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3100000020

第20章 转型期湖北地区文学史研究(12)

《鲁迅诗化小说研究》把“词——意象——节奏”作为分析鲁迅诗化小说的核心要素,显然是有讲究的:“如果说,人物——情节——环境是散文小说的基本层面,那么,词——意象——节奏则是诗化小说的结构性因素。一部(篇)成功的诗化小说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其中的三个因素彼此关联,互相作用。……词和意象是诗歌的两个等值然而有所区别的核心要素,而节奏赋予他们一定的感性和理性形式。在诗化小说中,词犹如建筑的基本材料,意象犹如建筑构件,节奏犹如材料和构件的结构方式,三者天衣无缝地合作,形成了文字的建筑作品,抑或说,凝固的空间音乐,完美地展示作者的风格特征。”(张箭飞:《鲁迅诗化小说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42—43页。)从“词——意象——节奏”的角度切入鲁迅小说研究,把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和思想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回顾几十年来的鲁迅研究历程,经历了挫折,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个具有丰富意义与深远影响的专题领域,要越过前人的高度,拥有新的发现与突破,就要运用新的思路,去挖掘这一领域的深层“矿产”。以王乾坤的《鲁迅的生命哲学》和张箭飞的《鲁迅诗化小说研究》为代表的系列成果体现了新阶段鲁迅研究的鲜明特点。

《鲁迅的生命哲学》从文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切入,以生命哲学为向度,突出了鲁迅研究的多元化特征。它对鲁迅这一生命类型个案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所要求解的是鲁迅对生命的一种哲学态度如时间观、信仰论、审美观等,以求最大程度上还原鲁迅生命体验的哲学本质。因此《鲁迅的生命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为一种阐释说理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哲理思辨色彩。

《鲁迅诗化小说研究》则从诗化小说理论入手,将鲁迅小说纳入到一个新的研究体系当中,系统阐释了鲁迅的诗化小说特征。如钱理群先生所言:“现代文学作品里,艺术水准最高的作品往往是(当然不是‘全部是’)带有抒情性的,或者说是具有某种诗性特征的……抒情性(诗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张箭飞:《鲁迅诗化小说研究·总序》,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2页。)这一点是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小说最大的不同,因此,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诗化特征及现代文学的诗化理论可能挖掘民族文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鲁迅诗化小说研究》在方法论上也体现了这一特征。它采用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且以细读为主的方法,吸取了西学与中学研究的长处,以最大程度上展现诗化小说的审美特征。

总之,两本著作打破了原来单一的鲁迅研究范式,从文学内外部交叉领域着手,开创了新的研究空间,也丰富了鲁迅研究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是新阶段鲁迅研究走向深入的代表性成果。

六、地域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长期以来,文学史研究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惯性:以现代性的时间尺度去“丈量”鲜活的历史现象与现存文本中的文学发展规律,使之符合我们的主观预设、理论想象和解释体系。这种以“西方文化为摹本”的强势思维用“‘历时态’的辐射机制同化了它的研究者”(朱德发、贾振勇:《评判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89页。)从而支配了现代文学史研究,其后果便是制造出宏大的历史叙事话语和封闭的叙事结构,用时间性来抹去空间性差异,以“同一性”来制衡多样性存在,压抑和遮蔽了多维度的文学史本真呈现,让文学史研究囿于“新旧嬗变”的进化法则和“东西差异”认知偏见之中。当这种方法论演变为不证自明的学术规范和认知律令时,其叙事话语的保守性维持功能就大于它的开拓性和创造功能。那么,如何破除几十年来的话语系统的垄断,使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呈现出空间(共时性维度)上的多元性,而且具有时间上的非同一性,在自觉认知高度上实现学术思维和方法论的转换便成为了艰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转换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由湖北学者樊星所著的《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就显现了这种挣脱理论惯性制约的努力。作者以地域文化(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当代文学的研究,不仅重估了地域文化的审美价值,而且激活了文学研究中日渐“麻木”的审美感觉,在精英知识分子的知性解读和纵横捭阖的文风中,深掘地域文化的“老井”,去勘探民族精神之源,为我们打开了一条辨明路径、抵达文学本真之境的潜在航道。

