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
“士大夫为我生惜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士大夫为子孙造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在中国南方江西赣江边一个叫蜀口洲的村庄一幢行将颓圮的老房子里,我发现了这样的文字。字是镏金,欧体正楷。它隐没于积年的灰尘之中,可只要稍一擦拭,即金光灼灼,让人恍惚间觉得置身于光明广大的庙堂之上。其铁画银钩,布局题款,都让人疑心出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之手,非乡野村夫所能为。这是怎样的主人,有着怎样的前生往世?即使身处偏僻山乡,依然恪守朝廷士大夫的典范,劳作之余,诗书自娱,举止之间,仪表非凡,眉宇间有贵族气,袖袍里有兰桂香,那是多么迷人的风度!在另一个叫渼陂的村庄一个叫永慕堂的祠堂里的石柱上,刻写着二十五副对联,书法亦是无一丝乡间的烟火气,而是有着相当的庄重、质朴和安静,令人宛见提笔悬腕时的沉思,和走笔时的节制、耐心。所有对联,都嵌“永慕”二字。而每一副对联,文字间的典故往往接通《论语》《诗经》或《礼记》。如:“岁月莫蹉跎,要永朝永夕讲让行仁,才算佳子弟;箕裘思绍述,惟慕祖慕宗象贤崇德,克敦大本原”。“箕裘”出于《礼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而“讲让行仁”,又是从儒家的教化中幻化而来。那些面目高古、对仗工整的文字,保存了来自遥远的古代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们使一座外表看起来古旧凋敝并且野蛮的村庄,有了历史、涵养和脾性,有了辽阔的视野和薪火相传的文明秩序,有了文化上的皈依和美学意义上的神韵。我还在一个叫爵誉的村子里的一座房祠看到一块匾额,上书“沧海遗珠”,记述的是一个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两鬓斑白都没有中到举人这样一件事。在这块匾额的旁边,分别摆放着庆祝中考的“相国大夫”“兄弟进士”“五经科第”“文举”“武举”之类的牌匾。我仿佛看到一个古代读书人苦涩失意的一生……而在另一个叫田岸上的村庄的一幢老宅的天窗上,我看到了“摹周宫器乃文姬匣……”这样的书写痕迹。文字也是镏金,小篆,天窗上的明瓦透出的光打在这几个字上,显得富丽堂皇又意味深长,仿佛永不凋谢的花朵。这是否隐藏了主人的财富玄机?我疑心那是某器物上的铭文,被爱好收藏的主人拓下移植在天窗上。如此的书写,透露出主人怎样的趣味?它表达的是否为一个乡间隐者的出世之念,一种无为的老庄思想?……还有数不清的族谱,匾额,墙头上书写的诗词(与我同村的一个退休返乡的老学究在他家的祖屋檐头上写下“田园将芜胡不归……”),宅子内墙壁上的记账文字(今年回家,我去看我家半扇墙倒塌的老宅子,发现墙壁上用粉笔写着“酒连箩连瓮各贰只,计毛重173市斤,皮重箩贰只17斤,每斤价1。00元”字样,字迹已经模糊,已不知是何人何时书写)等等,构成了草木深处的村庄深远的文化背景,是远去的历史的物证,带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的温度和玄机。有着古老文字记载的村庄,正是古老乡土中国的微型缩影。
“白军兄弟,不要帮着富人打穷人”,“欢迎XX县工农起来参加革命”,“无产阶级只有分了田,才有饭吃有衣穿”,“红军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兵”,“农村信用社是老百姓生活的贴心人”,“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是刷写在乡间房子的外墙壁上的标语,是乡村的另一种文字书写。追溯在乡村墙壁上刷标语的源头,大概就是北伐战争时期吧。党在农村打游击时为了发动群众,对国民党统治区进行政治攻心,沿用了在墙上刷写标语这一宣传形式。依然是渼陂,曾经是重要的红色区域,毛泽东率领队伍离开井冈山后来到渼陂,召开了历史上重要的“二七会议”,现在的渼陂墙壁上,依然有许多红军标语,如“医治白军伤病”,“彻底实行土地革命”,有许多墙上由于时间久远或被蓄意破坏,标语掐头去尾,隐约可见“……军阀混战……”“……革命成功……”字样。这一书写行为,被视为有效的宣传方式沿袭了下来。“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最为盛行。离我家三里路的我外婆的村庄,路边的礼堂墙壁上,写着“多快好省,力争上游,……共产主义”,“打倒美帝国主义”,“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毛泽东”。记得我们村子里的礼堂,有一面墙上用美术体写了“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周围还加了类似于奖状的花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刷写在另一面墙上,红底黄字,每个字都有一平米大小,显赫得很。