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6900000024

第24章 舞会(4)

“其实,每次看这画,都觉得像睁眼做梦一样。不错,《秋山图》甚美。但这美,是不是只有我才觉得呢?在别人眼里,会不会只是一幅平庸之作?不知为什么,这疑团始终缠着我。难道是我疑心太重,抑或是这画实在太美的缘故?我不知道。总之,觉得很奇妙,所以,听您称赞,才叮问了一句。”

不过,当时烟客翁对主人的辩解,没大留意。不仅因为看画看得入迷,也因为烟客翁认为主人完全不懂得鉴赏,故作内行,随便说说而已。

过了一会儿,便告别这座荒宅一般的张家。

但那令人眼目一醒的《秋山图》,却怎么也不能忘怀。实际上,烟客翁师承大痴法灯,对他来说,一切都可舍弃,唯独这幅《秋山图》,一心想要弄到手。再说,翁是收藏家。家藏的墨宝中,那幅李营丘的《山阴泛雪图》,据说花了二十镒黄金才求得,但较之《秋山图》的神趣,就不免相形见绌。所以,烟客翁身为收藏家,看到黄一峰这幅稀世之作,就志在必得。

为此,翁在润州逗留期间,几次托人去同张氏情商,望能出让那幅《秋山图》。但张氏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听所托的人讲,那位脸色苍白的主人说:“既然先生那么中意这幅画,可以借予,但要出让,碍难从命。”这让心高气傲的烟客翁多少有些不快。

此何言哉,现在且不找你借,但等来日,定入我掌中。翁心里这样盘算着,终于没去借《秋山图》,便离开了润州。

过了一年,烟客翁又去润州,重访张家。墙上的藤蔓和院里的青草,都一如往昔。

可是,听应客的小厮说,主人不在家。翁说,不见主人也行,只求再看一眼那幅《秋山图》。求了几次,小厮一味以主人不在挡驾,不让进院,最后竟关上大门,理都不理了。

翁也无可奈何,心里只管想着这荒宅中所藏的名画,怅然而回。

后来又见到元宰先生,先生对翁说,张家不仅有大痴的《秋山图》,还藏有沈石田的《雨夜止宿图》、《自寿图》等杰作。

“上次忘了告诉你,这两幅同《秋山图》一样,可谓画苑的奇观。我再写封荐书,务必去看一看。”

烟客翁当即差人赶到张家。去的人除了带上元宰先生的手扎,还带了一笔求购名画的款子。但张氏同前次一样,唯有黄一峰这幅画,无论如何不肯脱手。至此,翁对《秋山图》,唯有断念,已别无良策。

说到此处,王石谷停了停,又说:

“上面这些,是我听烟客先生说的。”

“那么,只有烟客先生,是见过《秋山图》的了?”

恽南田一面抚弄胡子,一面瞅着王石谷叮问道。

“先生说他见过。是不是真见过,那就谁都不清楚了。”

“但照方才的话……”

“还是先听我往下讲吧。等听到后来,或许会另有高见。”

王石谷连茶都没顾上呷一口,便继续娓娓说道。

烟客翁同我提起这话,距他第一次见《秋山图》已相隔近五十年的星霜了。其时,元宰先生早已物故,张家也不知不觉传到了第三代。所以,那幅《秋山图》如今藏在谁家,是否完好如初,亦无从知道。烟客翁讲起《秋山图》的神韵,如数家珍,然后不无遗憾地说:

“这黄一峰的《秋山图》,好比公孙大娘的剑。有笔墨,而不着痕迹。唯有一股莫可名状的神韵,直逼你的心头……如同看神龙驾雾,人剑合一而两不见。”

一个月后,春风乍起时节,我告诉烟客翁,将独自南下一游。翁说:“这正是好机会,可打听一下《秋山图》的下落。倘能再度出世,实画苑之大幸。”

