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说:“我大概没希望了。”我鼓励他:“不要这么说,这一生没有希望,来生还有希望,永远都有希望的。”一个心胸开朗的人,对于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有“不得了”的想法,但是他能做到该努 力的时候就努力、该回避的就回避、该处理的还是会去处理。真的没有办法、处理不了的事情,就坦然面对,接受下来。也就是说,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如果当时的现实条件 、环境因缘无法处理,也不要再挂心,就放下它吧!……
如此一来,就能够超越利害、得失、成败,不受外在环境的局限,到了这个程度,才算是真正的心胸开朗。
——圣严法师《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有限度的自由发展
“天地之大,四海之宽,无奇不有。”世界上奇特的事很多,人们皆想象不到。可是什么事都是一半由天造,一半是人为。天造人不为,则不会成功。人为天不造,也是没有一个根本。世上之事是相对 的,有善有恶,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好有坏,这是对待法。对待法,人若会作,坏可变好;不会作,好会变坏。会用功的人,阴气最盛时,亦可化成阳气;阳气太刚,亦可调和。阳属动、刚,阴属 静、柔,而好坏皆在人为,故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中国有位亚圣—孟子。他在小时没有父亲,他的母亲养他过日子。起先住在屠房隔壁,小孩耳濡目染,天天学杀猪屠宰之事。孟母一看,知道不可令他自由发展,否则将来必定做个屠夫!所以赶快搬家 ,搬到一个坟场旁。孟子当时就学挖地造坟,烧香供花来祭祀死人。“这不得了!小孩子若令他自由发展,将来成个埋坟之人,有什么用?”所以孟母第二次决定赶快搬家。
第三次搬到一所学校旁边,学生上学向老师鞠躬,回家向父母行礼。孟子家虽无钱,但他有学习的能力,于是摹仿怎样读书,进退有礼,礼节有仪。孟母一看,决定在此处住下,其子可以学读书,成为 上达之人。但时间一久,孟子淘气调皮,不想再读书。孟母当时正在织布,见儿子回家不读书,就把织布机割断,布也不织了。孟子见母亲割断了织布机,生活将有问题,故问母亲为何将织布机割断? 母亲答道:“你现在不读书,就好像织布机断了不能再织布一样1孟子听后,生大惭愧,决心用功读书,后来成为中国儒学里一位大圣人。
在美国这个国家,我不能说自由发展是完全不对,但若太过分了,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必有后患之忧。小孩子如小树枝般长大,枝桠七八,必须砍去横枝,将来才会成为栋梁之才。
小孩子若是左撇子,在写字做事时,都是不太方便。右属柔顺,左属刚强。家里若有小孩用左手写字,最好能予以改正。向右是顺序,如绕佛向右绕,一切一切向右边是灵活方便,而左撇子的人其个性 多少有点刚强,所以我向父母们建议:小孩子若有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他们的不对。若让他自由发展,将来变成嬉皮、太保、流氓,看你怎么办?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岂 能不戒慎哉!
若说要真正自由发展,那么应把小孩子送入高山林野处,让他无拘无束地自由生存,好像一切的草木树林自然长大。若非如此,根本谈不上什么自由发展。你不能说:“小孩子爱怎样,我就顺着他怎样 ,这样是自由发展。”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小孩子若做对了,应当鼓励他继续向前;但他若做错了,就应该即刻纠正改善,让他往好的方面做。人群既然共同生存于社会上,应该维持一般的智慧行动 。不可以错用了“自由发展”,恣纵童蒙,将来个个变成颓废或横狠刚暴的青少年,不能成器,为社会之败类。国家若缺少栋梁之材,后果则不堪设想!