当然,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并不是新鲜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1页。),早在20世纪中叶,国内就有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专著出版,有的是以政治活动为标准来确定地域空间,如刘增杰主编的《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冯健男和王剑青主编的《晋察冀文艺史》、文天行的《国统区抗战文学运动史稿》等等;有的以行政区划为标准来确定地域空间,如《江苏新文学史》、《岭南文学史》等等。这些著作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视角,但在具体操作中,对地域文化特色也有所涉及,并显示了政治活动对地域文化的利用与改造。真正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量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料的整理出版,不仅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可能,而且本身就包含着研究的眼光,在一些著作中,如影响颇大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严家炎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其中文化的眼光已经取代了政治活动或单纯行政区划的标准,这里的地域文化的视角已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对话和解构力量,张扬文化差异,用空间性特征来对抗和批判现代性的时间性特征,将被压抑和忽视的文学差异性与多样性从宏大叙事的遮蔽中解放出来,从而激发文学研究的潜能。

地域文化唤起了作者“究天人之际”的学术兴趣和建构了“文学与地域”话题的理论支点,正如有论者将其比喻为“解开地域文化与当代文学浑然一体的关系之锁”(见刘安海:《解开地域文化与当代文学之锁——读〈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载《高等函授学报》,1997年第3期,第28页。)的“钥匙”。正是在地域的“精神之旅”中,让作者能够“站在西化的文学思潮之外”(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100页。),去开掘文化的富矿,守望精神的家园和张扬民族的魂魄;也正是在地域“空间维度”(共时性维度)的言说和体验中,让作者赋予文史资料和现存文本新的知识谱系坐标,调整、更新、充实和强化文学史叙事话语的表意和写意技能,使之具有多维复合的开放性、延展性和多样性的学术品格。更重要的是,“地域文化”不仅让作者找到地域与文学的榫接点和表征域,而且还渗透着作者对这一概念的高度把握和重新认知,并直接影响了该书的写作框架,因此,从“地域文化”概念出发也是我们解读该书、理清作者写作方式的关键点所在。

首先,地域文化是个空间概念。为地方文学史确立一个相对明确和稳定的空间地理存在,是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和文学的基点。从《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篇章结构来看,就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划分的特征,全书除序论外,分上、中、下三篇,上、下两篇“划江而治”分为南北两个大的区间,下篇则具体到具有独立文学史价值的城市“文化圈”,如“京派”与“海派”,基本上涵盖了地域文学研究的整体与局部,使得该书在不大的篇幅中却获得了充裕的信息容量和广泛的研究范围。此外,三篇又细化为一十三章,同样从地理空间出发,对每一个大的区间进行局部切分,从而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上篇“北方文化的复兴”中,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为齐鲁、秦晋、东北、西北与中原,又如中篇“南方意识的崛起”中,分为中部的两湖、东南的吴越和西南的巴蜀,从而方便对每一地域的文化与文学特征进行剖析与观照。在这种划分方式中,作者摒弃了文学史常用的具有政治特征的行政区划,而是采用具有鲜明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的先秦时期的地域区划(王祥:《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载《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4期,第124页。),不仅强化了地域文学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且彰显了地域文学的悠久绵长。