我当然也这么希望,当下便请翁修书一封。上路之后,拟游之地颇多,一时还无暇径去润州张家。直到子规声啼,我仍揣着翁的荐书,没去打听《秋山图》的下落。

这期间,偶然听说,那幅《秋山图》已落入贵戚王氏手中。我游历途中,把翁的荐书示人,想必其中便有认识王氏者。大概王氏从那人处,得知《秋山图》现藏张氏家中。按坊间说法,张氏之孙一见来使,立即献上大痴的《秋山图》,连同传家的彝鼎和法书。据说,王氏大喜,将张氏孙奉为上宾,设盛宴款待,搬出家中歌姬舞娘,张乐助兴,还礼赠千金。我听后,兴奋之极。这《秋山图》历经沧桑五十载,依旧安然无恙。

而且,落入相识的王氏手中。想当年,烟客翁煞费苦心,想重睹这《秋山图》,也许为神鬼所不容,终究事与愿违。而今,王氏得来全不费工夫,这画竟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自然而然,横空出世。这只能说是天意。我当下火速赶到金阊王氏府,以一睹《秋山图》为快。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是初夏的午后,纹风不动,王府院里的牡丹,正在玉栏边盛开。一见到王氏,不等做完揖,就笑不自抑。

“《秋山图》已是贵府之宝物。烟客先生为此画曾劳神奔走,这回该可以放心了。

如此想来,真是不胜快慰。”

王氏也面带得色,说:“今天,烟客先生、廉州先生都要到舍下来。不过,先到者为尊,请先观赏吧。”

王氏马上命人把《秋山图》挂到侧面墙上。坐落溪边的红叶村舍,笼罩山谷的朵朵白云,远近屏立的青山翠岭——大痴老人笔造的这方小天地,比天地更加灵秀,立刻展现在眼前。我心里不禁怦怦直跳,凝神看着墙上的画。

这云烟丘壑,毫无疑问,确是黄一峰的手笔,加上如许的皴点,愈发见出用墨之妙——设色如此浓重,笔锋却不收敛,除却痴翁,无人能及。可是——可是这幅《秋山图》,同烟客翁往日在张家一度见过的那幅,的确不是同一黄一峰的手笔。比起那幅,这恐怕是等而下之的黄一峰了。

王氏和一座食客,都在周边注意我的脸色。须得小心,脸上绝不能露出丝毫失望的神情。尽管我十分小心,不屑的表情,还是不知不觉流露了出来。过了一会儿。王氏不免有些惴惴,问道:

“觉得如何?”我连忙回答:

“神品。果然是神品。难怪烟客先生大为倾倒。”王氏的脸色略有缓和。但眉宇之间,对我的赞赏,似有些意犹未足。这时,向我描述过《秋山图》神韵的烟客先生恰巧到来。翁与王氏寒暄时,露出高兴的笑容。

“想我五十年前,看这幅《秋山图》,是在荒凉的张家,今天,得与此画重逢,却在华贵的尊府,真是意外的缘分。”

烟客翁说着,便举头去看墙上的大痴。这幅《秋山图》,究竟是不是曾经见过的那幅,烟客翁心里当然比谁都清楚。所以,我也和王氏一样,注意端详翁看画时的表情。果然,他脸上渐渐笼上一道阴影。

沉默有顷,王氏越发不安了,怯生生地问翁:“觉得如何?方才石谷先生大加赞赏……”我怕正直的翁说出实在的话来,心里不禁感到一丝寒意。毕竟翁也不忍心让王氏失望吧,看完了画,郑重回答王氏道:

“能得此画,真是好大的福气。给府上的珍藏,可谓锦上添花。”

可王氏听了这话,忧虑的神色反倒更浓了。

要不是廉州先生这时迟迟赶到,我们准会尴尬得很。正当烟客先生期期艾艾,不知如何措辞时,幸而有廉州先生快活地加入进来。“这就是提到的那幅《秋山图》

么?”先生顺口打过招呼,就去看黄一峰的画。一时没有做声,只管咬他的胡子。“听说,烟客先生五十年前就见过此画。”王氏更加忐忑不安了,便又添上一句。廉州先生从没听烟客翁说过《秋山图》神韵缥缈。“照您的鉴赏,意下如何?”先生只是嘘了口气,仍然看着画。“不必客气,尽请直说……”王氏勉强笑着,一再催问先生。“这幅画么?这幅画……”

廉州先生又闭上了嘴。

“这幅画,怎么样?”