——宣化上人《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直击升学压力
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 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
——《景德传灯录》卷六
【翻译】
有一天,百丈怀海禅师对众僧说:“佛法不是小事,我曾经被马祖道一大师(百丈的老师)一喝,弄得三天都耳聋。”黄檗听了,不觉吐了吐舌头。百丈说:“你以后不继承马祖大师的禅法吗?”黄檗 说:“不继承。今天听老师讲,只知道了马祖传授禅法的方法,然而我并不真正的了解马祖的禅法。如果继承马祖的方法,以后我的徒子徒孙都要被耽误。”百丈说:“说得对!说得对!见地与老师一 样高,老师的品德就要减半。见地超过了师傅,师傅才有资格当师傅。你大有超过老师的见地的作为。”黄檗听了,便向老师礼拜。
【简释】
考试只是手段,执著于这个手段,而忽略了学习的真正目的,结果只能是舍本逐末。不要忘了:真正增长了智慧和知识才最重要。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升学考试、求职考试等最热门的季节,大家应该用平常心来面对每一次考试,不要把考考考变成了烤烤烤。
其实,人生的舞台就是一个大考场,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接受各式各样的考试,至死方休。有时候是有人出题目考你,有时候是整个环境考你,有时候则是自己考自己。
至于能不能通过每一场考试,就得靠自己平常的努力、毅力和定力。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大概就无法通过考试;无法通过考试,自己就不能成长,不能进入另外一个阶段。
为了增加人生历练、提升人生境界,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要经常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考试。
站在一个禅者的立场,我总是以平常心来应试。禅的精神就是时时刻刻脚踏实地,时时刻刻全力以赴,对任何事都是全生命的投入,真诚而恳切地投入任何一场考试。
但是,不要患得患失,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患得患失,就不能把所知所能表现出来。因为害怕输不起、通不过,便会把原本知道的也通通忘记掉;原来答得出来的,也会弄成答非所问了。这是因为心情 紧张的缘故,不是没有实力。
有些人一辈子经常碰到考试不及格的挫折,在考试前已经准备得很充分,到了考试时,不是头脑不清楚,就是身体出状况,或是心情太低落,结果就考不上了。
所以,我常常劝考生,准备阶段必须努力,进入考场要放轻松,头脑放轻松、心情放轻松、全身放轻松,看到考卷时,就比较容易理解题目,也容易过关了。如果心情紧张,则对考题容易看错、解错, 原本可以答得很好的,也会变成颠三倒四、错误百出。
目前《大成报》给我出一大堆题目,要我作答,这也是考试呀。给我评分的是所有读者,我必须聚精会神,用自己的所知所能、人生经验和自己本身的观察力来解答,但求能对读者有所助益。如果回答 得不好,对读者没有帮助,这个专栏也就应该停止了。我只有尽力而为,但不必患得患失,否则我就不是一个抱持平常心的应考生了。
我这一生一直在接受考试,一直考到五十岁以后还在拿考卷考试,到六十岁以后,才没有再接受特定考场的考试。不过,到了现在,我还在接受各式各样的考试,前几天还有一位趾高气扬的大学教授找 我做测验,但我每次都以平常心来应测,一次又一次地被考,虚心耐心地应考,有的通过了、有的通不过;通过是应该的,通不过的时候,也何妨说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呢。因为主观的条件加上客 观的因素,所以产生考得过与考不过的结果。通过考试不必兴奋得意,通不过考试也不必垂头丧气。
考不过也没有关系,那就下次再来,有时候发现此路不通,还有另外的路可以走呀。当你对于同一目标考了好几次,还是通不过,那就算了吧,为什么非得考这项试不可呢?不妨去试另外的路。
考试的态度也要调整。例如,有的人觉得他非考医学院不可,今年考不取,明年再来;明年考不取,后年再接再厉,甚至发誓说:“我非读医学院不可,不读医学院就宁可不读书。”这又何苦呢,连考 好几年都考不取了,我看你就改走另一条路吧,也许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哩!
——圣严法师《用平常心应试》
每个人都有压力,好比幼儿缺乏父母呵护,会哭闹不停;为人父母者面对家庭所需,会有经济上的压力;老年人面对老病,会有死亡的恐惧。青少年时期由于身心变化大,对于所面临的压力,诸如家庭 贫穷的压力、师长管教的压力、同事之间排挤的压力、学习能力不够的压力、身体缺陷的压力、课业繁重的压力等,若无法承受或化解,可能造成各种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青少年必须增强承受压力 、化解压力的能力,方能有健全的人格特质。
说到压力,适度的压力是需要的,好比打篮球,如果没有施与压力,怎么弹得起来?船只航行时,如果没有水的阻力,怎能乘风破浪?植物种在小盆子里,空间小发育不能健全,若是种在庭园里,枝叶 就有广大的空间可以伸展,一定能长得肥硕。
一个青少年有没有前途,决定于对自己的信心,升学、考试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课业好不一定代表未来就能成功,成绩差也不一定永远就会失败。课业比不上别人没关系,表示还有努力的空间,人家 花一个小时用功,我花两个小时努力,一样可以弥补不足,就像龟兔赛跑,精进不懈又何愁不成呢?
——星云法师《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理智的青涩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