其次,地域文化是个历史概念。如果说前面谈到的地域区划强调了文学研究的地理空间存在,那么,历史概念则指向时间和传统,强调文学流变的历时性,但这里的“历时性”是“非同一性”的,它立足与地域文化的“局部”时间,与“大一统”的时间轴一同延伸,即使发生个别的交叉与合并也掩盖不了地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之间“互主性”关系和状态,从而赋予地域文学独特的研究地位与学术价值。正是这种“历时性”,实现了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气脉之间的衔连与对接,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精神之间的承继与发展。如作者所述,这种“气脉”与“精神”在时空中的承接,保证了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能够“超越时代局限”,富有“更长久的(有时甚至是永恒的)意义所在”,因为“它是民族性的证明,是文明史的证明”,“能够经受住时间的磨洗,战乱的浩劫,昭示着文化的永恒生命力”(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第15页。)。作者在书写格式上往往在展开话题之初,便对该地域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进行精心描绘,提炼出泽被后世的文化精神,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学精神上新一轮的高度契合。例如,作者在介绍山东文学时,首先激活山东的“文化基因”——“山东,齐鲁文化的故乡,是一片浸透了理性和血性的神奇之地。”然后在“礼乐文化的品格”和“勇敢善战的血统”的矛盾与分裂中分析齐鲁文学的特点和作家创作的特色,既为当代文学勘探到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之根”,又增加了学术作品的“趣味性”,“诱惑”着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再次,地域文化是个立体概念。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而处于核心的、深层(内在)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该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地域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研究,而不是居留在笼统晦涩的文化概念说理上,作者在对以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四时景致等构成的地域文化的自然景观和以民风民俗、方言土语、传说掌故等构成的地域文化的人文景观的生动描绘中,让文学现象一下子鲜活起来,充满生命的律动,同时也让地域文化研究变得绚丽多姿,例如,作者在强调地理环境对作家的影响时,这样分析山东: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又濒临黄海,所以山东作家群既拥有黄河的雄浑、朴实,又拥有大海的浪漫、宽广,从而点染出了蕴蓄在山东作家身上的凝重道义感和浓烈的浪漫情怀;再如,作者这样分析河南方言的独特韵味:上承“汉赋”“乐府”等中原文学传统,而显得朴实、凝练、工整和押韵,又因袭河南民风的刚烈、泼辣和狡黠,而显得朴野、幽默和精妙……正是对这些地域文化的多维展示,让读者领略了地域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塑造这些地域文化的民众的生命力、创造力的热情颂扬,还深深渗透着作者对重新发现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精魂、优化国民性的一种热望,正如作者所坚信的:“在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孕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的基因;在民间文化的勃勃生机中,涌动着重铸民族魂的热能。”

又次,地域文化是个参照概念。也就是说,“地域文化”是一个比较性、对照性的概念,任何地域都应有一个可资比较、对照的参照物,然后此一地域文化之特点才能彰显。可以说,该书对“地域文化与当代文学”之间关系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正是在比照过程中,作者发现了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也是在比照中,作者归纳出风格迥异的文学创作。纵览全书,既有大的整体比较,如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水文化与土文化之比较;又有局部比较,比如同处北方地域,却有齐鲁的悲怆、秦晋的悲凉、东北的神奇、西北的雄奇和中原的奇异;同局南方地域,却蕴藏着楚风的绚丽、吴越的逍遥和巴蜀的灵气;还有更为具体的城市之间的比较,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和苏州等城市的不同风味。当然,这种比较不仅仅停留在区域空间的比较上,还有文化与文学风格、特色的比较,比如北方文化中,同样是“悲”,齐鲁是苦难坚忍中的“悲怆”,秦晋却是贫瘠沉寂下的“悲凉”;同样是“奇”,东北是梦幻般的“神奇”,西北是壮美的“雄奇”,而中原却是芜杂的“奇异”;再如语言风格的比较,同样是调侃,北京是油滑、耍贫的“京油子”,上海是尖酸、俏皮的“海派腔”,天津是斗嘴、夸张的“卫嘴子”,武汉却是粗鄙、泼辣的“汉腔”。此外,作者还对地方民俗、文化景观、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正是在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比照中,才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住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使得这种地域文学的研究与探讨变得“妙趣横生”、“饶有风味”。

总之,空间的、历史的、立体的、参照的“地域文化”概念,使地域文学的研究呈现出多维度的“空间”(共时性)拓展,尽力避免了长期以来地域文化批评中的公式化、教条化弊病,为我们描述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文学场景,在一定程度上解构和颠覆了一元化的知识观和科学观,从而使人们可以从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角度去认识地方文化史和文学史。

樊星的地域文学理论为地域文学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为研究湖北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湖北文学史》《新时期湖北文学流变》是系统研究湖北文学史的重要著作,他们显示了湖北文学研究的实绩。

同类推荐
  •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这是一本温情的暖心读本,以清新恬淡的文字,通过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记叙了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往事与感悟。让你学会善待回忆,学会转换角度品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能于回忆中多一分从容,在生活中多一分诗意,面对困难时多一分乐观。
  •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本书介绍了宋代22位著名词人的代表词作,主要以爱情为主题。作者通过介绍每个词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爱情、生活、理想抱负等人生主题融汇在一起,向读者多方面地展现每一个词人;同时,作者也加入了自身的评论和感悟。《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上半部分主要讲述男词人,下半部分讲述女词人。全书文字细腻柔美,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文苑精品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文苑精品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布道师传奇