“当是痴翁首屈一指的名作……请看,这云烟的浓淡,气势多磅礴!林木的设色,堪称浑然天成。瞧见了吧,远处有一峰突起!整个布局,因此而显得那么灵动!”一直没开口的廉州先生,回头向王氏一一指出画的妙处,同时还发出大大的赞叹之声。不消说,王氏听了,神情渐渐开朗。这工夫,我悄悄与烟客先生碰头,小声问:“先生,这是那幅《秋山图》么?”翁摇摇头,奇怪地眨了眨眼。“一切恍如梦中。那张家的主人,兴许就是狐仙之流吧?”

“《秋山图》的故事,就是这些。”王石谷说完,慢慢饮了一杯茶。“这故事果然离奇。”恽南田凝视着铜灯台上的火焰。

“后来,听说王氏还热心地问了许多话。除了《秋山图》,痴翁还有什么画,听说连张氏也不知道。所以,烟客先生从前见到的那幅,要么是藏在别处,要么是先生记错了。究竟怎么回事,我也不明白。总不至于先生到张家看《秋山图》,压根儿就是一场梦吧……”

“可是,那幅奇妙的《秋山图》,不是明明留在烟客先生的心里么?而且,你心里也……”

“青绿的山石,硃红的红叶,即使现在,也历历如在眼前。”

“那么,即使没有《秋山图》,又有何可遗憾的呢?”

恽王两大家,不禁拊掌一笑。

大正九年(1920)十二月

山鹬

一八八○年五月的一天,日暮时分。IvanTurgenvef(伊万·屠格涅夫)再次来到阔别两年的亚斯纳亚·波里亚那,和主人Tolstoi(托尔斯泰)伯爵一起,到沃罗加河对岸的杂木林去打山鹬。

同行的除了两位老人,还有风韵尚存的托尔斯泰夫人和牵着狗的孩子们。

去往沃罗加河的路,大多在麦田中穿行。与日落同生的微风,拂过麦尖,轻轻送来泥土的气息。托尔斯泰扛着枪,一路走在众人前面,不时回过头,和走在托尔斯泰夫人身边的屠格涅夫说句话。这位《父与子》的作者,每每稍显意外,抬起眼睛,机智而欣喜地回答一二句,有时则又耸耸宽阔的肩膀,发出一声沙哑的笑声。与粗率的托尔斯泰相比,他的答话显得文雅,同时又带点女性化。

路过一处缓坡,对面跑来两个村童,像是两兄弟。见到托尔斯泰,一度停下来注目以视,然后又像原先一样,亮出赤裸的脚底板,快速跑上山坡。托尔斯泰的孩子中.有一个在后面冲他们大声喊了几句,可是两个孩子好似什么也没听见,转眼之问便消失在麦田深处。

“村里的孩子很有趣。”托尔斯泰的脸上映着夕阳的余晖,回头对屠格涅夫说:

“他们说的话,我们想不出。这教会我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屠格涅夫笑了笑。今非昔比也。从前在托尔斯泰的话里,一旦听出类似孩子式的感动,常会不由得随口刺他一下……“最近给他们上课——”托尔斯泰接着说道,“突然,有个孩子要跑出教室。于是问他去哪儿,他说,‘去咬一段粉笔来。’既不说‘要点儿’,也不说‘掐一段’.而是说‘咬一段。’能说这种话的,大概只有咬粉笔的俄罗斯孩子了。我们大人是说不出来的。”

“不错,只有俄罗斯的孩子才会这么说。也只有听到这样的话,我才真觉得是回到了俄罗斯。”

屠格涅夫仿佛这时才发现周围的风景,放眼望着麦田。

“是啊。在法国那种地方,小孩子难保不学学抽烟。”

“说起来,您近来似乎不抽烟了。”托尔斯泰夫人从丈夫恶意的戏谑中,巧妙地给客人解了围。

“可不是,完全戒了。您知道,在巴黎遇到两位美人儿,怪我嘴里有烟味,不让我吻她们。”