但这四个相互拧巴的词怎么就写在了一起,并且流传甚广,让我至今颇为纳闷。乡间的标语,还有关于教育、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电信、银行的商业宣传的。在我老家的墙上,到处可以看见“见证怀孕,持证生育!”,“谁烧山,谁坐牢!”,“少生孩子多种树”,“要想奔小康,早把电话装”,等等不一而足。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乡村当老师,被乡政府抓去提着石灰桶子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刷标语,内容包罗万象,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其他政治宣传,都有,至今回家,在路上还可以看到自己的“墨宝”,最清晰的一条,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每次看到都特别亲切,但大多数被后来的标语覆盖掉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一层层的标语,也应该是历史吧。那里面隐藏的信息,耐人寻味。
“安安:你好!收到你的来信很高兴。来到深圳后,一直想给你写封信,但天天忙,风里来雨里去,一时就搁下了。没想到先收到你的信。”——那是一个初冬的下午,我走在故乡的马路上。我刚回到老家看父母,一个人百无聊赖,就想出去走走。我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遇见的人不超过十个。看马路两边的村庄,大都铁将军把门。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打工去了,村子寂寞得很。有几个小孩在路上玩着,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我发现路边的一张纸,仔细看看,是一封信。
……回想打工的几年时光,几乎就是做工,转厂,加班,睡觉。每天干十多个小时,做相同的枯燥的工作,晚上洗洗就睡,就为了每个月不多的薪水,没有自由,没有休息日。这样的生活,实在是无趣。而我们的美好时光就这样慢慢没有了。……可是不这样,我们又能怎样呢?难道回到老家种田?那肯定谁都不愿意。
……知道钟家塘村的钟小建么?就是初二的时候和我们同班的同学,初三转到其他班去了。听说上个星期因为太疲劳左手的两个手指让机器给切掉了。以后他该怎么办?……官桥村的刘春秀,打工爱上了同厂的重庆男孩,已经去重庆结婚了。可惜我们同学一场,喜糖都吃不到一颗,估计以后见面也难了,哎。……两个月前我去了毫石村的李小平那儿,我们喝了好多酒。他现在在跑彩印业务,据说挣了一些钱呢。…………我现在在深圳宝安区一家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菜。很辛苦,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起来骑车去贩菜,下午很晚才收摊。苦是苦了点,但比在工厂上班,吃饭用饭卡,上班还打卡不小心就要罚钱的生活要自由,每天可以看到很多人,收入也比在厂里上班多。再说,好歹有个前途,现在有个小摊子,以后就会变成大摊子的,你说是不是?……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开个属于自己的店,哪怕是一个超市或者小批发店。自己做老板,不管怎么样,总归是有个希望。有希望在,活着就会有意思的,你说是么?
……你的照片我想在回信时应该可以寄给我吧?你居然和我讲你长得很难看。上次和李小平在一起,我们还谈到了你,我们都说,你是我们班上的女生中最好看的……信的落款是距今三年前的七月。署名是“罗会明”。从信中知道,那个叫罗会明的男孩的文化程度大概是初中。因为他信中提到的同学的村庄就在我的老家附近,他们很可能就在我们乡唯一的初级中学读过书。然后他有过几年的进厂打工的经历。他后来在深圳做了拥有一个小摊位的菜贩子。他有美好的心愿,想开店,做老板。看得出他对那个叫安安的女孩有好感,他对女孩倾诉衷肠,信中有多处巧妙夸赞女孩容貌的地方。
我认识那个叫安安的女孩。她是我一个堂弟的妻子,两年前结的婚,如今已是一个一岁男孩的母亲,现在和我堂弟一起在东莞打工——这封三年前的信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是否意味着这封信的主人一直把它作精心保存,即使结了婚也没有改变,只是偶然的原因让它遗落在了这里?她与这个叫罗会明的男孩之间是否有过美好的故事?而最终又经过了怎样的变故?
——我突然十分牵挂那个叫罗会明的农村男孩。不知写这封信三年之后的他,成了什么样子,此刻又在哪里奔波。
而我像珍视路过的村庄祠堂描述村庄渊源和文脉的对联、墙头上的诗词一样珍视这样的文字。因为在我眼里,它也是关乎乡村心灵真相和命运密码的文字。哪怕它会在转眼间被风吹散,消失不见。
选自《海燕·都市美文》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