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主管人的管理方式,笔者参照新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建议主管人有五,一是“加强对群众戏剧需求和文化市场消费的调查研究”,改善调查研究方式,使之直接真实可靠,可效法商品质量检测部门直接从市场上检测商品质量,而不仅由生产厂家送来样品进行检测;二是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和经营性戏剧生产单位改革,即把再塑主体拿在手上,不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落到实处不松手(下文要分题专论);三是采购戏剧的政府专款(包括出资送戏下乡的和购买适合农村的优秀剧本),不再划拨给所管辖戏剧生产单位,而是作为公益性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不分所有制和区域,所有合格主体平等竞争,就像上海、广东已经试行的那样;四是在文化发展规划中,主管人要明确不同戏剧生产主体的不同艺术创新任务,并给予相应政策资金的支持;五是改善主管人对新剧目的审查,坚持思想性又拓宽思想性,倡导建基于民族民间戏曲形式上的创新,保证为农村的新戏剧行走在康庄大道上。
改革创新是好说好听不好做的时代精神,因为涉及某些既得利益的调整,即使小改也麻烦缠身,特别是评价机制的改革,让改革创新者减饭量减睡眠减休息,血压血脂血糖却“全面高涨”,给轻车熟路的生活平添万千烦恼。邓小平曾经用“杀出一条血路”、“第二次革命”,形容创办深圳特区等改革进程的艰辛。改革诸环节的有关各方,特别是扮演主导角色的主管人,不具备工农红军跨千难越万险的长征气概,不具备贤人志士担道义济苍生的慈悲情怀,有谁本着满足“非亲非故”的基层群众、特别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农村农民的文化需求,而把损害自己利益“乡巴佬”的“傻事”进行到底?
(二)莫因功能定位争论耽误了文化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健全文化馆(含群众艺术馆、文化站)是国外几乎没有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对于其功能定位,或宣传或活动或辅导或培训或创作,难免七说不一。但是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将文化馆定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单位,总不会错。因此要增加优质文化产出,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达到健全文化馆的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目标。经过若干轮改革,这些单位由地方财政拨款保证全额经费,包括戏剧服务在内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从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开始,由各级文化馆组织参赛的群星奖戏剧决赛,与文华奖舞台艺术决赛并行,纳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胡锦涛语)为宗旨的中国艺术节,更强化了各级文化馆对所产戏剧质量的追求。健全这类主体的制度创新,应该医治文化馆所产部分戏剧低效和无效甚至负效产出的毛病:改编剧目老戏老演;新创剧本故事不圆,迎合庸俗“恶搞”油滑。以致败坏了文化馆戏剧的名声,被讥评为“业余”戏剧、糊弄农民。
1.建立在创作、征集、论证剧本中的资金投入制度。戏剧剧本不仅要讲好故事,而且要讲好适合舞台表演的故事,比其它任何叙事体创作更具难度也更具挑战性。能够写剧本的作家,比一般作家更受特别的推崇。历数1901年到2007年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不乏诗人、小说家、史学家、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类人才,但是剧作家和兼写剧本的作家这个类别获奖的居多,有38位,占了102个得主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剧本为一剧之本,这是规律,所以要重点投资保障。提倡剧本来源多样化,资金投入还要用于公开征集剧本;还要用于剧本搬上舞台前的论证制度的实施,且不论来自新手还是方家,都要论证。正被“表演中心论”、“导演中心论”、“投资方决定论”等逐步排挤出戏剧母体的剧本,必须以制度化的举措,来保证“一剧之本”的地位。
2.形成支持戏剧创新的运行机制。虽然戏剧创新,近来已经得到主管人加大奖励的扶持,但与文化馆搞群文活动相比,仍显不够。文化馆戏剧创新积极性不高,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积极性十分相似。文化馆搞群文活动,周期短,失败的可能性很小,成功是有保障的,更有一套经济收入上让所有参与职工广泛受益的良性机制,不需要领导刻意动员,从馆长到每个职工的积极性,都很高。但在出戏剧精品上,因为是综合性艺术,周期长,风险大,协调难度更大,需要全馆的理解与支持。即使成功了,可受益面很窄,仅限主创戏剧的职工。所以,使戏剧创新难免多出些方方面面的牵扯。这个机制不利于戏剧创新。其次,“有意栽花”来栽培戏剧带头人。不具备整合社会演出资源能力的文化馆,很难面向农村组织戏剧生产。
这是硬道理。而文化馆所需的号召力、操作性,来自领头的戏剧家的权威性。这里,一靠加强带头戏剧家的艺术素养,也靠主管人“有意栽花”。湖北省文化厅2006年大胆启用文化馆系统的戏剧专家,出任第十一届楚天群星奖初评评委会,2007年大胆启用他们出任加工“八艺节”备选节目的顾问组,就是很好的尝试。
3.构建戏剧创新分工合作的体系。省级的文化馆和剧团,要研究好源头艺术和共同技艺。