这回轮到托尔斯泰苦笑了。

不久,一行人过了沃罗加河,来到打山鹬的猎场。那是一块潮湿的草地,离河不远,杂木林稀稀落落。

托尔斯泰把打鸟的最好位置让给了屠格涅夫,自己则在一百五十步外草场的一角,选好地方。托尔斯泰夫人守在屠格涅夫身旁,孩子们各自散开,远远躲在大人身后。

天上晚霞绯红。空中枝叶交织,朦朦胧胧一片,准是密密匝匝、清新扑鼻的嫩芽。

屠格涅夫举起猎枪朝远处看,林木幽暗,时而轻风微拂,窸窣作响。

“知更鸟和金翅雀在叫呢。”

托尔斯泰夫人侧耳倾听,自言自语道。

渐渐地,已静默了半小时。

这时,天空似水。远远近近的白桦树,看上去是一片白。听不到知更鸟和金翅雀的叫声,偶尔传来五十雀的几声啼叫。——屠格涅夫再次守望着稀稀落落的树林。

此时,林木深处已全然沉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忽然,一声枪响,响彻林间。回音尚未消失,等在后面的几个孩子,已和狗狗争相去拾猎物了。

“您先生抢了头功。”

屠格涅夫微笑着回头对托尔斯泰夫人说。

不一会儿,二儿子伊里亚从草丛中跑来告诉母亲,父亲打到了山鹬。

屠格涅夫问道:

“谁找到的?”

“朵拉(狗的名字)发现的。——当时还活的。”

伊里亚又转向母亲,两颊泛着红润,叙说发现山鹬的经过。

屠格涅夫的脑际,闪现出《猎人日记》中一个小品的场景。

伊里亚走后,一切又恢复了原先的静寂。幽暗的林木深处,散发出不知是春枝的嫩芽味儿,还是潮湿的泥土气息。其中,间或远远传来几声倦鸟的啼叫。

“那是——?”

“青斑鸟。”

屠格涅夫立刻回答道。

青斑鸟突然停止啼叫。随后,暮色笼罩的林间,所有鸟鸣戛然而止。空中连一丝风也没有,在毫无生气的林木上,蓝色愈见深沉。——一只灰头麦鸡孤寂地叫着掠过头顶。

等到枪声再起,划破林间的寂寞,已是一小时之后了。

“即便打山鹬,列夫·尼古拉耶维奇也比我强。”

屠格涅夫眼带笑意,耸了耸肩。

孩子们的追赶声,朵拉不时的吠叫声——等这一切再度静下来,满天已是点点寒星,灿然烂然。此刻,极目望去,林中已悄然弥漫着夜色,树枝纹丝不动。二十分钟,三十分钟——随着时间沉闷地推移,掩映在暮色里的湿地,不知不觉自脚下漫然升起一层薄明的春霭。他们周围,连一只山鹬的影子也没看见。

“今天是怎么回事?”托尔斯泰夫人的自语,带点同情的意味。“很少有这情形。”

“夫人,您听!夜莺在叫呢。”

屠格涅夫有意岔开话题。

黑暗的林子深处,的确传来夜莺欢快的叫声。二人沉默了片刻,各自想着心事,一面静静地听着夜莺的歌声……刹那间,照屠格涅夫自己的话说,“能感知这刹那间的,唯有猎人。”就在这刹那间,对面草丛里,毫无疑问,随着一声啼鸣,有只山鹬飞了起来。山鹬白色的羽毛,在低垂的枝叶间若隐若现,在夜色中行将消失之际,屠格涅夫迅速举起枪,扣动了扳机。

枪声伴着一抹尘烟和短促的火光,久久回荡在寂静的林间。

“打中了吗?”