    布道师传奇

    老头子把我捡回来到时候,随便取了个名字,给他看门的那个青面獠牙的家伙叫丁大,我就叫丁二。老头子说他很强,但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强的。因为这是一个武师和异能师横行的时代。而我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布道师。十八岁生日那天,被老头子赶下了山。直到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的惊天秘密。原来,那些神话传说都是谎言,原来,那些强者都是存在的,原来,布道师竟然是……
  • 月下冰歌

    月下冰歌

    她是江湖魔女,亦是百姓心中的仙女。在这变化莫测的江湖,她只凭意愿行事。美男多多?她拐了又如何!凭你有权有势?惹了她,照打不误。皇宫大内,她照偷不误。不会赖上她了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新强者之路

    新强者之路

    世界大战后全球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联合国制约了武器的生产和使用。异能人士,武林世家,吸血鬼等揭露在世人眼前。各国的“极限单兵计划”正在进行。看主角唐宇,如何在这个强者的世界中一步一步踏上巅峰。新强者之路,你值得一看!
  • 蛊香

    蛊香

    这世间有一种奇香,无形无色,却十里芳香;传说这奇香能蛊惑人的心志,因此被世人称为“蛊香”【当花痴姑娘巧遇逗逼少年,凑成欢喜冤家】“呜呜...呜”“你别哭啊..这荒山野岭的,别人还以为我把你怎么着了”话音未没,面前一年近花甲的老人挑着担子,一边走一边看着那俩娃娃,对着他摇了摇头,叹了声气,嘴里还发出“啧啧”的声音,没了,又把头转了回去,自顾自的走了。“诶!你这是什么表情!你回来!”【当逗逼秒变妖孽男神,求扑倒】“薰儿,我想吻你”“不..不要脸!!”“那就亲嘴好了..”【当人妖虐恋升至满级LV.100】“弑父之仇!不共戴天!“我南薰自始至终也没动过半个心!!”【古风玄幻言情小说《蛊香》全新上架】
  • 虚拟网游大师

    虚拟网游大师

    玩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下无敌?叱咤群雄?单挑最强BOSS?……真正的最高境界,是让游戏不得不改版!
  • 嗜血恶魔复仇恋

    嗜血恶魔复仇恋

    幼时的她们,惨遭折磨,被人虐待,相同的遭遇,使她们走到一起。如今,她们强势归来,发晢要让曾经伤害自己的人百倍奉还!她们是恶魔,是世间的主宰者,令人闻风丧胆!一场雨,一个人,一种命运——她们,该何去,又何从呢?(倾诺是新人,又是学生党,更文有些慢,亲们表介意哈!)
  • 网游之全职称霸

    网游之全职称霸

    这里没有攻击指数,没有防御指数,没有繁杂的小数点,只有无穷无尽的战争,只有源源不断的装备技能充实自己。不管是武侠还是现代科技,这里应有尽有!他,因为妹妹的缘故,不得不进入了这个游戏世界,在游戏里误入洞中,却意外获得了神的传承和神级任务。而接踵而至的各种职业,各种装备送去怀抱。于是,他靠着游戏的bug,一步一步,在这纷乱中,称霸天下!你们有的,哥都有,你们没有的,哥也有!快来吧,这个世界的霸主可能就是你!《极地》,等你来疯!
  • 出桃花源

    出桃花源

    山中寻宝,我和赵燕妮误入桃花源,一个与世隔绝的女人王国。女人至尊,男人被称妖蛮,甘愿为奴。我决心改朝换代与时俱进,出桃花源,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层出不穷~~
  • 修仙一生

    修仙一生

    朗朗乾坤我主沉浮,三千世界我为霸主,傲视宇宙苍穹,谁能匹敌?虽修仙一生终得真道,谁又知我心之悲伤?只愿凡胎一世伴家人。
  • 暗隐天罚者

    暗隐天罚者

    这是一个关于杀手,但却又远远超越杀手的故事。你痛恨罪恶,渴望正义吗?那就点击进入!绝世杀手、鬼才黑客、神探特工、超级变种人(还有传说中的美人鱼噢!)……将陪你一起穿越奇妙的幻想之旅。当然,你可能会遇到制造罪恶的黑帮大佬、离奇古怪的幻兽忍者、各种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不用担心,暗隐天罚者随时为你护驾。本书绝对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热血痴情,似梦如幻。严正声明,拒绝狗血,杜绝烂尾,如有雷同,纯属扯淡!来吧,少年!有梦就要一起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