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生俱来就有感情,如喜怒哀乐的情绪、悲欢离合的情境,都是在表达感情;感情不是青少年专有的问题,对于中年人或老年人,感情同样是人生重大课题,只是感情与青少年关系更加重大,因为 青少年时期感情最丰富但也最脆弱,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建立对感情正确的看法非常重要。
说到感情问题,举凡家人、父母、夫妻、子女、同学、朋友之间都有感情。感情处理不当,人生会很痛苦,现今为了感情而失却人身、毁掉前程的比比皆是,所以,感情要用慈悲来升华,要用智能来驾 驭。青少年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把感情单一化,其实除了男女之间的感情,感情还有很多出路,比方对工作有兴趣,是对工作的感情;对社会有爱心,是对社会的感情;对国家有奉献,是对国家的感情 ;对名誉能重视,是对品德的感情;对生涯能规划,是对前途的感情。
大家想想,你只为了得到一个,而失去其他一切,这划得来吗?现在有许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功名未就,也就不忙着结婚,不忙着为自己做太多打算,反倒是积极地投入社会公益、为父母、亲人服务。 因为“家”是一个枷锁,有了家就要负责任,若连自己都照顾不来,结了婚又多一个人,你能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吗?就是想在成家之后,再来完成自己的理想、事业,也会变得更困难。
感情是自私的,凡事只想要人家给你,却没有想到要给人。所以,一个人要先学会把感情用在家人、社会、国家上,先播种、先结缘、先奉献,才能扩大自己的胸襟,进而做到“爱人无私”的精神,将 私爱化为对一切众生的关怀。
世间无常,尤其感情最为无常,你能禁得起它的变化吗?所谓“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说法,如同是一种迷幻药,麻醉一时。所以,我们应该认清这个世间,了知感情是盲目的,感情是愚痴的, 没有智能来领导就会错误百出;好比是一个人走路,如果不用眼睛看,可能会有跌落深坑的危险。
人都想要自由,假如能将感情淡化一点,就可以求得人生的自由自在,倘若只在二人的感情世界里徘徊、周转,天天过着被感情诱惑、束缚的日子,还有什么独立的人生可言呢?因此,每天净化自己的 身心,扩大心胸去关心更多人、更多事,生活才能过得安乐富有。
佛教也不是说不重视感情,佛教也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不要为了私爱忘却了大众,不要为了个人忘却了家人、父母。所谓“慧剑斩情丝”,能够把感情理清楚,不被情丝所束缚,也就是很难得了 。
——星云法师《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珍惜现有的幸福
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 记得从前做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 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蹋;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至 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 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1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1920年在杭州的时候, 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1911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 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 “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 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1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法师《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
当学会尊重自己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 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么,就当依经中所 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诸位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诸位如果作这样想:我是不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的,那做事就随随便便,甚至自暴自弃,走到堕落的路上去了,那不是很危险的么?诸位应当知道:年纪虽然小,志气却不可不高啊!
我还有一句话,要向大家说,我们现在依佛出家,所处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就以剃发、披袈裟的形式而论,也是人天师表,国王和诸天人来礼拜,我们都可端坐而受。你们知道这道理么?自今以后, 就当尊重自己,万万不可随便了。
——弘一法师《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
宋朝有一位诗僧,诗甚工而没有什么名气。一天,踏着大雪去看一位名流。投了名刺进去,里面说不认识挡驾。他说他能做诗。那位名流叫他即景做一首诗,他笔不停挥地写了一首七绝诗:“六出奇花 已往开,郡城相次见楼台。时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飞从天上来。”名流见诗大喜,延入待以上宾之礼,为的是敬重他的末了一句。我们从这首诗上,也可以知道那个诗僧决不是追逐声气,混骗酒食之徒 ,而是有点骨气的,因为他知道尊重自己。毛主席有一首《寄沁园春咏雪》的词,后段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何等口气,比那位诗僧的“一片飞从天上来”,自然更觉轩昂磊落,虎虎有生气。尊重自己应该是这样尊重的。能尊重自己者才能有所立。
——巨赞法师《先立乎其大者》
站在时代之前
青年应站在时代之前:大凡人类有青年时代、壮年时代、老年时代;老年为休息时代,壮年为服务时代,唯青年为预备时代;如草木之生芽、开花,正是进取增长的时候,故青年不可退在现代之后,或 处在现代之中,而当站在现在的时代前面去。因青年是时代前进的领导者,凡青年的人们,不要为现代环境所笼罩,应看现在趋向将来之要点何在,认清方向,就要向此走去,不要停顿。前已讲明,现 在到将来的趋向枢纽,在于佛法;诸君既为佛教的青年,那么就要大家充分受佛的教化,以慈悲充足、智慧圆满的精神来转移时代,勿为现时之环境所困!
今后佛教之青年应走的两条路:甲、现实主义:旧来佛教徒之习惯,大概图清闲而不做事,对于现实社会之文化、教育、政治等事业,一概放弃而不肯为。现在青年的佛教徒,应该反是。我们要充满佛 化的慈悲、智慧,加入群众社会活动,加入人类实际生活,此种活动,即是佛法不离世间法之义。要使世间中皆充满了佛之慈悲、智慧,亦即变世法为佛法。
乙、精进主义:学佛的人,无论做甚么事,皆是为普利众生的。未学佛的人,凡一举动,大概总是为己,或为宗、为族、为一部分而已。学佛人凡所作为,以圆满的智慧、充足的慈悲,观全世界人如一 ,必为之兴利除弊,使全人类皆得安乐。如此奋勇精进行去,方是佛教的青年。临末,祝诸君为真正之佛化青年,来为世界青年之领导者!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