托尔斯泰走过来大声问道。

“当然打中了。像石头一样掉了下来。”

孩子们领着狗已经聚到屠格涅夫身边。

“去找找。”

托尔斯泰吩咐几个孩子。

孩子们抢先于狗,四处寻找。可找来找去,始终没找到打中的山鹬。朵拉也没完没了地转悠着,有时趴在草丛里,不满地哼唧几声。最后,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也帮孩子们一起找,可是连根山鹬羽毛都没看见,不知哪儿去了。

“好像没有。”二十分钟后,托尔斯泰站在黑暗的林间,对屠格涅夫说。

“怎么会没有呢?明明看见像石头一样掉了下来……”屠格涅夫一边说,一边巡视着草丛。

“打是打中了,打中的或许是羽毛。这样,往下掉之后,就逃掉了。”

“不会,不会只打中鸟毛,我确实打中了。”

托尔斯泰皱起粗重的眉毛,满脸疑惑。

“这样的话,狗该找得到。只要打中,朵拉就能叼在嘴里找回来……”

“真的是打中了,我也没办法。”

屠格涅夫抱着枪,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打没打中,这点事小孩子都看得出来。我一直瞧着哪。”托尔斯泰嘲弄似地盯着对方:“那,狗怎么样?”

“狗怎么样,我管不着!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告诉你。总之,像石头一样掉下来了……”屠格涅夫从托尔斯泰的目光里,看到一种挑战的神情,不觉尖声说道:

“Ilesttomb6commepierre,jet’assure(就像石头一样掉下来了,我敢说)!”

“但朵拉不可能找不到!”

这时,幸好托尔斯泰夫人笑着向两位老人走来,若无其事地为他们排难解纷。夫人建议,今晚就算了,还是先回家的好,等明早再打发孩子们来找。屠格涅夫立刻表示赞成。

“遵命。明天就真相大白了。”

“是呀,明天就真相大白了。”

托尔斯泰仍不甘心,不怀好意地反话正说,猛地转身离开屠格涅夫,径自走出林子。

屠格涅夫回到卧室,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总算一个人静了下来,便颓然坐在椅子上,茫然环视着四周。

同类推荐
  •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分别收入作者刘国芳的小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数十篇。刘国芳是我国有影响的小小说作家之一,二十年来,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小说2400多篇,收入《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的小说和散文富有诗情画意,从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教授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创作昭示了一种小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小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
  • 仕途(二)

    仕途(二)

    做上纪检组长,进入政府办党组班子,乔不群的仕途步上了一个重要台阶,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水涨船高,令人羡慕。他没有满足,视之为人生的新起点,铆足劲继续向前,很快做上分管文秘的政府办副主任。这个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与政府主要领导走得更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量。乔不群不愿浪费这么好的平台,又步步为营,朝政府秘书长位置逼近。这才发现,强劲的对手正在等着他……
  • 月亮背面

    月亮背面

    作者不仅扼守着讲故事的古典传统,还很会讲故事。一是注意设伏笔,说它“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可能过了,但小说中的一些关键情节转折,预先都有精心的设计,在氛围、细节、人物心里方面都作了铺垫埋伏,如乡政府的“改朝换代”前后,如夏商背叛的前后,老李、小李、绿儿一家的命运故事等等,这使小说中的几个故事有机地融会贯通,于结构之中无拼贴之感。二是很会设置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如农技站不远处的土台,曾经是老李、夏商与村民关系的象征,后来就成了安静展示不同心情的平台,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
  • 脸色

    脸色

    小说以机关传达室守门人为视点,通过机关人形形色色的脸色,窥视谁得意走红,谁失宠去势,别有一番意味。如果要多此一举给《脸色》定一个什么调子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世情小说,其中除了官场人事外,还有一些篇什是关于世俗人情的。
  • 红死魔的面具

    红死魔的面具

    这篇短篇小说以红死病大规模爆发的某国为背景,贯穿作品的整个基调是阴森恐怖,神秘诡异的,最终将故事推向那预定的可伯的结局,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舒适的的恐怖和激动”。亲王本该可以采取行动,本该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同红死魔抗争,帮助他的人民,但王爷和他的侍臣们抛弃了他领土的臣民,封死了铁门,没有人能从外面进来,统治者对人民的不管不问,从而注定要灭亡。亲王的傲慢与他对其不幸地陷入团境的国民的忽视与淡漠结合在一起,尽管他拥有的财富可以帮助需要的人,但他把自己的财富用于保护自己和堕落的纵欲,他举办的假面舞会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笼中的因兽,无法逃脱。
热门推荐
  • 顾客导向的内部营销