戏剧生产的起点是剧本,那么,就应研究编好剧本的艺术,探讨歌舞演故事的规律,即为基层文化馆站和乡村农民戏剧生产提供演唱材料和修改剧本的服务。还有,我省农民喜欢的地方剧种,如楚剧、汉剧、花鼓戏、黄梅戏、采茶戏等等,都会遭遇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性与现代观众的阻隔难题,攻克这一阻隔难题,则是各地方戏剧生产所需要的共同技艺。共同难题的攻克,所需共同技艺,也该由省级的文化馆的戏剧创新来解决。而县乡的文化馆站的戏剧创新,则可在文学、音乐、舞美、表演等局部创新上做文章。
(三)莫把卸包袱当成经营性戏剧主体的改革目标经营性戏剧主体指各县乡剧团。县(市)级剧团地方财政给以补贴,乡镇职业剧团完全自收自支。有些地方,改革出了“经验”,却把剧团改得无法演出了,伤害了文化(戏剧)生产力,城乡群众意见不小。其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不能把县级剧团当财政包袱甩掉。应该是着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而医治县乡剧团的戏剧低效产出的毛病,新创“主旋律”剧目过少,且由于舞台装置过重演出阵容过大而下不了农村;能够下乡剧目,则是传统戏曲的简单重复演出,以致使观众中的青少年农民逐渐流失。
1.主体的转型,一要坚决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转变体制,建立相对合理的成本回收制度;设置专门的经营者作农村戏剧产品营销,强化自身对于新农村环境的适应能力。二要根据“内需”,即农民审美需求和市场特点,安排农村戏剧的内容与形式。
2.戏剧的创新,经营性戏剧主体根据自身条件创新,其核心技艺和特色技艺的攻关,是创新的突破口。什么叫核心技艺?或是顶天,紧盯着全国甚至世界的戏剧艺术创新的前沿,转化为农民服务的戏剧创造;或是入地,紧咬着广大农村市场的实际需求,便于在农村普及的戏剧创造;或是顶天入地,这二者的组合创新等。所谓特色技艺,则是剧种特色和本地特色的技艺,满足特定群体的审美偏好。
3.进一步形成支持戏剧创新的运行机制,建立在创作、征集、论证剧本中的资金投入制度。这些和健全文化馆站和省级剧团体制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
(四)莫因为遭非议而停止“阳光”评价的不懈追求就像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式,离不开民主科学的决策一样。不实现戏剧项目的“阳光”评价,包括前期论证与结果鉴定,戏剧生产的设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就得不到最佳整合。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购买适合农村的优秀剧本版权,免费供给基层艺术院团使用、改编并为农村演出”。这一对农村戏剧的重大利好,只有在建立了“阳光”论证评价制度后,国家购买剧本版权的经费,才不会被白白浪费,农民才能真正受益。而且,戏剧生产各类主体,才有可能由此平等地获得外部支撑,如企业投资等。
笔者同意“对专家参与文化决策的意见一定要存档”、“尽可能扩大参与文化决策的专家数量”、“所请专家应该有一定比例外省甚至外国的著名专家”等建议(均见《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1期第35页《实现湖北由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一文。)。笔者进一步建议,一是收件(即收拢汇集送来的论证评价鉴定的戏剧作品)程序向全社会公开,使无论城乡、无论成分、无论区域的戏剧生产主体,都有平等参与送件的机会。2006年国家科技奖,其中就有三项奖给了3位工人农民,他们不是职业科技人员。(人民日报2007年2月28日第十一版《解析国家科技奖六大特点》。)广东省搞文化经济论坛,就面向全国征集。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就面向全世界征集。二是每一轮展开论证评价鉴定之前之后,都要向全社会公示;一时有困难做不到,至少先要向本系统各戏剧生产主体公示。三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广东、上海等“阳光”评价机制,比如报送作品者匿名,评价者也匿名,都本着对艺术对农民负责的精神,对事不对人的评价;主管人甚至可以专门赴美国、瑞典考察奥斯卡奖、诺贝尔奖的评奖制度,再结合本地实际应用。揭晓不久的第79届奥斯卡奖,由5630个评委投票。2006年度的国家科技奖,就聘请了90多位海外同行专家参加网络评审,回复评审意见125份。这对于提高权威性和公正性发挥了积极作用,相比仅由国内几个专家评奖,笔者听到了时代进步的足音。
尽管这样做,会给论证评价的主管人组织者,增加经费开支和时间成本,可能引来既得利益者和习惯势力的非议。但是,做出错误的论证、评价后,埋没了佳作和艺术家,浪费了党和国家的文化建设所给出的资源,其代价,远大于论证评价的主管人组织者暂时受到的伤害。
只要主管人组织者学习红军长征的气概,应该可以做到。在2006年楚天文华奖剧目评奖和“八艺节”选拔展演中,主管人全部请了省外评委,迈出了大胆的可喜的一步。即使主管人什么时候需要暂时迂回一下,也是能够理解的。但坚持了“阳光”论证评价制度的大方向,无疑应该喝彩。
笔者“仿照”而得两个观察点之便,建言和谐戏剧,毕竟身困一地,总不如米兰·昆德拉时而捷克时而法国,议论探讨,难以真正超脱透彻;加之受了嘉鱼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的启发,只是结合平日实践及观察,作提纲式发言,会后的整理加工断断续续,时间精力有时不连贯,等等原因,局限性难免。殷切希望得到指正。本文除专门说明的外,文中提到的学者专家,都是嘉鱼会议参加者,他们的发言,给笔者这份文稿,提供了宝贵启示。如果对于有志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渴望为建设新农村的和谐戏剧大显才艺的戏剧家及相关人士,本文能够给以一点点帮助,那首先要谢谢嘉鱼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了。
殷崇俊(笔名余小九),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国家一级编剧、党委书记。