短处也熟视无睹。我个人认为这是我的人性,世间千万年,有些事本来就是如此。
直到某一天,反省自己,探个究竟,我的“发病历程”严重地存在着“面庞障碍”,对人对事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停地用美妙的故事构筑着一个个想象的世界,我这是怎么了?一部影片就能使我变成单一狭隘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这是附庸在一个外国故事里丢掉了应当多一些的戒备心理,就像孩子需要童话一样,成人的世界里会有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可惜,它是留存于心的美妙遐想,我把它当做我的情感故事。在我发乎情而止乎礼的文笔下,我仍然能感受到那段特殊时期,因为韩国影片《冬季恋歌》,从而引起的认同和激动,让我一生都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地寻找着一个投缘的人,即便是那样地令旁人感到莫明其妙,遇上了的话,我仍然要为他在大事上或者小事上,一概统统地感情用事。也许别人在看完这篇杂文后,会判定我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挺阿Q的。那又怎样呢?我就是中了有“麝自然香”的毒,若我们的周围全都是一个思维模式理解的所谓“正常人”,将多么的寂寞、多么的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