    顾客导向的内部营销

    本书通过对企业内部营销、员工工作满意及其顾客导向关系的研究,帮助企业充分理解内部营销哲学,确立内部营销观念,借助内部营销行为营造服务竞争优势。
  • 无痕战神

    无痕战神

    我不是什么好人,我自己也这样认为,但若是谁敢惹我,我必将百倍奉还!(无痕战神小说读者群已经建立,本人就是群主啊!进群后可以优先剧透,交流想法,给我一些改进的建议!欢迎各位!群号:108870287)
  •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简介: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看似平常却不容忽视,因为它总是不露痕迹地折射着一个人的素质。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了自己更广阔的社交范围。也会经常参加一些没有去过的社交场合。此时就需要了解社交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全面。收纳了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宗教礼仪、民族礼仪、生活礼仪、饮食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此外,《20几岁学点礼仪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阅读。
  • 那年,深爱似海

    那年,深爱似海

    一场事故,将本来毫无交接的三人联系在了一起。他,青梅竹马的恋人,他爱她,可却也伤了她。他,如晨曦如暖阳,他将她宠成了公主宠成了孩子,可却也用尽了他全身的光。当真相浮出水面,他能否力挽狂澜再次救她出火海?他又能否用尽一切只为孰过?父母死亡的真相,儿时记不清的记忆,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她能否解开?又能否承受?【本文不小白不玛丽苏,欢迎入坑】
  • 快穿之百变女神

    快穿之百变女神

    (作者QQ:3367720489)夏星辰惨遭闺蜜背叛,死后,遇上了系统,从此便开始了快穿之旅……,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之后的熟练……【放心本文里中的原女主一开始是什么性格,之后也是什么性格,放心,宝宝我是不会黑原女主的。另外,在一个故事快结束的时候,宝宝会问大家喜欢男主还是男配,还是孤独终老。】
  • 穿越火线之爱不释手

    穿越火线之爱不释手

    喜欢的看家打赏哦我会写下去的加油↖(^ω^)↗加油开始写啦
  • 全中国最穷小伙子发财日记

    全中国最穷小伙子发财日记

    2005年,作者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去,出路全无。老婆认为他已没戏,丈母娘更瞧他不起;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娘家“蜗居”。远在农村的老父母,还以为他在城里混得不错,他只好一直逃避……他不是没有理想,而是什么都不敢想……有一天,这个无权无势又年轻的迷茫青年,静坐在书桌前,开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他决定从身边着手,去寻找最小最近的机会,老老实实,深入一行;就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机会背后,老康一次次抓到了实实在在的金钱,并从中悟到朴实的生财之道;他做的事,都没有难度;他遇到的机会,是我们天天都碰到的机会;他靠最平庸的方式,日积月累,越做越大。就这样,经过3年坚持,老康最终成为年入百万的富翁。
  • 告白军师

    告白军师

    如果要成神,什么神才是最佳选择?天神太孤单,夜游神怕黑,门神就是个看门的.山神长的丑,河神还不会水,瘟神讨人厌.财神太财迷,还是月老最风流,美女我的,恐龙你的。
  • 隐世气功

    隐世气功

    气功,武侠小说中的世界,原来并非传说,只是大隐隐于市。异能从来就是暗黑势力和政府觊觎的目标,圈套陷阱纵横,而他,只想平凡而安静地生活……
  • 人生那点事

    人生那点事

    经常看到有人因为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金钱的短缺等一些一生活的琐事而烦恼。人的一生没有平平坦坦的路。在人生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两难境地。在狂热和理智之间,在浮躁和平静之间,在放纵和收敛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在善念与邪念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们既然活着,总该活得明白点。明白人生那点事。人生其实就那么点事,就是那些一我们常唠叨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交友婚恋、幸福成功等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