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微微一笑道:“朕只想和你说说心里话。此次甘肃之事,朕想发兵五万以征楼然。”徐青辉没想到皇上会有此一说,不由迟疑的道:“皇上想以五万兵马征讨楼然?”
皇上落下一子道:“五万兵马征讨楼然的确不合适,却也可收敲山震虎的效果,我是希望能够给楼然和边界一些警示,还有最重要的一层,而今当初跟随我征战的将领战死的战死,隐退的隐退,若想解决边患,我大齐也需要再有一些优秀的栋梁之才,是时候该历练一些人了。”
徐青辉恍然大悟道:“皇上是想借此来为大齐选拔贤能之才?”
皇帝道:“不错,朕虽希望国泰民安,但也不希望大齐子民都枕于安乐,而忘了居安思危。”
徐青辉道:“皇上天纵奇才,相信此举定能收获颇多。恕臣愚钝,竟未察觉皇上有此打算。”
皇上笑道:“来来来,我们继续。”
此时两人布局已定,便专心于棋艺,半个时辰后,皇上落下一子道:“朕赢了,清辉啊,朕可很少赢你呢。”
徐青辉起身道:“恭喜皇上,皇上刚才说到出征之事,臣得皇上如此信任,便以此字恭祝皇上得偿所愿。”
“哦?”皇帝微微一愣,向棋盘看起,只见徐青辉所执黑子竟摆出了一个“凱”字。一时龙颜大悦道:“清辉啊,你总是能给朕意想不到的惊喜。”
果然第二日,皇上便传达了出兵楼然的决定,并昭告众臣,此次出兵的将帅,将会由皇上亲自拟定。
这天下午,柱国公府内,徐湛三兄妹正在校武场中见习武艺,大公子徐湛自幼喜好读书,二公子徐澈在十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了不其山师从凝真道长学习习武,在山上四年尽得凝真道长真传将自己心血所成的“玉阳剑法”传授于他,这“玉阳剑法”
招式严谨、威力无穷,又集中原名门正派所长,正大光明,博大精深,虽然徐澈并未练至出神入化的境界,却也十分了得。三小姐徐沁由于父亲开明,与两个儿子一同教养,也是能文能武。
如此切磋武艺自然是徐湛、徐沁一同对抗徐湛了,徐湛毕竟是在不其山上苦练过三年多的时间,因而即便两人联手,也抵不过徐澈十招,三人正练习间,只听福叔急匆匆赶来道:“公子、小姐有圣旨到。”三人便赶紧到前院接旨。
三人赶到前院,前来宣旨的是内监总领李之,父亲徐青辉进宫尚未回府,见三兄妹及徐夫人等到全,李之宣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柱国公府武状元徐仲仁(徐澈字仲仁),乃能文武兼全,燃薪达旦,破卷通经。楼然扰我河西,兹特授尔为征西右副将军,居少将军之职,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钦哉。”
听李公公宣完,徐澈忙道:“臣徐仲仁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
说完徐澈双手高举,从李公公手中接过圣旨,起身后,李公公拱手道:“哎呀,恭喜徐夫人、徐公子拜得这这征西右副将军一职呀。”
徐家众人虽不知道为何会突然封徐澈为征西右副将军,却也少不得要寒暄一番,并命家仆给了徐公公一锭银子,李公公告谢离去。
徐澈仔细看了一下圣旨,的确是封他为征西元帅不假,只是他虽然跟随皇上和父亲亲历过沙场,不过最初自己由百户而起,做过先锋官,也曾辅助过父亲,目前也不过是中军都督府的都事而已,受封这征西副元帅还是突然了些。
徐澈也思虑到:“难道这次的征西大将军会是父亲么?”
徐湛道:“应该不会,当初父亲执意交出兵权,并向皇上请辞归乡,皇上为此昭告群臣念父亲年事渐高且多年征战身体抱恙,特授太子太傅,其实父亲的顾虑皇上很明白,所以应该不会再授父亲兵权。”
徐沁道:“可是放眼当今朝廷,还有谁能但得了这个重任呢?”
徐夫人看三个孩子的样子,道:“既然皇上已经下旨,澈儿啊,你就要好好准备,其他的事情,等你们父亲回来自然就知道了。”
傍晚时候,徐青辉回到府内,徐夫人道:“老爷,您回来了。”说着名人端来一杯“云顶含翠”。
徐青辉坐下,见夫人、子女都在道:“已经接到圣旨了吧?”
徐夫人道:“是啊,大内总管李公公亲自传的旨意,怎么会封澈儿为少将军并征西副元帅呢?”
徐青辉品一口茶水道:“皇上一直想提拔一批年轻良将,而今西北、西南并非完全安稳,也的确是需要有年轻人来做国家的栋梁。”
徐澈问道:“可是一下就是副元帅之职,只怕别人不服气啊。”
徐沁却道:“我觉得二哥你多虑了,是皇上亲口所封,谁敢说什么呀。”
徐湛向父亲问道:“爹,这次的正西大将军是谁啊?”
听到徐湛的问题,徐青辉微微叹口气道:“是后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魏景隆。”
听力父亲的话,徐湛、徐澈兄弟心中均是一禀,这魏景隆虽为开国之臣,却实属无勇无谋之人。
皇帝当年“丰水之战”的时候,魏景隆本欲临阵退缩,却被部将俞定海所迫,救援丰水,当时两军正处于胶着之际,因救援及时,皇帝侥幸取胜,皇上念其丰水救援得力,因而建国之后授予魏景隆指挥使,后来魏景隆因怕俞定海将当日之事告发,而诬陷俞定海勾结外族,幸得大学士刘意诚从中寒暄,最后将俞定海流放边关。
但是朝中武将对魏景隆多有不服气,但是他惯会欺上瞒下、巴结逢迎,在朝中却渐渐站稳脚跟,不过选他为此次的征西大将军,徐青辉一时也实在想不通皇帝因何而定。
徐澈又问道:“那其他人呢?”
徐青辉道:“唐维忠为左副将军、常英为左指挥使,前锋官是罗宇。”
听到后面几人的名字,徐湛、徐澈稍微放心些,徐澈与常英是自幼的朋友,两人多次联手上阵,唐维忠曾跟随父亲作战,且为人刚正不阿,罗宇随性格狂傲,却也是智勇双全之人,并且跟随徐澈多年,又是徐澈力荐而担任了先锋之职。
见众人的表情,徐青辉道:“皇上自有皇上的考虑,何况自起兵之时,皇上用人从未有错,相信这次也不会错,澈儿,你既接了圣旨,就要好好准备,其余的无需多虑。”
徐夫人和徐湛三兄妹直到徐青辉从不允许家人对朝中之事多做议论,尤其是皇帝所做的决定,于是一家人也不做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